○浙江下
长兴 陈光贻学
宁波府志四十二卷明嘉靖三十九年刊本(上海图书馆藏)
明周希哲修,张时彻纂。希哲威远人,嘉靖二十九年进士,三十六年任宁波知府。时彻号东沙,鄞县人,嘉靖二年进士,官至尚书。按此志纂成于嘉靖三十八年,当时诸生同参订者,府学有倪询、薛晨、卢叔麟、李贤,鄞县有洪谟、沈明臣、何炯、张邦辅,慈溪有方诏、向斅,奉化有孙继宗,象山有周易、俞澜;纂辑既非一手,又亟于成书,故不免有舛讹之处。其书体例,分舆地图、秩官表、选举表、疆域志、经制志、物土志、杂志、艺文、列传九类。按此志搜罗博洽,涉猎古今,斐然可观。乾隆《鄞县志》序称其论赋税、海防,尤见经济。宁波秦、汉至隋,为会稽郡地,唐始置鄞州,宋曰明州奉化郡,后升为庆元府。元为庆元路,明初曰明州府,后改为宁波府。
昌国典咏十卷稿本,有王謇跋(上海图书馆藏)
清朱绪曾纂。绪曾字述之,上元人,道光举人,官至知府。此书绪曾办理定海善后时,因为其自用所需而辑也。成于咸丰元年,博采宋、元、明志乘。《昌国州图志》,辑录共二百四篇,记山海、洞岩、塘地、石浦、潭、礁、盐场、门闸、田井、坊仓、书院、堂院、桥、亭、寺庙、墓等记文,汇成舟山掌故之集,而不自述一词,别创地志一体也。
鄞县志二十四卷首一卷清康熙二十五年刊本(上海图书馆藏)
清汪源泽修,闻性道纂。源泽字天门,扬州江都县籍,徽州歙县人,廪生,康熙二十二年任鄞县知县。性道鄞县人,贡生,留心于乡邦文献,历四十载而纂成此志。博稽确订志类为一十二考;曰总识考、曰经制考、曰形胜考、曰利济考、曰治化考、曰敬仰考、曰选举考、曰品行考、曰修辞考、曰特艺考、曰方外考、曰杂纪考。卷前有王掞序略云:“发凡起例,别具卓识。部分为考者十有二,条系为目者八十有六,诠次为卷者二十有四。其载事也核,其临文也慎;于星野、兵农、选举、德义、士女、节烈、采订尤加详确。”乾隆《鄞县志》卬宪曾序论此志云:“虽属详备,而拙于文词,未为通人所详。”余观此书,均为考订之词章,虽无词采风韵,而文字简核也。按鄞县为宁波府附郭县,汉时为鄮、句、章三县地。唐置明州,以鄮为附郭,五代梁以避祖讳,改鄮为鄞,自宋以来郡虽屡更,而县则无改。郡志古本,今存者较多,而郭县专志,传者以此志最古。
鄞志稿列传八卷稿本(上海图书馆藏)
清蒋学镛纂。学镛字樗庵,鄞县人。按此本为紫格抄稿本,版口刊“鄞县志”。四明张寿镛辑刊《四明丛书》第三集,收《鄞志稿》二十卷,蒋学镛纂,成《甬上先贤传》十九卷,《水利考》一卷。按鄞县修志,未见有《蒋志》,后修诸志亦未有引称《蒋志》者。考学镛清乾隆时人,故疑此本,为钱维乔所修《鄞县志》之底本。维乔武进人,精志乘之学,及官鄞县,聘嘉定钱大昕纂县志,亲与大昕商订志例,监该慎严,考据详备,世号名书,刻成于乾隆五十三年。书中列传采用学镛此志稿也。
慈谿县志八卷明天启刊本(上海图书馆藏)
明李逢申修,姚宗文纂。逢申字延之,号若鹤,青浦县人;万历四十七年进士,授慈谿知县,以失阉党意,降迁县佐,丁母忧归,服阕起为工部主事。宗文慈谿人,万历三十五年进士,官至都御史。按慈谿故句章地,自汉董孝子奉母大隐,而谿以慈名,唐开元中县亦名慈谿。邑志起于何时,未可详考,而宝庆《四明志·张齐方传》,引注慈谿旧志,则宋宝庆以前已有志矣。明志始见《文渊阁目》,新志类载,则正统以前已有之。正德间邑人周旋、陆绅纂县志二十卷,已佚;而见历代史志;及公私藏书目著录。是编乃继正德志重修,纂成于天启四年。其编例,分二十四类,附类五,惟人物类,析子目十八,旧景图及宸翰,列于卷之十二、十三,而不列以前,又不列纂修表,而以纂修人列于各卷之第二行,是为其独创之款式也。
观海卫志四卷四明张氏约园抄本(上海图书馆藏,存卷一至卷三上。北京图书馆、浙江图书馆各藏清抄本全)
明周栗纂修。栗广西桂林人,进士,任临观戎政把总。按此志修成于嘉靖四十一年,今惟见存抄本,四明张氏以此本刊入《四明丛书》;此本为张氏原抄本,已见缺一册。此志编次,卷前有浙直等处地方总兵官右军都督府、都督同知卢镗序,其志例,首疆域、星土、形势,次建置迄艺文,凡四十一门。记载重于关隘险要,不属卫境者兼收,若文武官员不论古今具书姓名,方技灾祥记述尤详,滥及一方之杂事矣。观海卫初为吴、越地,隶勾章卫,宋始濒海置向头、鸣鹤两水军寨城。明洪武时汤和镇此,于慈谿县三十都之定水寺,涂田置观海卫,设卫自此始,卫志则此志首创也。
奉化县图志十二卷明嘉靖间刊本(上海图书馆藏)
明钱璠修,仉复纂。璠字国用,常熟人,嘉靖举人,嘉靖十二年任奉化知县,在任六年去,著述颇富,有《五经旁注》《续古文会编》《诗韵释义》。复字汝新,一字东巢,鄞县人,著有《诗传纂义》。按是编纂成于嘉靖十四年,卷前列姚镆序及凡例,凡例后有邑人谢澭题记云:“是篇一二卷为复编纂,三卷将脱稿,而复以病辞归,以下为澭等纂成。”按其书体例,分舆地志、山川志、建置因革志、疆里志、诸职司志、公署志、坛庙志、户口志、土田志、财赋志、徭役志、学校志、选举志、人物志、职官题名志、祠祀志、锡典志、名贤遗迹志、风俗土产风物志、艺文志、碑文志、艺术方伎志、释祠志、祠■〈礻幾〉祥志、杂志,凡五十有六目,志图分插于各类,定目纠纷杂冗;又编纂为出多手,叙述亦不免乖错。奉化建置,始于唐析鄮县地置奉化县,宋因之,元升为奉化州,明降为县。县东南五里,有奉化山,一名瑞峰山,峰峦特起,为邑之主山。又有奉化溪在县北,其上游曰剡溪,源出嵊县界岭及六诏岭,北流凡九曲,至奉化县东北,名奉化江,其流始大,又流入东北入鄞县合甬江。
象山县志八卷明嘉靖三十五年刊本(天一阁藏)
明毛德京修,杨民彝、卜乾、俞澜纂。德京字子极,富川县人,嘉靖三十年任象山知县。民彝象山人,贡生,官荆王府纪缮。乾象山人,贡生,官训导。澜象山人,庠生。按本志沿革,象山本为鄞县东南地,唐神龙间始析置县,以邑境有象山故名。象山志乘,据本志序谓:“自宋宝庆间已有之,永乐时一修,所谓旧志也。成化时杨实又为重纂,所谓新志也。”考二志今皆佚,今存则以此志最旧。其体例,分建置、山川、风物、贡赋、学校、兵卫、人物;为杨、卜、俞三人合纂,为邑人周茂伯编订。
南田志稿不分卷稿本,有叶景葵跋(上海图书馆藏)
清冯登府纂。登府字衎石,嘉兴人。南田初为石补巡检司地,在象山县西南,光绪间置县,未久并于象山。此稿未建县前所纂,叙事至道光止。分山川、建置、兵寇、地理、形势、艺文、杂志七门,属稿未成,每门仅寥寥数条。杂志载倭夷通内之事,颇有参考价值也。
会稽三赋四卷明吴兴闵氏刊朱墨套印本(上海图书馆藏)
宋王十朋纂,明渭南南逢吉注,上虞尹坛补注,会稽陶望龄评。十朋字龟龄,乐清人。绍兴二十七年进士第一,官至龙图阁学士,谥文忠,《宋史》有传。十朋著《梅溪集》,此三赋又于集外别行。三赋者,一曰《会稽风俗赋》,叙会稽之山川、物产、人物、古迹也。一曰《民事堂赋》,民事堂者,绍兴中添差签判厅之公堂也。一曰《蓬莱阁赋》,其阁以唐元稹诗“谪居犹得住蓬莱”句得名也。皆在会稽,故统名曰《会稽三赋》。十朋文章典雅,足以标举会稽之胜。其后郡人史铸病其不详,复增之注,以为后人想像考索者,亦持为详赡也。铸此作,为十朋耳闻目睹,言必有征,故为之注者也。此本为南逢吉重注,尹坛补注,补铸所注之不足。每篇末又有陶望龄评,故原书三卷,而增为四卷。卷前有会稽图附图说,为明盛文明补绘也。文明为之序谓:“龟龄《风俗赋》,乃便流传。髫秀之无不上口,其家传户习,似元和之诵,三赋殆将与会稽山水共天壤。”此三赋寄慨抒怀,宛转流利,修辞典雅精核,骈俪英华,不媿为宋赋之杰作也。
会稽志二十卷明正德五年重刊本(上海图书馆藏)
宋沈作宾修,施宿纂。作宾字宾王,归安县人,以父荫入仕,中刑法科,历官大理评事。庆元初令平江,五年以朝请大夫守绍兴府,六年转朝议大夫除两浙路转运副使,官至工部尚书,除宝谟阁大学士。宿字武子,长兴县人,庆元初官余姚令,升任绍兴府通判。宿通经博学,尤留心金石之学,尝治《石鼓》。父元之所注《苏诗》未梓,宿推广为年谱,同郡傅穉善(欧书),为之缮写锓版。此志修成于嘉泰元年,全书凡一百十七目,附目七,采用图经体例。卷前有陆游序略云:“直龙图阁沈公作宾来为守,始慨然任之;而通判府事施君宿发其端,安抚司干办公事李君兼、韩君茂卿为之辅,郡士冯景中、王子虚、王度、朱鼐,永嘉邵持正等,相与搜罗讨论焉,累月乃成。沈公去为转运副使,华文阁侍制赵公不迹,宝文阁学士袁公说友继为守,亦力成之。而始终其事者,施君也。”按陆序叙此志纂修始末甚详。又其序首称“禹会诸侯,而以思陵巡狩,升府配之”。气壮文雅,盖奇作也。会稽夏封无余,秦汉置郡,晋以为王国,宋、梁、陈于郡置东扬州,至隋改曰吴州,大业初改越州,寻复为郡。唐末钱武肃王兼两藩节制时,升为大都督府;宋仍为越州,南渡以后,升为绍兴府。其牧守每以宰执重臣领之,称为大藩,而图志未备。此志为其肇端,其不称绍兴府志,而称《会稽志》者,用长安、河南、成都、相台诸志例也。按此志宋刻原本,今已不可得,王国维《两浙古刻本考》,称此志原刻本,每页十行,行二十字。现存以正德五年重刻本最旧,会稽李慈铭于此志一再研索,尝谓志中有《氏族考》,关系乡里文献甚巨,且以清流品别侨籍隐寓,九品中正之法,此意可师。又谓志引《会稽先贤录》之陈业,与《三国志·虞翻传》注引《会稽典录》、及《水经·渐水篇》注之陈业,并是一人。后来府志,于孝行引先贤传之陈业,于隐逸引《典录》之陈业,以为两人误矣。
保越武备志一卷附绍兴考一卷明刊本(上海图书馆藏)
明郭钰纂,张培参汇。钰字子式,会稽县人;培字伯凝,山阴县人,事迹均未详。此本为《武备志》一卷,首附《绍兴考》一卷。据《四库提要·存目》著录《保越录》一卷,不具撰人。称该书记元顺帝至正十九年,明师攻绍兴之事;明将胡大海攻之,张士诚守将吕瑞御战有方,久攻不下;此事《明史》缺载也。《武备志》载绍兴府兵事,自汉灵帝熹平元年会稽许昌起于句章,自称阳明皇帝,与其子诏动众数万;未有三年为吴郡司马富春孙坚所平。越由是僭据之事历代不无,与及动乱兵变金虏倭夷诸事,记载至明洪武三十八年止。《保越录》所记吕瑞守绍兴之事,钰已纂入《武备志》中,故名曰《保越武备志》。附《绍兴考》及考绍兴之沿革,故冠书首,汉以后皆翔实可征。按此志记载绍兴兵事,绍郡历修府县志,为最备之书也。
绍兴府志六十卷清康熙三十年刊本(上海图书馆藏)
清李铎纂修。铎奉天铁岭人,荫生,康熙二十八年任绍兴知府。此志为铎仕绍兴时,继康熙十二年张三异所修府志,及二十二年王之宾续修府志重纂,据其自序云:“予于公余之暇,傍搜博采,集八邑耆旧宿儒,与有司之通达明晓者,细加考订。”按此志为出于李铎手笔,经黄宗羲、姜希辙等校正,颇为典核有法。用万历间萧良干修《绍兴府志》例,每门以图列于篇后,较他志易于循览,体裁甚佳。其志所订门类,卷一疆域志,附图九;卷二城池志,附图三;卷三署廨志,附图十二;卷四至九山川志,附图十九;卷十古迹志,附图一;卷十一物产志无图,卷十二风俗志无图;卷十三灾祥志无图;卷十四至十五四赋志无图;卷十六至十七水利志,附图七;卷十八学校志,附图九;卷十九至二十四祠祀志,附图十七,卷二十五至二十六武备志,附图十二;卷二十七至三十二职官志无图;卷三十三至三十七选举志无图,卷三十八至五十七人物志无图,卷五十八至六十序志后跋。按其书编旨,以物之形像,非文词所能记述者,以图录表达之,用意至善。又其书考沿革以证史事颇详,如沿革篇云:“汉高帝六年以其地封荆王,贾谊死国无后。十二年又封吴王濞,景帝四年濞灭,复为会稽郡。”以证荆王后之六年,及吴王濞灭后,山阴仍属会稽郡也,并无分治,而《越绝书》云:“文帝前九年会稽并故鄣;太守治故鄣,都尉治山阴。前十六年,太守治吴郡,都尉治钱唐。”系误。本志沿革又云:“在汉会稽皆治吴,顺帝永建四年,始用阳羡人周嘉议,分浙东会稽郡,治山阴;而浙西自此别为吴郡。”以证《越绝书》载会稽并故鄣之误。晋武帝太康二年封孙秀于会稽,为会稽国,惠帝永宁元年复为郡,明帝太宁二年,徙琅玡王昱,会稽复为国,宋武帝永初元年国除,复为郡。隋开皇九年为吴州,大业元年改越州,寻复罢州为会稽郡。唐高祖武德四年为越州,天宝元年复为会稽郡,十二载复为越州。此段沿革,皆与《晋书》两《唐书》符合无误。宋高宗建炎五年避金兵,自温、台回,驻跸越州,明年改元绍兴。以唐德宗幸梁州,改元兴元;改梁州为兴元府故事,赐名绍兴。此段记载,较施宿《嘉泰会稽志》所述尤详,《施志》虽时近易征而纪载则略。宋以后一段沿革,增补《施志》后之事,大抵与明修郡志无大异。而绍兴所领山阴、会稽、萧山、诸暨、义乌、余姚、慈溪、上虞、嵊县、新昌十邑之沿革变迁,此志纪载亦颇详核。
山阴县志十二卷明嘉靖二十二年刊本(上海图书馆藏)
明许东望修,张天复纂。东望字应鲁,安徽安庆府宿松县人,嘉靖十七年进士,十九年任山阴县知县。天复山阴县人,嘉靖二十二年举人,官至太仆。按此志为东望官山阴时,延天复及邑诸生柳文编纂,又聘耆儒傅易参校,书十二卷,文典核,例有法;未付梓,而东望去。江宁杨家相来知县事,再延天复执笔,增入近事甚多。是时傅易已殁,柳方仕于外,天复专其事,成书于嘉靖二十一年,明年梓成。其书体例,列为志九,曰建置、曰疆域、曰山川、曰物产、曰风俗、曰民赋、曰水利、曰祠祀、曰学校。表二,曰选举、曰官师。传四,曰宦迹、曰寓贤、曰人物、曰人物外传。杂志一,凡十六类。按建置,山阴置县始于秦,隶会稽郡。当秦时之山阴,是为绍兴一府之地,今之山阴县,实建于隋开皇中。县志见《文渊阁目》新志类载,已佚,今存以此志最古。
会稽县志十六卷明万历三年写刊本(上海图书馆藏)
明杨维新修,张元忭纂。维新丹徒县人,万历元年进士,授会稽知县。元忭字子荩,山阴县人,隆庆五年进士,授阳和知县,官至左谕德,事迹具《明史·儒林传》,著有《云门志略》《馆阁漫录》诸书。会稽邑志,据本志元忭序云:“盖闻诸故老言,往华侯舜钦尝谋诸邑人金乐(会堦)、马金溪(尧相),而书未成。既而张侯鉴又尝谋诸姚之岑山人原道,而又未成。”查本志职官华舜钦嘉靖二十一年任知县,张鉴嘉靖二十四年任知县,二令皆成有县志稿本,未梓。此志为隆庆初知县杨节经纪其事,会以召行,而维新继之,时元忭适家居,以志属之。元忭荐徐渭等使专编摩之役,又访之马金溪所得藏草,加之十七,润色其文辞,皆典雅可观。而户书之徭役诸篇,纪载特详核,为出诸徐渭手笔。人物传皆出元忭手,人亦服其公。其志例,分地书、治书、户书、礼书四类,分书以挈纲领,盖为创格。地书、治书、户书并重,考实勿避俚俗,亦具识见。每书冠以总论凡四篇,每门各有结论,凡十五篇,均能得体要。
云门志略五卷明万历二年刊本(上海图书馆藏)
明张元忭纂。元汴纂《会稽县志》,已著录。云门在会稽城南,元相里允若作《云门集》;元汴以其未备,增补而成此书也。以山川、古迹、名贤为一卷,余四卷皆艺文也。云门为会稽有名之地,有云门山、云门寺,山一名东山。齐永明中何子季,去官还云门隐居教徒;梁天监四年,选学生往云门从子季学,云门犹是而为有名之地。唐时高僧智永居云门寺三十年,是后云门之名尤著矣。
萧山县志六卷明万历刊本(上海图书馆藏,存卷五卷六)
明刘会修,戴文明纂。会字望海,福建惠安县人;万历十二年进士,知萧山县事。文明萧山县人,贡生,官南陵县教谕。按此志万历十七年会仕萧山县时修,今仅见存此残本一册,为列传、杂志二门,及刘会后序一篇。卷之第二行至第四行,题知县事温陵刘会修,邑庠生戴文明、张谅、蔡大绩编校。此志见《千顷堂目》《澹生堂目》《内阁书目》著录,《澹生堂目》书名作《萧山县新志》。
萧山县志二十一卷清康熙十二年刊本(上海图书馆藏)
清邹勷纂修。勷字扶皇,抚宁人;贡生,康熙七年任萧山知县。此志继明天启时教谕张汝醇所修县志重纂,衍为十八门,体裁繁冗。又大变前志体例,如省天文入地理,并曰疆域,又以坊里、市镇、里至附之。城池独立一门,无子目,署廨、祠祀亦各立一门,以宫室附署廨,以陵墓、寺庵、仙释附祠祀,而所谓宫室者,为茶亭、义庄、胥阑;凌杂处置,名实不符,颇乱体例。其后康熙癸丑知县聂世棠重修,康熙癸亥知县刘俨增辑,均率沿讹误,漫无考订。毛奇龄撰《萧山县志刊误》,只举其谬误较著者正之。查此志原本外,又有康熙二十二年补刊本,均极稀见。
临山卫志四卷清传抄明嘉靖四十三年修本(嘉兴市图书馆藏)
明耿宗道修,张训、谢铁、陈原中纂。宗道直隶太仓卫千户,嘉靖四十二年以贤能升任临山卫镇守总兵。训慈溪县人,学生员。铁与原中,皆绍兴人,学生员。临山卫在余姚县东山三里三都,明洪武二十年,信国公汤和议于余姚、上虞之西北建置卫所巡司,以备日本倭寇。遂徙上虞故嵩城于东山三都,置临山卫;外辖三山、沥海二守御千户所,隶浙江都指挥使司。宗道始修卫志,记自设卫以迄嘉靖四十三年,订述当时卫所之制度甚详;如城濠、军营、水利、器械、船只之制,靡不俱载。其书体例,自建置分野至物产艺文,凡四十九门,所记皆据当时实际,详该可信。志成稿后未经付梓,向以抄本流传,民国三年余姚谢葆濂曾据抄本以木活字排印,今传本亦不多见矣。
上虞县志二十卷首一卷明万历三十四年刊本(天津市人民图书馆藏)
明徐待聘纂修。待聘字廷珍,号绍虹,常熟县人;万历二十九年进士,授乐清知县,调上虞,任满升刑部主事。考上虞县志创修于元至正八年,知县张叔温延邑人张德润所纂;越多年知县林希元,又延句章陈子翚重纂。明永乐间邑人郭南又重纂,成于正统六年;《郭志》出,张、林二志遂不传。嘉靖初朱三峰(衮裳)又属草,而未及详定;万历初督府徐栻聘陈绛及葛桷重纂,时朱维藩令上虞,汇成县志十二卷(据万历癸未葛桷志序)。此志于万历丙午,待聘官上虞时所重修,据其自序云:“旧志正统初郭南氏所私纂,万历丁丑余从祖凤竹公栻抚淛,始檄部中修郡邑志;于时前令朱公维藩、属葛、陈两先生乘草,又以弹射者众,虽尝具草,竟未成书。访得永乐古志抄本,并葛、陈两先生《志草》二志,于是效请学博当湖马君明瑞、虞征士葛君晓、车君任远总其成,又进文学范延爵等数辈分理焉。凡汉、晋迄胜国时事,强孚叁伍二志,而折衷之,嘉、隆之近者,务采乡评;而编内最条析者,则水利。”按其序言此志系依正统《郭志》及葛桷《志稿》重修。其志例,分舆地、建置、食货、官师、选举、人物、典籍、古迹、丛林、杂记十类;舆地志水利特详,分海、江、河、溪、沟、浦、湖、陂、山塘、堰、坝、闸诸条,又记上虞北乡有三湖,其迹甚古,为夏盖、上妃、白马,在夹门岭、洗马山间,利以灌溉。食货志述及柴炭银价,及军饷重额派银之数,其他方志未有如此之详者。
嵊志十卷明弘治十四年刊本(上海图书馆藏,存卷二至卷六)
明徐恂修,夏雷纂。恂字信夫,嘉定人,弘治举人;弘治十一年任嵊县知县,所著有《学庸冠冕续编》《清风词集》。雷字时震,嵊县人;弘治己酉科举人,选擢湖广罗田县知县,至任甫十月卒于官。此志为雷与邑人周山同纂,成于弘治十四年,刊本久不易得。同治《嵊县志》凡例云“难以访得全帙”,谓此志焉。按嵊志只传宋嘉定间高似孙《剡录》,而元许汝霖《嵊记》已佚,于明凡四修,刻本仅存此残帙耳。此志见《千顷堂目》著录为十卷,宁波《天一阁》残藏旧抄本五卷。
新昌县志十六卷明正德十六年重刊成化本(上海图书馆藏)
明李楫修,莫旦纂。楫上杭县人,成化十一年进士,任新昌知县。旦纂《大明一统赋》,已著录。是编为旦仕新昌儒学训导时所纂,成化十三年书成,原刻本久佚。其书体例,列目五十有二,首列图像,以新昌之境域、县城、县治、庙学、义塾、礼器、祠寺、胜迹、人物等,绘成图画,编为一卷,每图有赞,篇前旦著小序有云:“太古之时,苍颉制字,而书法兴焉;史皇制图,而图像立焉;皆圣人之笔也。故此书所以图像,为开卷第一也。”方志以物体形象,著图而表达之,此志独创之格也。此志见《千顷堂目》著录,万历《绍兴府志》引载诸家有关此志评议云:“吕尚书光恂谓其叙述详而乏体要。张子荩曰:尝见其书俚甚,学究笔削也。”吕、张二氏之评议,皆中切要。
新昌县志十二卷明万历七年刊本(天一阁藏)
明田琯纂修。琯字希玉,福建漳浦县人;隆庆五年进士,万历二年任新昌知县,八年调任户部主事去。按沿革云:“后梁开平二年,吴越王钱缪始析剡县东十三乡地置新昌县,治于石牛镇,直隶东都。宋改东都为越州,新昌仍隶;绍兴中升越州为绍兴府,新昌为属县,至明未更。”此志继莫旦《新昌县志》重修,编纂者,据琯自序谓:“乃用学谕徐君汉司、司训戴君邦玉、邑人吕光洵等,凡三十六人充采访,聘山阴文学张子元益使编靡焉。历之时论弗定,而张子亦告辞,琯亲笔削于案牍之间。”按此志人物志,大抵出于吕光洵手,蔚然成一家言。其先张元益执笔,邑人竞以门第相高,争论纷纭,元益故辞。又此志纪载,失之慎严,如官师、选举二门无年表,无从索考年代。万历《绍兴府志》有云:“新昌人竞以门第相高,语多夸诞;如所谓十进士、六进士云者,考之故籍无有也。”又康熙《新昌县志》序议此志云:“杂载诗文,宅墓不分名人。”综合诸论,以知此志芜滥失实颇甚。
赤城志四十卷明弘治十年谢铎重刊本(北京图书馆藏)
宋陈耆卿原纂。耆卿字寿老,号筼牕,台州临海人;嘉定进士,官至国子监司业,著有《论孟纪蒙》《筼牕集》等书。此志用梁代郡名,梁始置赤城郡,盖因山为名。赤城即台州,此志统纪台属临海、黄岩、天台、仙居、宁海五县,条分件系,为十五门。按此志为黄守台,请陈耆卿、陈淮等纂,会■〈田〉去,束其稿十年,其后齐硕为台守,延耆卿续成之。宋刻本已佚,此书为弘治问谢铎增续重刊,据陈振孙《书录解题》著录,谓原本尚有图十三,此书无之。明万历二十四年简继芳又增补此本重刊,又有清嘉庆二十三年临海宋氏重刊入《台州丛书》。
台州府志十八卷首一卷清康熙二十二年刊本(北京图书馆藏)
清鲍复泰修,冯甦纂。复泰字汇亭,山西大同籍,荫生,康熙十七年任台州知府。甦字侍再,号再来,临海县人,顺治十五年进士,官至刑部左侍郎。台州置郡,始于三国孙吴,以会稽郡东地置临海郡,六朝梁时改曰赤城。唐武德四年始名台州,明升为府,清因之。此志修时,台州领县六,临海、黄岩、太平、宁海、天台、仙居。台志自宋嘉定间陈耆卿纂《赤城志》四十卷,明弘治十年谢铎又为《续志》,万历二十四年简继芳再增修,沿《陈志》旧名,仍称《赤城志》。名《台州府志》者,乃自此志始。按陈耆卿之书,所纪自汉至宋嘉定,约一千五百三十年事。谢铎《续志》,自嘉定甲申,止于明弘治丙辰,共二百六十三年事,为二十三卷。简继芳再续志,又补至万历乙未。此志则总括陈、谢二志所载,又详纪弘治丙辰至康熙癸亥,凡一百九十余年,编为十八卷,分四十一门。据冯甦所定凡例云:“奉部行以秦、豫二省通志为式,款目稍更耳。”然其例大抵仍沿旧志,而助编辑诸人,有洪虞邻、叶修卜、何石湖、张天佐、戴庆华等,为出众手,又速以求成,终不免疏误焉。惟以纪载土产水族较详,因地临海,民以鱼盐为业,又因以奉檄修纂,旨以上呈风俗特产为主要。
临海县志二十六卷明嘉靖十八年刊本(北京图书馆藏,存卷一至四、卷十五至十八)
明刘大直修,余宽纂。大直字养浩,号岷川,四川华阳县人,嘉靖十四年进士,授临海知县。宽字仲栗,号约中,临海县人,正德六年进士,授刑部主事,转吏部考功司员外郎,升文选司郎中。嘉靖三年以哭门之狱连罪,论戍海南,寻赦归。此志宽赦归里居时,与同邑金一所、曾唯等共纂,志取人物独严谨,人物则重人品,首例忠义孝友,而后宦绩。其实颠倒体例,而所谓人品者,指伦常而已;而空疏实学经济,不足为可取之资料焉。书成后,锓梓未半,而大直去;既而武陵陈少采视县事,乃锓成书。
黄岩县志七卷明万历七年刊本(天一阁藏)
明袁应祺纂修。应祺字文谷,直隶兴化县人,万历元年进士,三年任黄岩知县。此志修成于万历七年,分纂者为牟汝忠、符良木、何良臣、余子直、陈承南、蔡子晟等人。其书编次,卷前列黄岩县境图、县治图,次分舆地志、食货志、职官志、人物志、外志五门,子目六十有三。舆地志沿革篇谓:“唐高宗上元元年,置永宁县;武后天授元年,改永宁为黄岩,因黄岩山而名。元贞元元年以户登五万升为州,明洪武二年仍为县,成化五年析县南三乡分置太平县。”按山川篇载:“黄岩山在县西一百二十里,一名仙石山,俗传仙人王方平居焉;号王公客堂,山顶有黄石故名。”食货志物产篇载:“果之属,橘有柑、橙、柚,有乳柑、花柑、朱柑,金柑金色,大如弹丸,乳甘尤美。橙有香橙、绵橙,柚形似橙。”按黄岩以产橘著名,明时已盛。考黄岩县志,见《直斋书录解题》,有嘉定间蔡范撰《黄岩县志》十六卷。又据光绪《黄岩县志》王棻序谓:“黄岩有志始于宋大中祥符,重修于嘉定甲申;至明永乐后复修,书皆佚不传。”则蔡范县志以前,已有邑志矣。而今存之志,则以万历刻本最古。
仙居县志十二卷明万历三十六年刊本(复旦大学图书馆藏。原为吴兴刘氏嘉业堂所藏)
明顾震宇纂修。震宇字清曾,昆山县人,万历举人,万历三十三年任仙居知县。按本志应存卓序云:“仙居古称安洲,自宋令古灵陈先生修邑志,仅有涯略。”但建置志谓:“仙居秦、汉为回浦县地,东汉改为章安,晋为始丰,永和三年析始丰置乐安;唐省入临海,后复置。五代钱氏改为永安,宋景祐四年改为仙居。”而未言及安洲焉。又查职官志载宋邑令陈襄古灵人,庆历间任,而未言其修志。而应序所言不知何据也。是编之成据康熙《仙居县志》凡例云:“嘉靖十七年邑令况一经与应良、张俭、林九臯议修志未成,三十三年邑令马濂,委文学张舜臣、蒋少河修之,应大猷讥其简,事遂寝。万历八年邑令金凌汉请吴时来主其事,吴镗凤、张堂赏相与搜集,吴公膺简命复不果。至三十六年邑令顾震宇始竣其役,付之梓。”此志仙居刻本志书之始。又按此志所著录纂修人,题顾震宇编辑,儒学训导王湛同辑。但观各门小序,皆出于震宇一人。其书体例,凡三十七目,卷一建置、疆域、里市、城郭,卷二山川、风俗、户口,卷三田赋,卷四食货,卷五公署,附廨舍、桥梁、津渡、仓廒、铺舍、坛壝,卷六学校,附祠坊,卷七寺观、冢墓,卷八官属,卷九选举,附封赠、恩荫、监生,卷十名宦、名贤,卷十一忠义、孝友、贞节、隐逸、厚德、仙宗、释氏、侨寓,卷十二诗文纪遗。分门尚合体例。按此书曾为吴兴刘氏嘉业堂所藏,见《刘氏藏书纪略》著录:“《仙居县志》十二卷,五册,万历二十七年刻本。”视为世间秘籍。道光十八年仙居王魏胜曾以聚珍版重印,其后仙居李镜渠刊《仙居丛书》,又于江右觅得原本付印,原本存者,当不只刘氏所藏此书耳。
宁海县志十二卷明崇桢五年刊本(南京图书馆藏刻本)
明宋奎光纂修。奎光字元实,号培岩,常熟县人,万历壬子举人,崇祯初任宁海知县。按宁海置县,始于晋,唐宋以前并无志。至明洪武间方孝儒纂《宁海县志》,因成祖厉禁不得传。厥后有弘治张邦佐之志,正德张辅之志,万历曹学程之志,亦皆佚。此志之修,按奎光序云:“为补万历曹学程之志重辑,凡四十目,各统于大纲。”按此志仍《曹志》之目者十六,新益者十四。于建置则增水利,于食货则增物产,于艺文则增词赋,而于人物,则独详于方孝儒传。宁海旧志皆不敢言方孝儒事,至此志始敢直言方氏为孤忠砥柱,并述十族殉节之事,及纪述孝儒死事,可推为最早最详之纪录。
太平县志八卷明嘉靖十九年刊本(天一阁藏)
明曹才汉修,叶良佩纂。才汉字明卿;号双溪,泰和县人,嘉靖举人,嘉靖十七年任太平知县。良佩字敬之,号海峰,太平县人;嘉靖二年进士,授新城知县。尝参与纂《赤城志》,所著文有《海峰堂稿》。太平即今温岭县,立县始于明成化五年,析黄岩之南方岩、太平、繁昌三乡置县,十二年又析乐清下山凡六都地以附益之,属台州府。按地舆志水利门,谓县地最洼下,宋元祐、淳熙间提刑罗适、提举朱熹兴修浙东水利,于太平境多筑堰闸;元祐间罗适建永丰闸、黄望闸,淳熙间朱熹建迂浦闸、金清闸、沙埭闸、长浦闸、交龙闸、■〈徙,阝代彳〉门闸结构巨大,水患乃除。太平志书纂修源流,据良佩序云:“前博士君缙常辑《太平草志》。”又据康熙《太平县志》曹文珽序云:“旧志作自谢文肃公有抄本,而无锓本。”考谢文肃为谢铎谥号,字鸣治,太平县人,天顺进士;成化丁亥参修《英庙实录》,正德庚午卒。此志前,太平有谢铎、缙常之稿也。此志为佩良与邑士郑珂、金庆、章沈、吴中孚所编,其志例,分地舆志、食货志、职官志、人物志、外志、杂志六门,凡八卷,邑之故实皆略可举。太平锓本志书,自此志始,今存原本甚少。按《中国地方志综录》著录有明祇园寺承满修锓嘉靖本。但《千顷堂目》《台州经籍志》、雍正《浙江通志》著录,此志于明时只有嘉靖十九年刊本,并无两种版本也。
婺书八卷明崇祯十四年刊本(上海图书馆藏)
明吴之器纂。之器号皜庵,义乌县人。此书记金华一郡之书,之器序云:“《婺书》者婺州之史也。”考其书凡十二卷,《婺书·列传》八卷,《别录》四卷,此本《别录》四卷缺。婺州为金华之古名,据之器例言:“婺州分野在婺地,名以从星,婺主织絍;吴子赐如生于婺。婺之名盖由来久矣。”按此书编例,有合传分传,不以人或时代分次;卷一至二名臣,卷三节义、儒林、孝友,卷四文苑,卷五逸民、仙释,卷六游寓、循绩,卷七附传,卷八家传;其例以类相比,隶于传末者,标目概不具名。之器序谓为从《史》《汉》法,但其书颇不便以检索也。
金华府志三十卷清康熙二十二年刊本(浙江图书馆藏)
清张荩纂修。荩字敬庵,三韩人;康熙十五年以内国史院中书,出任金华知府。此志为荩官金华时,延山阴沈麟趾等采辑而成。金华为古东阳郡,一名婺州,见《隋书·经籍志》载:南朝宋郑缉之《东阳记》一卷,《宋史·艺文志》载:宋绍兴间洪遵撰《东阳志》十卷,淳熙间朱之槐撰《东阳志》。元初赵绍又纂《东阳图志》,至正间瞻思继为《续志》,元以前府志,皆曰《东阳志》。至明成化间郡守周宗智纂《金华府志》二十卷,万历六年郡守王懋德修《金华志》三十卷。惟《成化志》《万历志》上海图书馆有藏。又胡宗懋于类书中辑录旧志若干卷,题曰《东阳记拾遗》。清修府志,此本为始创,其志例,分为四十目,为郡人赵忠藻等人议定,卷前有府总图一,府治图一,属县图八,其时所领金华、兰溪、东阳、义乌、永康、武义、浦江、汤溪八县。此志传本,有康熙三十四年增刻本。金华府志以此志采摭最备,体裁最佳,故著录之。
婺志粹十卷清道光二十年刊本(上海图书馆藏)
清卢标纂。标字菊人,东阳县人,嘉庆间官缑城司谕。是编纪金华一郡人物杂事,而用婺州古名。按此志何豫序云:“隋更东阳郡置婺州,唐天宝初又复名东阳郡,梁改置金华,元为婺州路,明为宁越府,寻为婺州,此志所由名也。”据豫序言婺州之名,已经数易。此志汇录前修志书之精粹,仅增近事;其所搜罗郡之往事,则今详古略,近事则不分巨细,并收之。盖欲备后之修志者檃括芟润,书经三易稿而始定。标殁后,道光己亥其门人李瀛、李国荣、李协韶为之参订付梓,越年刻成,名曰《婺志粹》,附《婺诗补》三卷、《宝婺碎金》一卷、《说陶》一卷、《缑城漫钞》三卷,与《志粹》合订成帙。体例总分先民志、政绩志、承师志、技艺志、列女志、■〈糹留〉流志、仙异志、来宦志、寓贤志、经籍志十门。先民志自秦迄唐纪凡四十四人,政绩志自宋至清纪凡八十一人,承师志以溯考婺学传授渊源。列女、■〈糹留〉流、仙异、来宦、寓贤诸志,亦皆用传纪体例,而传中插以变警祥异琐事。经籍志分金石、艺文二篇。其书所采摭旧闻轶事,大抵为金华旧志所未载,乃搜罗于他书,及采访见闻者多。
兰溪县志九卷明万历三十四年刊本(江苏省地理研究所藏全。上海图书馆藏卷四至五)
明程子鏊修,徐用检纂。子鏊字和以,歙县人;万历二十九年进士,三十年任兰溪知县。用检字克贤,号鲁源,兰溪县人;嘉靖十七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历官陕西学督,苏、松参政、福建兵备道、广东按察使,其为学以尚宋儒为根本,著有《五经辨疑》《剑虔录》《三儒类要》等书,文集曰《鲁源文集》。按此志子鏊序云:“兰溪自唐咸亨始为县,越几千年;迄明正德庚午始有志,又几百年;万历壬寅,余为邑稍图其旷阙而兴之。”考兰志明正德庚午知县王倬,延邑人章懋纂县志五卷,见《千顷堂目》《万卷堂目》《内阁书目》载,今惟日本内阁文库藏有原刊本。此志继正德《王志》重纂,子鏊延用检为总纂,以授诸生赵奇韬辈二十余人,分门别类,俾各殚其见闻,猎幽微,搜故佚,正舛讹,核名实。并质之于长老而裁之,始事于万历乙巳,讫丙午以成;是俾成于众议,执笔削于用检。其志例,分五类,三十六目;文献足资稽考,且为今存兰志之始。
义乌县志二十卷清雍正五年刊本(上海图书馆藏)
清韩慧基纂修。慧基保定府高阳县人;康熙五十七年进士,雍正四年任义乌知县。此志为慧基官义乌时,据康熙三十一年王廷曾所修县志,重为补辑数十年之事;时参订者为浦江教谕沈裕、金华县学生孔衍诩;襄事者为本县明经黄之琦、楼承焜,太学王夔;校正者为博士弟子员季映藜、楼元斐、黄士翮,修成于雍正五年,即年刻成。此志所分门类,殊未周合体裁,以山川标名为岩壑志,以水利、土物、矿防、民兵,一并列于利病志,以祥异、古迹、遗事一并列为见闻志;分纲领目,使览者不能明晰义例,未够简详;且尤疏于考据也。按义乌自秦置县,名曰乌伤,以颜孝子秦、颜乌氏孝感飞禽,故以县名。人物志孝友《颜乌传》云:“颜事亲孝,父死负土成冢,群乌啣土助之,乌吻皆伤,因名县乌伤。”此事虽未见载于正史,而义乌自宋元丰间邑令郑安平修县志,咸淳间进士黄应龢为《续志》,元黄溍之志,以及明正统、隆庆、万历、崇祯诸县志,均纪此事,传为邑之掌故,而今县仍以义乌名。
永康县志八卷明嘉靖四年胡楷刊本(天一阁藏)
明胡楷修,陈泗纂。楷字天则,望江县人,正德举人,正德十四年知永康知县。泗字道源,永康县人;贡生,官福安知县,调漳平知县,卒于官。据此志陈泗跋云:“永康有县始于吴,志则至宋嘉泰间县令陈昌年始为之,元延祐邑人陈安可续为之,俱过于略。明成化间续修于训导欧阳汶,又多失实,识者不无遗憾。”按陈跋,永志始末梗概已具。此志之纂,泗序云:“正德甲戌冬,吴令宣济增修邑志,以其事属庠生赵懋功、徐访、俞申、周桐、曹赞,而泗亦与焉,及更明春始脱稿。越七年,大尹胡先生楷欲梓行之;仍属泗暨申重加校雠,锓梓垂成,先生适去归。会伯润李公作县,踵而成之。”按此志《万卷堂目》题胡楷修,《金华经籍志》题叶式修,式只为作序。此志经三县令主修而成,而实际秉笔者乃泗。其书体例分地理、建设、贡赋、户役、风俗、秩官、选举、人物、艺文、遗事十门。惟人物所著列传慎严雅正,出于泗一人之手。
新修武义县志十二卷清康熙三十七年刊本(徐家汇藏书楼藏)
清江留篇纂修。留篇字念于,广东饶平人;康熙举人,康熙三十一年任武义知县。考武义县志,创修于明正德十五年县丞林有年,再修于嘉靖二年知县黄春,于万历凡三修,清顺治间又二修之。此志继康熙十二年知县李经邦所修县志重纂;其书定例为十二类,曰舆地、曰建署、曰食货、曰保息、曰风俗、曰征若、曰官师、曰选举、曰人物、曰艺文、曰综幽、曰观成。所谓保息者,分叙乡饮、氏族、保甲、养济,征若者,分叙灾祥,综幽者,分叙仙释、方伎、古迹、寺观、五坟,观成者,为遗闻、补遗之类。其书篇名多乖,且以保甲入于保息,古迹入于综幽,义殊失当。武义建县,始于唐分永康县地置武义县;寻更名武成,后复曰武义。宋以后皆属金华府。此志舆地所引《寰宇记》引《舆地志》云:“吴赤乌八年,分乌伤、永康县置武义县。”按晋、宋、齐、隋地理志,并无武义县,而《寰宇记》所引《舆地志》,不知其何据也。
浦江志略八卷明嘉靖间刊本(天一阁藏)
明毛凤韶纂修。凤韶麻城人;正统八年进士,嘉靖二年任浦江知县。浦江古称浦阳县,宋咸淳间邑学正朱子槐始撰《浦阳县图经》二卷。其后继修者,明初宋景濂《浦阳人物志》。又见《文渊阁目》新志类著录《浦江县志》。此志为凤韶知县事所作,书刻成于县丞王庭兰权县事时。其书体例,分疆域、民物、官守、城社、财赋、学校、人物、杂志八门,又分子目四十有五。据凤韶序言:“以宋景濂《浦阳人物志》、郑若端《金华贤达传》《金华郡志》,及邑人吴渊颖、柳道传、戴九灵、宋景濂、郑麟溪、王深溪、吴溪等文集,并閤县碑碣,六房卷册,取其切于邑事者,错综斟酌,以成县志。”此志取材,颇为繁博,纪载简质。《四库全书提要存目》著录此志,谓其大旨从仿《通鉴纲目》,以名字爵谥为褒贬。此例他志未有仿效也。
浦江县志二十卷首一卷清乾隆四十一年刊本(上海图书馆藏)
清薛鼎铭修,胡廷槐纂。鼎铭字象山,号苇塘,上海县人;乾隆二十八年进士,三十八年任浦江知县。廷槐浦江县人,乾隆十六年进士,官湖北黄冈知县、浦阳书院掌教。按此志总分十类,分辑出诸众手,地舆属于张可橒,建置属于朱兴悌,秩官、选举属于杨德谟,食货属于赵友光,艺文杂志属于陈松龄,人物为鼎铭自纂,书成后质正于廷槐,武林汪沆又加于润色,故诸家书目著录纂修人不一。以张可橒所纂地舆志,考订尤为详博,取历代郡县志书记载,与历代地理志,及《水经注》等书,互相参订,而作出决论。按其沿革谓:“浦江置县,始于唐初,名浦阳县,五代钱鏐与杨行密相雠,恶闻其姓,故改浦阳曰浦江。”按浦江县境有曹娥、浦阳、浣江,更名及迁变无常,使修志者,难以定其源委。此志山川篇考据最详;谓浣江即浦阳,亦曰青弋,曹娥江在曹娥未溺之先,其江亦名浦阳。曹娥江即古浦阳江,考据已成定论,而浣江为今浦阳江也。是说考据家称之为二源二派之说,最为确凿可信也。据郦道元《水经注》云:“浦阳江导源乌伤。”此古浦阳江也,乌伤据此志山川篇考据云:“唐武德七年始改乌伤,为今义乌县,垂拱二年分置东阳县,天宝十三年又分置浦阳县。”道元北魏人,在唐以前,所指乌伤者,当为今义乌、东阳、浦江三县地也。曹娥为古浦阳江之说,甚是有据。山川篇又附载明张元忭《浦阳江考》,谓浦阳江、松江、钱塘江,为《禹贡》所举之三江。其说无据。三江之说,数千年以来众论纷纭,但按《禹贡》及《吴郡图经》诸书,谓三江在震泽上下;以浦阳江为三江之一,愈无所据。其余惟艺文志采摭颇广,釐为杂著、诗、经籍三目,较旧志艺文,则增补甚多,余类则仅增续而已。按此志除原本外,又有道光二十三年李业修补刻本。
汤溪县志八卷明万历三十二年刊本(上海图书馆藏)
明汪文璧修,杨维诚纂。文璧休宁人,任汤溪知县。维诚邑人,历官南昌府宁州知州,池州府同知。此志为维诚与邑举人张文济、贡生金城同纂,庠生章焕国校。时县教谕罗元龄、训导曹廷宣、县丞陈惠、典史赵璧皆任纂志事。此志出众手所裁,志例为纲八,舆地志、建置志、食货志、官师志、选举志、人物志、艺文志、杂余志,领目凡五十,体例庞繁,而纪载简略欠佳。汤溪置县于成化七年,越三年即修县志,但今存明志惟见此书矣。
汤溪县志稿不分卷民国十五年修,稿本(嘉兴市图书馆藏)
近人薛达修,戴鸿熙纂。达瑞安县人,民国十五年任汤溪县长。鸿熙字乐真,汤溪县人。汤溪县志创修于明成化十年知县宋约;再修于万历三十九年知县汪文璧。清康熙十二年知县张元会又修续志一卷,二十一年知县谭国枢重修,五十九年知县宋绍业延邑人张祖年又重纂,乾隆四十八年知县陈钟灵续修;自《陈志》以后百数十年,无重纂者也。民国六年武进丁燮宰汤溪,创修县志,聘叶润芳为修志局长;及薛达来长汤溪,润芳遂辞局长,乃聘鸿熙为总纂,民国十五年稿成,翌年谋付梓不果,十八年薛达以铅印,凡二十卷,分编年、地理、民族、建置、典礼、职官、选举、人物、艺文、杂录、掌故、文征、本志源流十三门。稿本今存六册已残,与印本有不同之处,可存为备考。
衢州府志十六卷明嘉靖四十三年刊本(北京图书馆藏,存卷一至八、卷十至十六)
明杨准修,赵镗纂。准字安吾,宜兴人,嘉靖三十二年进士,四十年任衢州知府。镗字仲声,号方泉,江山县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官至应天巡按,所著书有《留斋漫稿》。本志之纂,据赵镗序云:“衢有府志旧矣,自弘治十六年迨今六十载,文献故实未及嗣续。前郡伯安吾杨公准倡修,继之者,郡伯南溟郑公伯兴;始葺于西安学正训导汪子旦,重校于衢州府学教授金子汝砺,又重校于西安教谕徐子守,而总其成者则镗。”按序语,此志几经增校,始成定本;其书志类凡九,首舆地、次山川、次建置、次礼制、次官守、次人物、次食货、次灾异、次外纪,共十六卷。舆地志所记沿革谓:“唐析婺州置衢州,治于西安县,属江南道;五代为吴越地,宋属两浙路,元为衢州路,明为府;以郡境有三衢山,故名衢州。“衢志创始于宋张元成撰《衢州图经》,其后代有纂修,书皆佚,而今传者,则以此本为最古。原刻本仅存此书,缺卷九官守一卷。龙游余氏寒柯堂,曾据此本传钞,所缺官守一卷,以天启叶秉敬纂府志职官门补入,并经兰溪叶渭清手校,抄本今藏浙江图书馆。
西安县志十二卷清康熙三十九年刊本(浙江图书馆藏)
清陈鹏年修,徐之凯纂。鹏年湖广湘潭县人;康熙三十年进士,三十五年任西安知县。之凯西安县人,顺治十五年进士,官四川茂州知州。自唐置衢州治于西安县,历五代、宋、元、明、清皆未更变;至民国初废衢州府,改西安为衢县,西安之名遂废。西安县志创始于明洪武间教授留文溟,书已久佚。此志之纂,据鹏年志序云:“始事于戊寅之冬,八阅月而竣事。”其大要折衷于郡志;可因则因之,宜创则创之而已。其创修之体要如是,其志例,分舆地志、官师志、风俗志、赋役志、祠祀志、水利志、人物志、艺文志、灾祥志九门,目八十。观其体裁,其善有三,一体例正,二纪载核实,三详尽致用,可谓核实致用之书。
衢县志稿三十卷稿本(上海图书馆藏)
是编残存一册,为卷二十七,诗文内编上,首页第一行书名下有余绍宋题记,书眉端亦有绍宋批语。按是编为衢县郑永禧所纂县志原稿,经绍宋校正。浙江图书馆藏有传抄稿本全部共三十卷,原稿原藏衢县郑氏,此册不知何时失散。西安县于民国元年改称衢县,此志创修于民国九年,十五年修成,时县长郑平桂主修,为邑人郑永禧所纂,二十五年始为铅印。卷首有《衢志源流考》《释衢》《古西安同名异地考》《修志肤言》四篇,撰者精于考订,书中考嘉庆县志讹误,凡百数十条,方言及碑碣两篇,亦极精审。
江山县志十卷明天启三年刊本(北京图书馆藏,存卷一至八)
明张凤翼修,徐日葵纂。凤翼字秉瑞,号岐阳,广西兴业县人;万历举人,天启二年任江山知县。日葵字叔向,号藿心,江山县人;万历四十七年进士,授刑部江西司主事,升郎中,历大理寺寺副,卒于官。按此志为凤翼官江山时得前令蒋九觐志稿,据之重修。其《自序》云:“总其事者藿心徐先生,赞其美者,邑博张君大基、龚君应科、许君继善。删订则孝廉郑世熊,协理则贰幕谢君昌、张君文芳、黄子伦;分局纂述,则弟子员施于国、璩国贤、胡大经,较阅则弟子员程廷祯;而董其役者,邑耆徐实、王修也。”其书体例,先舆地、次建置、次籍赋、次秩祀、次职官、次人物、次杂志、次艺文,凡八门。卷前有邑人蒋德璟序云:“前令蒋九觐有迁命,遂不果纂梓,命德璟与伯兄德瓒缮书成帙。”按此语以知蒋九觐志未经付刻。据沿革载:“唐武德四年以信安为衢州,始析州之南境为须江县,为建县之始。八年废县属衢,垂拱二年复置。证圣二年析须江、常山及信之弋阳置玉山,后唐长兴二年,钱氏有吴越,改为江山;宋咸淳间改礼贤,元至元十三年复称江山;洪武壬寅改衢州为龙游府,癸卯年复为衢州府,江山隶焉。”《形胜篇》谓:“江山居浙上游,为八闽之孔道;而西达豫章,界联三省。县南一百里,有仙霞岭,高耸险峻,凡二十八曲,长二千三百六十级,为唐末黄巢入闽所僻。”
江山县志十卷清康熙四十年刊本(上海图书馆藏)
清朱彩纂修。彩字绍亭,徽州府休宁县人;贡生,康熙十六年任江山知县。按此志前有衢州知府张濬序谓,江山志“创修于前明正德庚辰邑令吴君亚夫,嘉靖甲辰知县金谿黄君纶继修之;迄天启癸亥已灭没,仅有存者,得石南张令凤翼来主县,与邑绅徐君日葵,更加补辑复成,距今八十余年矣。”其序言江山县志原委,梗概已具。此志为彩官江山时,以康熙二十三年知县余锡所修县志,纪人纪事,多有缺遗,乃采补康熙二十三年后事,续人续事,皆取舆论公评,信实可据。其书体例凡十类,曰舆地志、曰建置志、曰秩祀志、曰国计志、曰职官志、曰科名志、曰庶官志、曰人物志、曰杂记、曰艺文志,分为七十目。江山清时属衢州府,其地界连浙、闽、赣三省,万山环列,奇峰明媚。其水则从石鼓山发源,至峡口汇括苍、拓浦诸派;至礼贤镇为文溪,过清湖镇,至城东为廉溪;萦绕东注,合金川,至于府城之西为濲溪,县地势独高,故山峻而水清,山水秀丽区也。
常山县志十五卷清顺治十七年刊本(北京图书馆藏)
清王明道纂修。明道字有功,江南省句容县人;贡生,顺治十三年选拔常山知县。此志原本,为万历十五年知县傅良言修,邑人詹策纂,定例凡三十余目。明道踵之重纂,每篇仅增补数页,而首尾不相连接,终非定本。其书记沿革谓:秦置太末县,以后孙吴建定阳县,后或隶衢,或隶信州,元初称常山。按其所叙,则鲁鱼纰缪,原无考证。山川篇载有三衢常山,郡邑皆以此得名。云昔有洪水自顶暴出,界兹山为三道,因谓之三衢。按常山一名湖山,又名长山,在县城东三十里,绝顶有湖,广可数亩,有石环绕如城垣然。而洪水暴出之事,始见载《隋书·地理志》。
开化县志十卷清雍正七年刊本(上海图书馆藏)
清孙锦修,方严翼、徐心启纂。孙锦奉天籍汉军镶白旗人,雍正二年以文林郎任开化知县。严翼开化人,贡生。心启开化人,廪生。开化建县,始于宋乾德四年,吴越王钱俶析常山县西境地置开化场,太平兴国六年常山知县郑安请升为县。县志可考者,修于明万历戊子知县汪应望,万历辛丑知县谌士观补修,万历丙午知县苏瑾又为增补,崇祯辛未知县朱朝藩重修。清顺治壬辰知县朱凤台又修之,康熙癸亥知县吉祥修之,康熙甲子知县董铎修之。是编继《董志》重修,其书体例,志图、舆地、建制、典礼、赋役、官师、选举、人物、杂志、艺文十类。志图,列图十七幅,皆有图说;余篇于典礼赋役,记载甚详,典礼有农政一篇,以记开垦荒山,种植桑柘枣栗桐柏,赋役记蚕桑枣栗之产量甚详。而艺文志,占数最多,凡四卷,几居全书之半矣。
严州府志二十二卷明弘治六年刊本(上海图书馆藏,存卷十五至十六。又嘉靖增刊本全)
明李德恢纂修。德恢东安县人,弘治二年任严州府知府,在任九年升参政去;在官时率诸生唐珪等,编成此志。严州古名严陵,于宋为睦州,后改为遂安军。绍兴间知州董弅修《新定志》八卷,淳熙间董弅又修《严州图经》八卷。景定间教授郑瑶、方仁荣同撰《严州续志》十卷,当时附刊于《绍兴志》之后,原本惟景定《续志》独传。其后严志之传者,推是篇为古本,惜今仅存此残帙耳,序目均缺,无从窥其体例。但见近人潘景郑先生《著砚楼书跋》著录是编云:“是书体例本之《图经旧志》,如沿革、分野、疆域之类,无所损益。而补其军物之遗者,如旧志不载守御千户所,此志考宋时军营,及明千户所建置沿革,立守御一类。又旧志人物混载无别,此志分仕宦、儒林、文艺、忠义、孝友、隐逸类,纪载较详。又旧志不录诗文,以旧有《严陵集》《严陵别集》所录已备,二集今已不传,因为摭拾以弥前缺。”又云:“读之益令人瞭然指掌,询足上继图经,为志乘中之上驷。惜是志传本,已如星凤,藏家著录,惟天一阁有一本,亦残齾不具。吾友怀辛斋主人藏有全帙,因得假读一过,严陵旧闻,豁人耳目,何幸如之;天壤孤本,传世能几,寄语主人,其善守无失也。”阅此跋,以知天一阁藏此残书外,世间犹存有全书也。光贻尝询之景郑先生,以求怀辛斋藏本,欲谋一睹,景郑为余言曰:“怀辛斋主人,许博明别号也,今其藏书已失。”不得以睹此志全帙为憾。又阅嘉靖增补本,则已变前志之义例也。
建德县志十卷清乾隆十九年刊本(徐家汇藏书楼藏)
清王宾修,应德广纂。宾太仓州人,雍正丙午副榜,乾隆十八年任建德知县。德广建德县人,雍正元年举人,官广西平乐县知县。建德为严州府附郭县;曩时纪载,附见郡志,自明以来,别无邑志。迄清康熙二十二年,知县戚延裔延马天选始纂县志九卷;此志继之,演之为十卷,志类十,曰方舆、曰食货、曰营建、曰经略、曰秩官、曰治行、曰选举、曰人物、曰艺文、曰轶事,目六十有五,附目二。此志所叙疆圉民物之类,大抵选录于郡志,所取资料,慎于画境分界,今非在建德县境者不纳。如严子陵钓台、子陵祠等古迹,因非在今建德县境,皆不录,而宁舍之。观此志不假借,不附会,不夸耀,以尽志乘翔实之道也。
桐庐县志八卷明嘉靖五年刊本(上海图书馆藏,存卷一至二)
明屠继祖纂修。继祖宜兴县人,官桐庐县主簿。此志为继祖为主簿代署县时,与县学教谕所同修也。时教谕钱璨,又与邑生濮溉、俞言、王鹏年、王瀚、郑谟、俞生民合任编纂,经代署县事主簿屠继祖总纂成书。前有国史经筵讲官翟銮,嘉靖五年序。其书目次,分为四十一门,有小序,今仅见此孤本一册,无从窥全书首尾也。
桐庐县志四卷清康熙十二年刊本,十九年补刊(上海图书馆藏)
清马象麟纂修。象麟字青黎,三水县人;顺治十八年进士,康熙九年任桐庐知县,十三年因兵兴调用,解任去。桐庐建县于吴黄武间,至明万历丁丑修有县志,乙酉又重修之。此志为象麟与邑生柴文卿、杨汝挺,及县丞李俊诸人,纂成于康熙壬子,书甫成而解任去,迄庚申知县王俊又为增补刻行。其书体例总分四大类,曰风土类,分目十六,附目一;曰官政类,分目十五,附目一;曰人物类,分目十三,附目二;曰杂志类,分目七,附目一。卷端有桐君山图,钓台图。官政类,亭榭目载,钓台在富春山,又有严子陵钓隐处。宋景祐中范仲淹为郡守时,始建祠于台下,严州因严子陵而得名,而子陵陈迹,皆在桐庐一县。
遂安县志四卷明万历四十年刊本(上海图书馆藏,存卷三卷四)
明韩晟修,毛一公、毛一鹭纂。晟广东博罗县人,万历举人,万历三十八年任遂安知县。一公遂安县人,万历十七年进士,官汉阳府推官,升工科给事中。一鹭遂安县人,万历三十二年进士,官松江府推官。晋置遂安县属新安郡,隋开皇间废,宋时方腊改严州为遂安军,又置遂安县为郭邑;元改军为建德路,县仍未更,明改路为严州府,县亦因之。遂安县志修于明时者,据本志引载有成化间邑令朱福之志,嘉靖间邑令吴撝谦之志。是编为二毛先生纂成于万历己亥,壬子复为修补刻行。此志只北京图书馆藏有抄本,此书为上海图书馆派员检查造纸厂回制废纸中所检得之残书一册,系为原刻。因此书残缺不全,兹参抄本著录,其志例分为八门,曰方舆志,自沿革迄水利凡十目;曰营建志,自县署迄养济院凡十四目;曰食货志,自户口迄物产凡六目;曰官师志,自官制迄属职凡八目;曰选举志,自征辟迄貤封凡九目;曰人物志,自名儒迄方伎凡九目;曰武备志,分城池、教场、弥盗三目;曰艺文志,分碑、序、纪、铭、表、诗、书七目,总其子目凡六十有六。以县治图、县城图、学宫图,列于方舆志沿革篇之后,图与沿革无关,处置殊若不当。
遂安县志十卷清乾隆十八年刊本(嘉兴市图书馆藏)
清周世恩修,姜士崙纂。世恩河南商城县人,副贡生,乾隆十七年由钱塘县县丞,升任遂安知县。士崙遂安县人,雍正二年进士,官至河南归德知府。遂安县志,自明万历间知县韩晟,聘邑人毛一公、毛一鹭兄弟修成县志以后,清康熙癸丑知县刘从龙,聘邑进士方象璜、象瑛昆仲又重修,癸亥邑人毛升芳又为续修,乙未知县陈学孔亲为纂辑。是编先是知县吴培源于乾隆壬申创修未竟,癸酉世恩继事主修,延士崙及邑举人方锡纲,县教谕郑爚、训导蔡以堂继纂成书。其书体裁,分方舆、营建、食货、官师、文治、选举、人物、武备、杂志、艺文十门。各门分目甚细,惜其内容虚简,纪载实事无多,而主重在文治、人物二门。其书于当时咸认为上品,以承康海《武功县志》之流派,重在资治教化。然其在今日,则时异景殊,而书之估计,亦有不同矣。其他如方舆、营建、食货三门,尤为疏缺,其叙水利则无原委,而略灌溉。纪户口不详于古,而尤略于今,仅载止康熙五十年为止。此后数十年中,岂可一无纪述,方志能古今均详,方为上驷,其次则略古详今,乃亦编纂之法。载物产列目无注,不详所出,可谓有物名,而无产数。如此数端,均其编纂者之所失焉。按此志前未见于藏家书目著录,是为罕见难得之书。
新修寿昌县志十二卷清康熙二十二年刊本(徐家汇藏书楼藏)
清鲁华盖修,张可元纂。华盖字文垣,揭扬人,康熙二十一年进士,授寿昌知县。可元汤谿人,寿昌县教谕。寿昌秦汉为富春县地,三国吴黄武七年析置新昌县,晋太康元年改名寿昌,隋废,唐神龙元年复置,迄清未更。县志创于元郑彧,明初亦有修纂,无可考其纂修年代;嘉靖四十年知县李思悦修县志十二卷,万历十二年知县李世芳重修,卷帙如前志,又增图表一卷;清顺治九年,知县董珙三修之。是编原为康熙九年知县罗在位,嘱训导张熙纂成;及华盖仕寿昌时,又嘱教谕张可元等,依《罗志》逐条增补,体例悉依其旧;凡五十二目,无大纲。按此志列目繁冗,纪载考据,亦欠严核,惟其书今传本极稀有矣,为海内仅存之书耳。
寿昌县志十一卷传抄清光绪间修稿本(嘉兴市图书馆藏,存卷一至三,卷七至十一)
清贝蕴章修,黄标纂。蕴章字达夫,江苏长洲县人,光绪二十四年任寿昌知县。标字组云,号广文,仁和县人,原籍徽州,任寿昌县儒学训导。此志修于光绪己亥蕴章官寿昌时,延标及邑人蒋屺培纂辑,粗成稿本,会庚子之役,江南震动,庶政停滞,此志终未付梓。据董巽观撰嘉兴图书馆藏浙志题记,著录此志云:“此书为巽观以《济宁州志》与中国书店易得,后捐送嘉馆。此书似未刊印,各家书目均无。”今此书已散失卷四、五、六,光贻于上海市历史文献图书馆阅见此志残本一册,却为卷四、五、六,亦为抄本,字迹与嘉馆抄本相似,疑为此书散失之册。此志体例,分疆域、建置、田赋、官师、人物、选举、艺文、杂志八门,杂志兵燹篇载咸、同间事甚详,又附蒋屺培同治元年所撰《寿邑咸丰兵灾记》一篇,皆为有关太平天国之史料。
分水县志六卷清康熙二十二年刊本(上海图书馆藏)
清李檠修,钱世泷纂。檠直隶永平府滦州人,康熙十九年任分水知县。世泷杭州府仁和县人,康熙十六年任分水县儒学教谕。分水置县,始于唐武德四年析桐庐北境地立县,隶严州府。明景泰四年,知县乐武创修县志,隆庆三年知县侯汝白重修,万历三年知县方梦龙又修之。清康熙十一年知县胡必誉修县志十二卷,及檠仕分水时,以《胡志》繁丛失实,距前志之成仅越十年,又重为纂辑,成书于康熙二十二年。观其志例,又不免过简,所分乾象、坤舆、营建、古迹、名宦、乡贤、仕宦、才德、赋役、土产、艺文十一门,均无子目。其书内容虚简,如乾象、营建、土产诸门,仅寥寥数页,其他如名宦、仕宦、赋役,亦缺漏不详。
温州府志二十二卷明弘治十六年刊本(天一阁藏)
明邓淮修,王瓒纂。淮字学海,吉水县人;成化十七年进士,弘治十二年任温州知府。瓒字思献,永嘉人,弘治九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官至礼部侍郎,卒赠尚书,谥文定;著有《正教编》《瓯滨集》等书。温州为晋永嘉郡地,至唐始更名温州。宋时为儒学极盛之区,如王景山、刘安节、陈傅良、叶适等,为儒学大师,皆出生于其地;故有邹、鲁之乡之称。郡志于南朝时,谢灵运撰《永嘉记》,郑缉之撰《永嘉郡记》;至宋元时纂辑者尤多,如宋李宗谔之《温州图经》,徐嘉言之《永嘉志》,曹叔远之《永嘉谱》,陈谦之《永宁编》。元夏开先之《温州路志》,章嚞之《东瓯志》,皆为有名之志。其书抵毁元末方国珍、方国瑛,起兵抗元构兵,祸及文献。至明洪武间知府任敬修《温州图志》,亦佚不传;今存郡志,以刻本论,推此志最古,书修成弘治癸亥。其体例繁博,以其纂录冗杂,而疏考证,虽不免后世有遗议,然观其书,如建郡、山川、列传诸门,纪载则慎严翔实;又如叙永嘉道学,则本末精粗,一以贯之,可谓一无遗漏矣。嘉靖问张孚敬重修郡志,以前志冗长,而大删削,乃多缺漏,以开后来温州郡志简陋之弊。
温州府志十八卷明万历三十三年刊本(温州市图书馆藏)
明汤日昭修,王光蕴纂。日昭丹阳县人,万历八年进士,二十年任温州知府,升浙江右布政使兼按察司,整饬浙东兵备。光蕴字季宣,温州永嘉县人,事迹未详。按温州汉、晋时名东瓯、永嘉、缙州,至唐置温州,宋改名瑞安,后复为温州,郡名不一;郡志或称永嘉,或称东瓯、温州,自元以后则皆称《温州志》,而无别名。此志为日昭官温州时所创修,后知府林继衡按其成稿,复嘱光蕴等增辑校正。卷前有汤日昭、蒋光彦、林继衡、王光蕴诸序,林序云:“此志以弘治癸亥志而删润之,增以嘉、隆、万百年之事迹,几易裘葛而始脱稿。王光蕴、王继明、董其裁、余承兰、陈大奎、周子恭、戴宗瑶等辅其事。”按此志不取法嘉靖《张志》,而踵弘治《王志》之例;其志稿成于岛夷薄城之后,故所纪海警及倭夷扰境之事甚详。四库全书馆据两浙盐政采进原刻本著录于存目,今海内所存仅此全帙,北京图书馆所藏本已残缺。
永嘉县志二十六卷清乾隆三十年刊本(温州市图书馆藏)
清崔锡修,齐召南纂。崔锡汉军正黄旗人;拔贡,乾隆十九年任永嘉知县。召南字少宗,天台县人;乾隆元年举博学宏词,官至礼部右侍郎。考永嘉县旧志,据光绪《永嘉县志》凡例云:“自元、明及清凡五修。”考其书今存者,惟日本尊经阁文库藏嘉靖《永嘉县志》九卷最古,康熙时郑廷俊纂县志过简;此志出于召南及钱塘汪沆之手,条目悉依照新定府志例,共列三十八门,体例严整,摭采亦不厌浩繁,搜材丰实,纂成于乾隆二十六年,未付刊,而锡解任去;知县施廷燦继事,始刻成于乾隆三十年。按其书所记物产特详,县以产梅最著;有鸳鸯梅、重叶梅为鉴赏奇品;花头丰,叶重屡,层层盛开,如小白莲然。又有绿萼、玉蜨、檀心、檀香、朱砂、红梅、黄香梅、墨梅、并蒂梅、双鸾梅,皆为名种。梅以外,于砚石颇闻名,产于华严川水中之石,以色黄而斑黑,色紫而有横纹者,为上品。
瑞安县志十卷明嘉靖三十四年刊本(江苏省地理研究所藏)
明刘畿纂修。畿字子京,南直隶长洲县人;嘉靖二十九年进士,三十年任瑞安知县。按沿革谓:“唐武德五年,析永嘉地置安固县,天复二年以获白乌之瑞,改名瑞安。元元贞元年升州,明洪武二年降为县。”邑乘肇于元至大、延祐间,章熹纂《瑞安州志》,明永乐间重修。此志畿官瑞安时重修,分辑者,为邑人朱绰、欧阳熙、秦激、蔡芳四人。其书体例,分舆地、建置、田赋、职官、祠祀、兵防、选举、人物、艺文、杂志十门,目六十有九,附目二十。人物志首列理学传,纪述永嘉学派,硕学名儒,出于瑞安者最多,林石、许景衡、陈良傅、叶适等传,备详永嘉学派之起源,《林石传》有云:“当宋之时,经新义行天下,学者靡然一肄习;独林石不为新学所及,则讲《春秋》大义,以援后学。与人论古今,心先行,而后文艺;尝曰:本之不立,末于何有。由是道德性命之学,世始有永嘉学派之称。”《陈傅良传》有云:“傅良其初从郑伯熊、薛季宣,继又交张栻、吕祖谦,深于性命之学,而其文章逼西汉。永嘉理学,传至傅良,又得以文学名世。”《叶适传》有云:“适为学,则近以侈谈功利,喜品藻人物。”以此三传所述,以足见永嘉学述之梗概矣。此外又如许景衡、周行己、赵霄、沈躬行、潘子文亦皆立传,此数人者,皆师事程颐。按此志见孙诒让《温州经籍志》注云:“瑞安项氏藏有明刊本。”今温州市图书馆藏有抄本,是孙诒让据项氏藏本传抄并手校。
乐清县志七卷明隆庆六年刊本(无锡市图书馆藏)
明侯一元纂。一元字舜举,号二谷,乐清县人;嘉靖十七年进士,历官江西布政使司左布政。考乐清旧有淳熙、大德二志,皆久佚,今存嘉靖、康熙、遭光诸志,视其体裁,皆远不逮一元此志焉。按此志为一元与邑庠生侯一岳、陈蕙芳等,纂成于隆庆初年,时胡用宾官乐清为之刻成。其原本此书外,别有乐清陈氏有藏,民国七年邑人高谊以其原本流传久稀,曾为石印。温州市图书馆藏有抄本,为孙诒让手校,有诒让题记,谓此志曰:“其详确有史裁固矣。或以比康对山之《武功志》,谓其自成一家之书,殊未当也。”兹阅此志,见其志例精,修词古雅。书首有县境、县治、雁山三图,列图亦精简。卷一曰壤地纪,分建置沿革、分野、疆域、城池、形胜、山川、坊里、市镇、街巷、水利、津梁、营堡,附卫所、风俗,共十四门;卷二曰廨宇纪,分公署、铺舍、学校、书院诸门;卷三曰财用纪,分户口、田土、赋税、土贡、物产诸门;卷四曰秩祀纪,分坛壝、祠庙二门;卷五曰官师纪,卷六曰人物纪;卷七曰志余纪,分古迹、丘墓、丛祠、释老、方技、艺文、书目诸门。按其体例,以七纪为大纲,大纲备,而一邑之事物能巨细毕举。而壤地纪,尤为最巨且精,如山川一门,因邑有名山雁荡所在,所纪雁荡之形胜陈迹;征引采访,颇为庞丛。雁荡在乐清县东九十里,岩峦奇怪,凡数百里,谷邃峰叠,行不能遍。分东西谷,列十八寺,自黄岩东来,先双峰、石渠,次谢公岭。入东谷为灵峰、净名、灵岩,入西谷为能仁、罗汉、石门、灵云、宝寇。周山其峰一百有二,奇洞有八,岩三十。自宋太平兴国元年,永嘉僧全了,始至其处,结庐名芙蓉庵;其后僧文吉又居芙蓉之东,曰碧霄庵,由是世遂知雁荡之名。按本志引载沈括《雁荡山记》曰:“雁荡天下奇秀,然自古图谱未尝言,祥符中因造玉清宫伐木取材,方有人见之。按《西域书》阿罗汉诺讵那居震旦东南大海际;有雁荡经行云漠漠,龙湫宴坐雨漾濛之句,相传以为雁荡。谢灵运守永嘉,凡佳山水游历殆遍,独不言此,盖当时未有雁荡之名。”观括此言,雁荡之名于古未有也。括此记又谓:“余观雁荡诸峰,皆峭拔险怪,上耸千尺;穹崖巨谷,不类他山。山皆包在诸谷中,自岭外望之,都无所见,至谷中则森然干霄。原其理当是谷中大水冲激,沙土尽去,惟石岿然挺立耳。如大山龙湫、水簾、初月谷之类,皆是水凿之穴,自下望之,则高崖峭壁,从上观之,适与地平。”按括之理解颇合于科学,雁荡于古是山是湖,欲究厥本源,须待地质学家作勘探决定耳。
乐清县志八卷清康熙二十四年刊本(上海图书馆藏)
清徐化民纂修。化民江都县人,由举人仕乐清知县。此志为化民官乐清知县时,属邑教谕吴让木、训导刘汉彪、贡生林允楫、鲍易、李栋,据康熙十二年知县出一駽未成志稿重纂而成。其志例,分星野、疆域、山川、建置沿革、城池、公署、学校、祠祀、贡赋、帝王、丘墓、职官、名宦、选举、人物、孝议、列女、隐逸、流寓、翰艺、仙释、寺观、祥异、杂记、艺文、补遗诸门。乐清县治在温州府城东北一百二十里,晋宁康二年始分永宁置乐城县,梁开平二年,以避梁祖讳,改为乐清。明时因海寇躏入内地,设有磐石卫,领蒲岐诸所。
蒲岐所志二卷温州遗著会传抄清光绪二年修本(温州市图书缩藏)
清倪启辰纂。启辰字子昌,乐清县人,事迹未详。蒲岐为乐清县滨海之地,自南宋时始筑城以防海寇,明初设所,置指挥千百户驻之,隶磐石卫,当时为御倭要地。所志创修于弘治间陈载阳,嘉靖四十一年朱声振继成之,书中仅叙驻军籍贯,城池基址。隆庆间增修,清康熙庚辰胡光仁又增遗迹一篇,道光间再增续。此志为启辰据前志参订,分为四门,一曰舆地,叙置所原始,及起科详文、叙山、叙水、水利、桥梁、义冢诸项。二曰规制,叙城池、公署、坊额、军民、籍贯、兵制、人物诸项。三曰艺文,分文内外、著述二项。四曰杂志,分古迹、寺观、轶事、灾异、寇警、金石诸项。全书为上下二卷,卷前有旧序,凡例、舆图,及邑人高谊序。高序谓:“据考文献不厌详稽,即如所城之筑,得绍熙甲寅之城砖,以证自宋始。”又如人物志,诸传据明代各氏族谱谍参考。按高序所言,此志于考订,可谓详尽矣。此志刻本未见,今仅见此抄本。
平阳县志八卷清顺治五年补刻明万历本(朱偰收藏,现藏南京图书馆)
清马腾霄修,陈文谟纂。腾霄字汉冲,山东人,贡生,顺治三年任平阳知县。文谟平阳县人,顺治初贡生。此志为隆庆五年知县朱东光原修,万历十八年知县万民华补刊。清顺治辛卯,腾霄仕平阳时复延文谟与杜汝悊、徐有说、孙子词、徐镜等,校雠增纂,逾年始成。其书于山川、人物、世家、年表、政事诸门,补正原志之缺误颇多。按沿革谓:“于晋太康间置阳县,属永嘉郡,五代钱鏐改名平阳;元元贞间曾升为州,明复为县。”考旧志,见《文献通考》引载汪季良《平阳县志》,及《平阳会考》四卷。又《乾隆平阳县志·经籍志》载:元大德丁未判官皮元,及永嘉教谕章嚞、西安教谕陈天祐纂《平阳州志》。又《文渊阁目》及《温州经籍志》著录,明正统间知县章惠,延邑人方燧纂《平阳县志》十卷。《乾隆志》又载:弘治五年,知县王约,延青田包瑜、邑士孔彦雍纂《续平阳县志》十卷,嘉靖间邑人陈彦生,又为《补辑平阳县志》八卷。以上诸志皆佚不传,隆庆、万历二志,亦不易得,是编今亦为海内稀见之书矣。
泰顺县志八卷明崇祯六年修,传抄本(温州市图书馆藏)
明涂鼎鼐修,包大方纂。鼎鼐江西靖安县人,天启间任泰顺知县。以内艰归,服阕升衢州府同知,调北直隶永平府同知。大方字子义,泰顺县人;泰昌间恩贡生,仕常熟县丞,升宣州经历。泰顺原为瑞安县义翔、罗阳镇地,明景泰间巡抚孙原贞奏请割瑞安十二里、平阳六里,立为县,属温州府。嘉靖间邑人张庆旸纂成县志稿,万历元年知县王克家初成刻本。及鼎鼐官泰顺时,延邑人包大方、王家才、潘士望、郑一宰、林一鹏重为纂修,而成是编。其书分舆地、廨宇、赋役、祀典、官师、人物、杂志、艺文八门。以选举附于人物,风俗附于杂志,殊欠志例。
括苍汇记十五卷明万历刊本(上海图书馆藏)
明熊子臣修,何镗纂。子臣新昌人,嘉靖四十四年进士,万历间任处州知府。镗字振卿,号宾岩,丽水县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历官广东按察使、江西提学佥事,后仕滇南,以亲老乞休。镗治身心性命之学,为时推重,著有《游名山记》《翠薇阁集》等书。是编为镗纂成于万历七年,为汇记处州全府之书。其编例,为舆图、沿制、秩统、次舍、官师、选举、封爵、地理、食货、禋祀、保圉、治行、往哲、闺操、艺文、大事、杂事十七门。镗自序云:“分汇为记,邑以汇萃,统之以郡,题曰《括苍汇记》。”但考处州建置,隋开皇九年分松阳之东乡,置括苍县为处州治,领括苍、松阳、永嘉、临海四县,括苍实为处州府丽水一邑之别称,以名冠一郡之记,其义殊若未当。而据《直斋书录解题》,及《宋史·艺文志》载,乾道间曾贲撰《括苍志》,嘉泰初陈百朋撰《括苍续志》。二书久佚,今难考其志之境范,抑或处志称《括苍》者不自镗始。《四库全书提要·存目》叙此志有云:“镗以处州十邑各为一篇,体例不当,又自成化以后记载缺如,因汇为是篇,考隋代始置处州,治括苍县,本以括苍山得名。今为处州全府之志,不应以一县冠一郡,又不应以一山该一境,名实相乖,于义未允。然宋无吴郡,而范成大为《吴郡志》;则讹误相沿,亦不自镗辈始矣。”
丽水县志稿四卷清道光十六年刊本(上海图书馆藏)
清金学超纂。学超字瑾阶,嘉兴县人,拔贡,乾隆三十年任丽水县教谕。此志为学超于乾隆中官丽水教谕撰成志稿,嘉庆十年屠本仁任教渝,加以增修,至道光十六年知县陈棠重加釐订付刻。丽水为处州府附郭县,往事久载府志,学超综录郡志中所述县事,加以旁征博采,始创志稿。此志编纂审慎,考订甚详,正府志中纪载丽水事谬误者颇多;尤于人物志选择矜严,甄综核实,不滥载,不夸耀,文辞简洁。此志仅四卷,而艺文志居全书半数。
青田县续志六卷清乾隆四十二年刊本(故宫博物院图书馆藏)
清吴楚椿纂修。楚椿字八千,德州人;乾隆举人,乾隆三十八年任青田知县。青田自唐景云中析括苍地置县,按本志序谓:“明景泰中知县单瑛,延邑人叶仕宁纂成县志四卷,嘉靖中知县李楷延邑人陈中州又成县志四卷,清康熙间知县张皇辅延钱喜选重纂县志十二卷,雍正六年沈渊懿又为续纂。”此志为楚椿官青田时,与属官教谕徐鹤龄、训导董楷、邑贡生董永发、陈开基同纂;继钱喜选《志续》补雍正己酉迄乾隆丁酉。分为六门。其例首阖邑全局,次各都分局,皆有图,各为二卷;次政事、风俗、人部、文部,分为四卷。惟政事门考订沿革,颇为精审,余篇则纪载寥寥无几矣。
松阳县志十卷清顺治十一年刊本(南京图书馆藏)
清佟庆年修,胡世定纂。庆年号辅萱,辽东人;贡生,顺治间松阳知县。世定荆溪人,事迹未详。松阳志乘,始见《元史·艺文志补》载,元浦江吴莱撰《松阳志略》。又见《文渊阁书目·新志类》著录《松阳县志》,隆庆间邑人潘伯广又重纂,书俱佚,无可考焉。此志为庆年官松阳时延世定所修,其书例,为类十,为目五十有奇,类目烦冗,如以寺观、冢墓悉附于禋祀,于体例殊若未协。其叙沿革,谓县为东汉章安县南乡地,献帝建安八年分置松阳县,属会稽郡;隋属括州,唐改括州为缙云郡,松阳升为松州,武德八年废州复为县;五代钱镠改为长松县,镠子元瓘改为白龙县;宋复名松阳,迄清未更。
遂昌县志十卷清康熙五十一年刊本(南京大学图书馆藏)
清缪之弼修,程定纂。之弼字勷一,号劻岳,江西抚州崇仁县人;康熙二十九年举人,四十八年任遂昌知县,任满去。乾隆二十六年回任,三十年春,高宗南巡,时年一百七岁,奏对免跪。时人因之为联曰:“上有万年天子,下有百岁小臣。”传为旷世盛典。定遂昌县人,事迹未详。遂昌县志,见于《文渊阁书目·新志类》著录,当创修于明正统以前。其后嘉靖、隆庆、崇祯、顺治,皆有修续,顺治后经三次议修,皆未成议。此志为之弼初任遂昌知县时,延邑人程定等所辑,书凡十纲,六十有六目,定例则繁简得当。纪遂昌形胜,在某山某水,无不毕登,述古迹虽一阁一亭,而无遗漏;至于赋役,则田几何,户口几何,皆悉详载,可谓志乘之详尽者矣。遂昌沿革,三国吴赤乌二年,分方末之南界,置平昌县,以县治东乡十五里,有两山,前后平叠如昌字,因以得名。初属会稽郡,后属东阳郡、临海郡;晋太康元年改为遂昌,属永宁郡;隋属括州,唐省入松阳,景云二年复以松阳以西地,建遂昌县,属处州,历宋、元、明未更。
庆元县志十卷清康熙十一年刊本(北京图书馆藏)
清程维伊修,吴运光纂。维伊靳水县人;顺治举人,康熙二年任庆元知县,莅任九年去。运光字晖吉,康熙十一年举人,官建阳教谕,政和县丞庆元志书,创修于明正统以前,书久佚,惟见载于《文渊阁书目·新志类》;于万历曾两修,崇祯一修,其书亦佚。此志为维伊官庆元时,仿通志之例,别类分门。为舆地、建置、食货、官师、治行、禋祀、选举、人物、艺文、杂事十类。意在速成,体裁疏于斟酌,如列寺观于禋祀,以释道入人物,于志例不无遗憾焉。庆元周为七闽地,秦汉暨唐,为龙泉县东平乡;五代时王审知据闽,改名松源镇;宋宁宗庆元三年,吏部侍郎胡纮请于朝,以所居松源乡置县治,因以纪年为名曰庆元。明洪武三年曾革县治为巡简司,治棘兰隘,十四年复置县。
云和县志五卷清康熙三十一年刊本(上海图书馆藏)
清林汪远纂修。汪远号龙浔,福建德化人,康熙五年举人,二十七年任云和知县。云和于明景泰壬申,巡抚孙原贞请割丽水二十一都至二十九都地,置云和县,属处州府,设县治于凤凰山麓元和乡。明末遭兵燹,县市皆墟;其后隔溪之浮云乡,居民稍集,遂移治于此。县仅领二乡,为处属十邑最小。嘉靖间知县胡希铨修县志五卷,久佚。此志继《胡志》重修,纂成于康熙二十九年,三十一年刻成;为教谕顾之训、训导章之芳、贡生柳盛枝、梅夔、庠生柳之元、梅捂等同辑,汪远总核成书。分沿革、分野、疆域、形胜、风俗、山川、城池、职官、县治、学校、坊门、坛祠、水堰、桥渡、养济院、漏泽园、乡都、地产、户口、赋课、徭役、寺观、灾祥、官绩、人物、纪载、诗文诸门,全书仅一册,纪述寥寥。
宣平县志四卷明嘉靖二十五年刊本(北京图书馆藏)
明萧彦修,郑禧纂。彦字奇士,江西吉水县人,嘉靖举人,任宿松县教谕。彦以文学名时,尝应广东湖广考试官聘为阅试卷,嘉靖二十年升宣平知县。禧缙云县人,以奉训大夫世荫,曾官于信阳。按沿革,宣平旧为丽水县之宣慈乡,明正统戊辰,闽人陈鉴鬍、陶得三尝踞其地;于是议建县以防守,景泰辛未割丽水之宣慈、应和、懿德三乡地置县,名曰宣平。成化二十年教谕舒祥,创修《宣平县志》四卷,此志继《舒志》重纂,其书分三十一门,无大纲,总括邑事皆备,体例简核,纪建县事甚详。
景宁县志十卷清雍正十三年刊本(温州市图书馆藏)
清李应机纂修。应机字旂山,泰宁县人;雍正九年任景宁知县。景宁为处州府属邑,置县始于明景泰间,析青田县地以设。邑志创修于嘉靖间知县姜师闵,清康熙辛卯知县张琢重修。又二十余年,应机官景宁,得邑人汪特亭删订旧本,嘱教谕张阜、邑贡生江孝绪、林询、潘可藻,以二月之期,厥旧志增补新事,颇具体例。其书分封域、建置、田赋、秩官、官师、选举、人物、武备、艺文、题咏十门,目九十,每门各冠以小序,卷前列舆地官署胜迹图,为潘可藻所绘,版刻极精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