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明经世文编》●皇明經世文編卷之三百三十三
華亭徐孚遠闇公 陳子龍臥子 宋徵璧尚木 何剛愨人選輯
夏允彝瑗公參閱
王弇州文集二(序)
王世貞
◆序
同姓諸王表序
公侯伯表總序
高皇帝功臣公侯伯表序
永樂以後功臣公侯伯年表序
恩澤公侯伯表序
追封王公侯伯表序
公孤表序
東宮三師表序
贈公孤功臣表序
柱國表序
內閣輔臣年表序
翰林諸學士表序
中書省表序
○同姓諸王表序 【 同姓諸王】
旨哉班固之引詩曰、介人惟藩、大宗惟翰、懷德惟寧、宗子惟城、夫豈直以昭展親敦睦之義。葢首廣樹肺腑以夾輔王室。有深長思焉。然天子之號僅為王。王畿不過千里。諸侯之殺也十之。故以至親勛德。無兩周公。而爵靳九命。地裁百里。衞鄭以下可推巳。自秦始私天下。孤立自雄。諸公子無尺寸之地。拱手以成關東諸侯之勢。漢祖大鑒其失。故襄王王齊。元王王楚。濞王王吳。如意王趙。文帝王代。皆夸州兼郡。連城數十。宮室百官。竝制京師。識者譏其矯枉過正焉。易世而後勢不得不分其地。降其官屬。苛責以法。而削其權。至東平憲王。遂兼驃騎將軍。雖以王故位三公上而隱然臣庶之列矣。魏晉而後。入為常伯。出領岳牧。積資累望。始遷鼎司。當是時。一字二字。皆同國封。無所軒輊。隋唐之世。始以一字為國王。天子之親子弟為之正一品。二字為郡王。屬之稍疏者為之。從一品。以逮於宋。大抵因之。盖國邑不及兩漢。而事寄不及六代。養之以祿食。崇之以虛器。如是而巳。元起沙漠。其自太祖以下。咸分部西北。或為行國。以畜牧自娛樂。或控西番。賦城郭為食邑。又竭府庫之金帛綿鈔以資之。至世祖之昭穆。始約畧如唐宋時。而爵秩稍崇。事寄亦稍重。明興 高皇帝損益百代。以成彝典。而其大指在封建本支。翼衞磐石。即位之元年。立皇太子。三年封諸王。秦王都長安。晉王都晉陽。燕王都燕。周王都汴梁。楚王都武昌。齊王都青。潭都長沙。魯王都兗。從子靖江王都桂林。皆據名藩。控要害。以分制海內。至十一年。復封蜀湘諸王國。置相、傳以下官屬。與京師亞。護衞精兵萬六千人。牧馬數千匹。其冕服則九旒九章。車旂服飾。僅下 天子一等。靖江歲祿雖薄冕服亦次。而設官置衞。宗廟社稷。儼若親王。 天子之臣。貴重至太師丞相公侯。不得與講分禮。伏而拜謁。可謂隆崇之極矣。 親王之支子。尚得為郡王。郡王之支子。始為鎮國將軍。從一品。鎮國之子為輔國。從二品。輔國之子為奉國。從三品。皆將軍。奉國之子為鎮國中尉。從四品。鎮國之子為輔國中尉。從五品。輔國之子為奉國中尉。從六品。自是雖支庶皆得稱中尉。不為齊民。而親王之女稱郡主。尚之者曰儀賓。從二品。女自縣主郡君縣君鄉君。儀賓自三品至六品。皆得襲冠帶。享祿奉。推恩可謂廣矣。高皇帝既厭羣臣。 太孫御曆。而二十三王者。皆叔父行。以意行國中自如。禮樂刑政。??几不自上。裁之則傷恩、縱之則傷法。于是齊黃以鼂大夫之謀進。而掩襲時下。僇辱繼之諸叔惴惴。人不自保。 文皇因燕之成資。奮戈南向。僅三載而易大物。雖 神武絕倫。猛將僇力。葢亦有天助焉。高煦狃前勝。宸濠乘國瑕。用其螳蜋之斧。蛙黽之鼓。而當伏軾。不旋踵而糜碎。雖順逆之理懸亦強弱異也所以云弱者。護衞不設。不得臣一切吏民。進止機宜。一切不預。百口之命。仰給於縣官。即小有淫泆越志者。片紙旦下。而夕繫于請室。百世之社。頃不屋矣。然而麟趾振振。螽斯日蕃。殷之孫子。其麗不億。雖盡大農之賦。不足以養之。而浮繫一城。祿請不給。仕宦永絕。農商莫通。於是禆王不知南面之愉。支子更起齊民之慕。雖大司馬之九伐。可以無施。而司農宗伯。技殫筴困。而無所措手。乃有請減歲祿者。有限宮媵者。甚而有限支子者。要之徒損 天子親親之名。而無益於大計。愚竊以為海內大省。十有五六。其得封者。獨河南山東山西湖廣陝西江西而巳。蜀僅有一王不足累。自兩直隸及浙西三郡財賦之地。不可以開朱邸。其他若閩若廣若滇若貴若蜀之重順。浙之東南諸望郡。可以舉周晉代韓郡王而下。其困不給者。分徙而居之。官為量給道里居室之資。所徙非大國。則其民易支。所徙皆困宗。則其人不戀土。奉國中尉而下。止以築室取婦。官給資裝。而別立屬籍。不予冠帶。不奉歲祿。不限城埜。材者。聽其補博士弟子取科第。不材者。習四民之業以自給。年至六十始與本品服優之。諸儀賓自鎮國以上以品為冠服。而亡奉廩。輔國以下。如齊民。而不絕其仕路。庶幾可以展轉而支百年。夫疏不間親。下不議上。此在 天子獨斷而行之。非可以人臣與也。易曰。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此又不可舍置弗顜悉也。作同姓諸王表。
○公侯伯表總序 【 公侯伯】
封建古制也。而莫詳於周。周之天子僅稱王。而其下為公侯伯子男。不能子男者為附庸。其命則自九而至五。其別則有同姓有異姓。而其封則以功德。不以親疏。秦始并天下。創尊為皇帝。廢封建。公族無尺寸之土。而猶存侯爵為三等。以待有功者。列侯則如武城通武之類。倫侯則如建城武信之類。皆有邑名而不稱國。下者則關中侯。有封食而無邑名。然皆金印紫綬。而列侯倫侯至位丞相上。丞相之尊重者。莫如李斯。九卿之見幸有大功者。莫如蒙恬兄弟。而皆不得沾。其慎貴可略推巳。漢高豁達。裂天下以王諸子弟及大功臣。而其次則因秦之舊為徹侯。亦有關內侯。凡二等。第功臣之為王。雅非其意。至白馬之誓。而獨侯國存。武帝狹海宇。鞭誅四夷。不愛通侯之印。武帝之輕于削諸侯政欲便於數封新立功耳然不聞以功凖罪亦一失也以待有功者。即功雖尠細。或見錄。天下之壤地不能侯。而國用則益侈。於是苛為之禁。以伺其過。即尠細亦見削。而高帝身與共創業之臣。所餘無幾封拜日下。而侯國不日益。漢地不小損。自武帝而後封拜之典削亦漸寡。而終西東二京。其制略相彷彿。中間雖以呂氏之擅王。與新莽之益為公。未幾輒罷。自魏氏之末。司馬擅制。始復為五等。曰郡縣公侯伯。曰縣子。曰縣男。皆得稱開國。金印紫綬。而關內侯有不開國者。顧反居于子男下。晉氏以至齊梁陳皆因之。若北魏與北齊。皆崇設王爵。以待勛舊。而其更有功者。則別封郡公侯。或一人而儋三四爵。然同姓異姓皆不得為國王。而郡縣公侯益卑矣。後周宇文泰辭安定王。遂以安定公終其身。而其子篡魏。進封功臣晉趙等大國。然皆稱公而不王。隋氏因之。至唐而始定以子弟為親王。正一品。其稍疏而有功者為郡王。功臣之有功者為國公。皆從一品。郡公以至侯伯子男。則逓降焉。如趙公无忌。梁公玄齡之類。皆得世襲。而他以恩賜者。或世與否。自安祿山之為東平王。遂毀周例而隃之。然中興以後。王公之格益輕。至有佩櫜鞬棒酒炙而趨走於節度之庭者。而封亦不復世矣。宋興復唐初之制。以宗室之懿。敘封王爵。而其疏者與文武大臣。自國公而下。至子男往往以郊恩逓進。徒以媺其名而已。戶不得言祿。爵不得言世。然猶斤斤守其靳焉。自蔡京之公兩國。而公制紊矣。童貫之為王。而王制隃矣。南渡以後。所謂王者。遂冒于宰執。如檜如侂冑如彌遠矣。元承遼金之後。王爵尤易。即將相非勳德可以一嚬咲而傳之。獨漢人至國公而止。 明興。 高皇帝之下建業。草創未遑。吳元年。始拜功臣李善長徐達常遇春為國公。而其他功臣之死勤事封疆者。有國郡公侯伯子男之贈。然往往一徇元舊。洪武三年。始大啟封建。 皇帝之子為親王。親王之從庶子為郡王。而功臣則公侯伯三等。有世爵。有流爵。罷子男不置。公侯位正一品上。伯位正二品上。朝服進賢冠。加籠巾貂蟬。世襲者領銕券。流爵則否。當是時。封伯者僅二人。忠勤之祿、僅當侯三之一。誠意至不能當六之一而其輕可知矣十年以後。封東莞徽光祿。遂與侯等。至永樂初。而始定居侯之下。正一品之上。其階勳皆與侯等。而伯益重矣。凡公侯伯之任。入則掌參五府總六軍。出則領將軍印為大帥。督留都管鑰。轄漕綱。獨不得預九卿事。大氐視漢以下獨隆崇云。
○高皇帝功臣公侯伯表序 【 開國功臣】
予讀 高皇帝洪武之三年功令。未嘗不三復而嘆也。曰嗚呼。厚而裁。則而可久矣。當是峕。封公者六人而魏公功最大。祿秩亦最重。中山侯。宿將也。以一言之誖。而不獲公。德慶侯。鉅勳也。以一事之紕。而不獲公。永城封而貶。東勝封而奪。訓詞盖凜乎斧金?戊焉。大孰敢有恣睢。而隕於法者。然至吉安江夏臨川東平之類。抑何其殲夷狼籍也。三年而後續侯者。獨西番之役最盛。平雲南次之。其他以舊勳相錯封。然至藍氏之株累。而幾若埽矣。夫以馮宋公。傅潁公之雄。而卒不免死嫌。元美嘗云 國朝伯爵至重及考其鉄券不過下一城破一軍而止謂其不蔽法也。而諱之即諱之猶不為置後嗚呼可嘆也太史公言幽厲之後、見于春秋、尚書有唐虞之侯伯、歷三代。千有餘載、自全以蕃衞天子。豈非篤於仁義。奉上法哉。漢興功臣受封者。百有餘人。天下初定、故大城名都、散亡戶口、可得而數者十二三。是以大侯不過萬家。小者五六百戶。後數世民咸歸鄉里。戶益息。蕭曹絳灌之屬。或至四萬。小侯自倍富厚如之。子孫驕溢。忘其先。淫嬖至太初。百年之間。見侯五。餘皆坐法隕命。亡國耗矣。罔亦少必?山焉。旨哉。所以稱罔少必?山者。以百戰得之而以酧金失之甚無謂也人主不睹其先得天下之所繇是以輕視其功臣而重利其土地人臣不覩其先得國之所繇是以易為慝而難為守 明之國邑薄。不過再倍一公卿而巳。 天子亡所利之。然而至嘉靖百餘年之間。初所封六公。僅一公在。二十八侯。其二侯進為公者亦絕。而餘二十六侯。亡里土乘駟之奉。後封四公二十一侯二伯。亦僅西平武定在耳。其故何也。當是時 天子紹明 先世之道。慨然下 明詔。太宰大司馬。追攷故實。收錄故鄂國公遇春。曹國公文忠。衞國公愈。信國公和後。俱為徹侯。誠意伯基後仍為伯。增其秩天下翕然歸厚焉而一時奉行之臣不能推廣 德意可為發嘆至使宋潁二公遂不獲一比肩曹衞而李韓公廖德慶吳江陰靖海之裔寥寥靳一命之澤將無望於後聖哉夫繼絕世。舉廢國。天子所以懷諸侯也。則自古記之矣夫豈欺我。故特紀之而表其篇興廢云
○永樂以後功臣公侯伯年表序 【 靖難功臣】
文皇帝以建文之四年七月下京師。即大位。用其年為洪武之三十五年。又二月制詔吏兵部。差次從靖難功臣。遂封淇公等二公。城陽等十三侯。興安等十一伯。巳又錄降附公增曹公歲祿。封永春一侯。忠誠等三伯。明年封駙馬都尉袁容等二侯。遂追舊功封豐城一侯。寧陽等五伯。三年復追舊功。進封新城侯。至是靖難封始究。六年論平安南功。進封新城西城二侯。皆為公。增豐城侯雲陽伯祿各五百石。巳進封清遠一侯。安遠建平二伯。終 文皇帝之世。凡再大封至 睿皇帝之元年。論奪門迎駕功。進封武清侯為忠國公。封太平一侯。興濟文安等四伯。巳又封武功一伯。自是終 諸帝世。僅一大封。而其它破軍殺將戡亂僝工之特封者不與焉。嗟乎。靖難諸將臣從藩邸起。以一旅之師。彈丸之地。出萬死者三載。而遂定宗社於太山之固。此其績誠巨。然 英主寔在軍。攻堅履危。斷自神授。又大戰不過十餘。所定軍府不過三四而巳。毋論中山開平其視曹衞宋潁而下抑何徑庭也。定興之埽安南固自偉。亦何能超潁川之下滇蜀。且久復失之。開國諸功臣浸微者一為晚年嫌猜一為靖難鼎革也今 高帝之盟白馬指黃河而誓。其功臣鮮有存者。易世而後。所當僅如綫之虜。與萑苻之盜。鹵級數十以至百。積封自伯而至侯。遂有公者。今胡以貂綿蟬聯也。以此况彼。誠不可同年而語。自 孝宗而後。執政者始知愛守名爵。不輕?。而不能無畏於首尾。未暇一一釐正之。然至新建之取叛王。不煩 天子璽書。不廢太倉水衡之金錢。縛之於股掌。寧遠之摧東虜。積級至萬餘。其所遘敵固皆瑕。然其績豈與它徹侯等。而縉紳大夫猶齗齗有後言者。何也。少所見。多所怪。恆也。又陋而不習掌故。予故表之以告夫司勳者。
○恩澤公侯伯表序 【 恩澤公侯伯】
古恩澤侯凡有三。曰外戚則如呂武之為王。與王氏之五侯。丁傅梁竇之類。曰中官。則如趙高孫程單超之類。曰嬖幸。則如董賢趙修之類是三者。皆能干斁章典。變動玄象。使帷幄汗馬之勳臣解體。而不可收。志節之士。輕視貂冕而不樂於用。明興 高皇帝毋外家三尺之胤。以故王爵廟貌。雖極隆于楊徐。而朱邸自功臣外無兩者。他若李隴西繇尚主而儋爵。然亦岐陽大勳所推本。而成穆椒房之光寵。其兄楧貴不過參省而又奪之。獨於晚年梁公之券。馬后崩胡妃權攝內政施于充妃之從子顯。出相貴邸。入陪禁蘌。至建文而削奪。識者以為非不幸云。文皇入纂之頃。中宮猶在邸。而仲氏巳前開國。夫固憫其禍。收其悃。而執經者猶疑之。然以中山之勳塞天地。家有兩公。胙及百代。不為幸也。昭皇后母儀奕世。幾於文姒。以故張氏得封二伯。其後漸因之。至有自侯而進公者。自保傅而正太師者。然會昌主兵符而不能易 人主之喜怒。壽寧建昌能易 人主之喜怒。而不能與外庭之進止。其極不過貴富。其樂不過宮室狗馬聲色。其威怒不過行閭開雛匹而巳 世廟憤壽寧建昌之積侈。執而繫僇。之一時肅然而又申明考功令。下所司悉裁諸外戚之世封者。獨定公以中山故。彭城惠安以 昭皇后故。且半援帷幄汗馬焉。它則擁護心乎孝烈。而家一襲晉接穹乎榮恭。而不予世。天下服其公快其斷而不敢以少恩病之斯所以為肅也。若夫中貴人之擅柄。代有甚矣。幸而未鑿其竅、不敢身冒封爵。而正德之亂。其昆從以迨厮養。皆得濫竽焉。至天啟而益甚矣嘉靖之斁方士之亡賴者居一矣皆未幾而絀削繼之。著為令甲。萬世曉然知其非。當可無慮也。作恩澤公侯伯表
○追封王公侯伯表序 【 追封王公侯伯】
高皇帝之始定建業也。於他官制皆草創。而大捐其爵封。以厲庇主殉義者。故於死事之臣必有贈。而胡大海廖永安至首開公國而是時 帝尚稱吳國公云葢不嫌肩並矣第其他郡公邑侯伯子男。皆仍元之故。不階極品。迨即大位。洪武之三年。始進公侯位一品上。而罷子男。仍與諸功臣約。其歿也。公則王之侯則公之。自是而後。諸功臣之顯終者不及半。而其它或以大愆麗辟。或以微諐忤 旨。皆格不復舉。都督繇僉事而下至指揮。間取死事。間追舊恩。往往超登侯爵。而都督同知以上。未有沾被者。至洪武二十年而後。 上春秋高。有司怠於修舉。彝典遂寥寥矣永樂初大槩仍 高帝之舊。丘福雖辱國猶不失死節遂至籍沒流放亦殊罰也而丘淇公以比討失律不得王。而朱平陰以嗣公北討失律獨得王。其他有開國邑非罪而弗獲封者。或嗣公侯伯非公而獲封者。都督有以恩而獲伯者。有以功而不伯者。有舍爵邑而贈公孤者。有六卿舍公孤而稱爵者。易世之後不必盡出獨斷政府與操割者。上下惟以意焉。語云後主所是則為令。其然。豈其然哉。今考而表之。追封王公侯伯表、
○公孤表序 【 公孤】
三公古官也。自周公制為一代經典。而係之曰太師太傅太保曰三公。少師少傅少保曰三孤。又曰官不必備惟其人。盖坐而論道者。其體誠重。而其選誠不易矣漢承秦制設丞相大夫以至九卿。而罷三公不復設。至安漢公莽竊政。始自為太傅。而以虛名崇故丞相孔光為太師。東漢以後。惟代置太傅一人。踞三公上。而隆其秩曰上公。至董卓竊政。自相國拜太師踞諸侯王上。而幾成鼎革矣。晉以避諱故改太師為太宰。然猶在丞相下。大將軍大司馬太尉司徒司空上。江左以後自王導謝安外。非宗屬尊貴者亦不及而北魏之季。太師與大丞相並加以待執國之臣。北齊因之。太師與太宰並設。至太師而序遷太宰。乃敘遷左右丞相。則又舛矣。宇文泰之執國。始倣周官。自為太師大冡宰。兼總五官之柄。而宇文護因之。其事雖美。其心則慝矣。乃欲與三代比隆。得哉。自隋迨唐。大抵以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師。曰上公。而以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而宋氏亦因之。然三公不時置。而所謂三師者。抑何寥寥也。太師重矣。乃有謂太尉次重寧與太傅而不與太尉者。宋徽宗政和定官制。始以太宰易左僕射。少宰易右僕射為真宰相。太師太傅太保為三上公。以少師少傅少保易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孤。無職而有秩。以隆宰執之資深績崇者。南渡而後因之。元人得中土。公孤皆如故。而復置太尉司徒司空環衞之微勞。與言色之昵合。朝拜暮加。不可勝紀。 高皇帝始釐正之。罷太尉以下官。而李韓公善長。徐魏公達。以舊德元勛為太師太傅。然亦無職事。不置掾屬防閣。洪武十三年罷中書省。采御史言欲特置三公府。竟不果。而僅設四輔官位尚書上。聘耆儒自布衣徑為之。賜坐倡和。分四時以寄爕理之任。而亡何復罷。師傅之官。自魏公薨韓公雉。亦絕響矣將下視博采鮮所當意所謂無其人則缺者耶建文永樂。代不置此官。 仁宗初即位。謂羣臣 皇祖考神聖。無所藉毘師傅。即眇末何敢。於是拜張英公輔太師。沐黔公晟太傅。陳寧陽侯懋太保。蹇吏部義自少保婁進少傅。至少師。楊殿學士奇自少保進少傅。夏戶部原吉進少保。於是公孤之官備矣。然以是寓美稱耳。非必有燮理之實也。獨宣德三年、詔太師輔。少師義。少傅士奇。少保原吉。太子少傅榮。俱輟所領。從容謀議。以不時召對。凡所游幸必從。庶幾若真授矣。而士奇榮理閣務如故。自是而後。三公僅公侯伯。而文臣限三孤以為常。嘉靖二年、以大學士楊廷和一品滿十二載。且有定冊功。加太傅。四辭而止。萬曆九年。大學士張居正。一品滿十二載。遂拜太傅。其後病甚。以遼左功。加太師。不久卒。縉紳聚而譁之。以為非故典。然而嘉靖中加大同帥左都督周尚文。錦衣帥左都督陸炳。武弁也。其非故典尤甚。而未有譁者何也。今上令勳臣各辭太師崇銜可謂慎名器矣夫燮理責之紈袴論道以施乳臭即公侯伯奚取焉。然則文臣而加者。非德媲則譁。非績崇則譁非齒宿而資重則譁。以譁江陵可也。夫四者備矣。而譁不必也。政和之制。又有以太尉冠武階者。竊謂可采云
○東宮三師表序 【 東宮三師】
東宮天子之貳不必別設官僚以示有私師保以大臣之有德望者領之分日入直坐論坊局專設講官求天下博雅方正之士充之庶為淂也
東宮三師。古官也。漢獨置太子太傅二千石。至東漢為中二千石。少傅比二千石。後亦為二千石。魏晉以還雖並設三師。而往往不備官。大約太師太傅太保為一品下。少師少傅少保二品上。 高帝初因勝國之制。自太師至賓客。皆無所關掌。而詹事以下至于坊局。始實為宮臣。然洪武元年。丞相善長達平章遇春。帶少師少傅少保。右都督康茂才等。帶左右率府使副。御史大夫湯和鄧愈帶左右諭德。中丞劉基章溢帶贊善大夫。善長基溢理省臺。幾事煩日不暇給。而達遇春等諸大將帥。征討之不遑。然則以虛名被之而巳。所日授經者宋濂輩耳。洪武二十二年。公馮勝傅友德領太師。公藍玉李景隆領太傅。公常昇侯孫恪領太保。而尚書詹徽兼少保。尚書楊靖領賓客。亦不聞有關掌。永樂初。以公李景隆丘福領太師。朱能領大傅。尚書蹇義金忠侍郎墨麟領少詹。事。而學士解縉等七人。皆兼坊學士庶子諭德中允等官。顧獨僧姚廣孝專為太子少師。會 上狩北京。廣孝與義忠麟留輔太子。學士楊士奇亦以諭德輟閣務輔太子。而自是以後。三師至賓客。仍為虛銜。以待文武大臣之資重。或有功者。然三師視三孤三少在尚書上。賓客在侍郎上。故為表之使有攷焉
○贈公孤功臣表序 【 功臣贈公孤】
高皇帝下江左。因勝國之舊。為五等爵以贈勛臣。及文武之死綏者。其後有王公侯伯之典。而罷子男。至公孤絕不以為贈。 文皇帝復因之。有贈爵而無贈官。中間僅一惜朱長史復之相藩邸。胡學士廣之侍左右。皆久而皆五品未及貴。故追崇之。然亦僅至尚書而止。葢五十餘年而寥寥如也。 仁宗即位。復置公孤官以居英公輔尚書義等。于是姚廣孝胡廣得少師。馬京得少傅。墨麟得少保。文臣之贈三孤自廣孝等始也 宣皇帝寵寄夏原吉。其卒也欲爵之而不果。故特崇以太師。而蹇義因之。文臣之贈三公自原吉始也嗣黔公斌之薨也。欲王之則無功。欲毋贈則不容巳。故特優以太師。勛臣之贈三公自黔公斌始也。周太保尚文之卒也。岳都督懋之戰歿也。宜伯而靳之。一崇以太傅。一崇以少師。武弁之贈公孤自尚文懋始也鄒濟少詹事也。王汝王贊善也。於 仁廟為舊宮臣。故即位而贈之太子少保賓客。文臣之得贈東宮大僚自□濟汝玉始也王一寧侍郎也。以閣臣而得太子太師。三品之躐得三太自一寧始也凡國家之典。始則若濫觴。繼則滔滔焉。又繼則湯湯焉。今而猶若有所裁者。則諸典司力也。作贈公孤宮臣表、
○柱國表序 【 勳臣柱國】
柱國。古勳官也。戰國之世。楚以處高勳有上柱國柱國以待相及令尹之選。而其後絕不聞。索魏之初。以太尉拓拔嵩位望尊重。故特置柱國大將軍崇寵之。至爾朱榮亦因而遂進號為天柱。西京之魏。太師宇文泰而下八人。皆用高勳拜柱國。盖所以表閥閱。敘門蔭也。宇文周之世為柱國者。日益夥。而亦漸輕。故復設上柱國冠之。然品止正二。而柱國為從二。煬帝之末。復置光祿大夫左右金紫光祿為一二品階罷上柱國柱國不用。唐初復置。然遂為三四品勳。而自是以上。則止稱大夫。大夫而上曰特進。曰開府儀同三司而階勳不甚別矣元始復以上柱國為正一品勛。加中書丞相。而它官之至一品者。雖加至三公而不可得。 明興因之以授左右丞相李善長徐達及中書平章軍國重事常遇春。後更定官制正一品曰初授特進榮祿大夫。加授特進光祿大夫再加或贈曰特進光祿大夫。上柱國。從一品曰初授榮祿大夫。加授光祿大夫。再加曰光祿大夫柱國。而亡所謂左右柱國者。然洪武三年。諸功臣國公獨李善長徐達得為左柱國。其鄭曹宋衞四公。皆為右柱國。左柱國貼以光祿。右柱國僅曰榮祿。而列侯皆以榮祿冠柱國。當是時。伯爵僅二品勛。亦僅為護軍而至。永樂初大封功臣。伯爵至正一品而諸伯自茹忠誠瑺以下皆得為柱國。然其授亦自諸功臣而止。所謂加授之令甲為虛設而蹇義以少師滿九載亦稱榮祿而巳。正統四年。大學士楊士奇楊榮。俱以少師加柱國。而文臣之有柱國始矣然亦內閣而巳。成化之二十年。吏部尚書尹旻以太子太傅滿考加而尚書之有柱國始矣。然亦吏部巳耳。弘治九年。兵部尚書馬文升以太子太保滿考加。而諸部之有柱國始矣弘治十八年。 天子即位推恩內閣。而少師劉健以官重毋可加。因特加特進左柱國。而文臣之階勳與上公等矣嘉靖十八年。少師夏言。以冊 上帝號加上柱國其後 上復以加少師嚴嵩。辭不敢當。謂人臣無上。盖欲以形言之僭恣。 上果大悅。其後復以加少師徐階階不敢當。萬曆中。加太傅張居正。居正亦不敢當。居正卒。遂以為贈。而言者不審。謂其實為之也至形之論劾。且謂無將之罪言官亦須稽古而不知上柱國在唐世不為重官而二品勛所謂正治上卿者故自若也文臣一品不時滿。柱國亦不易得。故備志之。
○內閣輔臣年表序 【 內閣】
內閣故翰林學士任也。始 高皇帝渡江。剪荊棘日不暇給矣。而稍稍從諸儒生受經。而是時弘文學士基最貴幸。當帷中寄。丞相以下。亡敢望之。巳益勌馬上業。進學士承旨同及濂。濂又最幸。得偕 上坐起其職大抵紀注言動。備 顧問云而 上時時授以旨使為詔草。濂獨多所當。久之。 上倣宋益置華蓋謹身文華武英殿四。文淵東閣二俱大學士。秩正五品。徵諸明經長者以次代擢。而會丞相惟庸敗析中書六之。尚書寄天下任。而大學士稱近臣。不為置僚屬亡所治。 天子方自操威福。亦亡所寄裁。至 文皇帝繼大位。始即文淵閣召侍講等七人。日入直左右。巳益親 上。 上所與謀羣臣甚祕。稍遷至大學士。歲時賚予同尚書矣。 仁宣朝用太子經師恩累加至三孤益尊。而 宣皇帝右文遏殺。內柄無大小。悉下大學士士奇等取報行。而吏部蹇義。戶部夏原吉。以不時召得迭入省可六尚書事。與士奇均。而大學士陳山等。或鮮所關預。勢之所趋雖輕必重權之所去雖重必輕國家廢中書而立閣學然久之竟如真相者近人主而操絲綸也此即東京政止?帚臺□之意耳然以天下之治亂責之則又曰我豈宰相哉此非我事嗟乎何其多幸也豈非無顓職繇 上輕重裁耶論道之體。創尊 仁宣。迨 景憲大權始集。今視之赫然真相矣。夫閣臣於禮至貴倨也視百司乃無重相壓。何以相稱焉。其喜怒借 上意故 上不嫌逼也威福間已意故下屏息也創白繇六曹故難不與也內閣有相實而無相名執天下之權而不任天下之責故賢者功參於心膂而不肖者勢擬於閽寺可不慎哉取以詔行故眾無敢訾也賢者當之不見跡而治不肖者當之不及敗而亂此在人主擇矣起永樂之壬午。其姓氏歲月備攷見云。
○翰林諸學士表序 【 翰林】
學士非古官。其職初散寓于中秘諸省。至唐文皇開天策府。而始有學士之目武后中復置北門學士。間以親暱充之。如漢鴻都而加重。其後至德宗朝。始定設學士。繫銜于翰林。與中書舍人對掌內外制。然無定品。往往寄祿於它官。其資重者。至散騎諫議。而淺者僅拾遺參軍。尚不能與舍人埒。獨其長一人最貴曰承旨。往往竟拜宰相。其次亦不失三司觀察卿監。至宋一切因之而益加重。然不為定品如故。元豐制行。自是稍稍有恒秩。元之初興。定學士承旨正三品。學士以下。逓降有差。其後進承旨為從一品。視中書平章政事。學士視左右丞。 高帝初下江南。庶事草創。有所聘擢。僅寓名以備 顧問而巳。吳元年五月。始置院學士正三品。侍講學士正四品。直學士正五品。□撰典簿正七品。編修正八品。洪武二年正月。定學士承旨正三品。學士從三品。侍講學士正四品。侍讀學士從四品。直學士正五品。典簿正七品。待制從五品。修撰正六品。應奉正七品。編修正八品。典簿從八品。九年閏九月。詔承旨與六部尚書同。然班在其上。十四年而改為正五品罷承旨直學士待制應奉撿閱典簿。十二年二月。始定學士一人。正五品。侍讀學士侍講學士各二人。從五品。孔目為首領一人。未入流。侍讀侍講各二人。正六品。五經博士五人。正八品。典籍二人。從入品。侍書二人。正九品。待詔六人。從九品皆稱屬。又修撰三人從六品。編修四人。正七品。撿討四人。從七品。別為史官亦係屬焉。是歲侍讀始列侍講前。建文初。大有所更置。然於職事。無損益永樂初。仍 高帝舊。尋擢史官解縉而下七人。入內閣預機密典綸綍。然自學士王景卒。解縉胡廣楊榮輩。猶相繼領院篆。洪武之歲。大學士士奇等驟遷至三孤踞六曹上。遂不復領院矣。第文淵內署於諸曹異。文移往復。猶以翰林行之。今雖稍稍變革。而猶有一二存者。如史成焚草。中貴傳 旨。猶傳大學士為翰林學士。翰林之長雖署篆而必稱內閣為中堂翰林公署中左設大學士三座。學士一座。而講讀學士。東西對列是也。學士秩雖卑。而職與內閣通故係其名氏于後。
○中書省表序 【 中書省】
自周六官廢。而秦及列國。皆設丞相。其重者曰相國。掌承天子。佐理萬機。漢設一丞相。以御史大夫副之東漢曰司徒。其職分於太尉司空。而權移於尚書令。僕。自晉以至宋。其省或尚書門下中書。其長或令或監或僕射。其佐或參知政事。或左右丞。或侍郎。要皆為人主理庶務。無所不統攝。今內閣亦然盖真為相而名避之三公為貴官。以加其資望之重者。而南渡以後。至孝宗而正其名曰左右丞相。其佐仍曰參知政事。元因之置中書省令一員正一品。以皇太子為之。左右丞相品同令。平章政事從二品。左右丞正一品。參知政事從二品。參議正四品。 高帝定江左。以至即大位。仍置中書省。罷令不設。餘俱如故。洪武三年。革平章政事。食祿者不在革。十三年。以丞相胡惟庸專僣。誅之。因罷中書省。散其柄於六尚書。而係之甲令曰。後有請立丞相者。文武羣臣劾奏。其人凌遲處死。嗚呼聖矣百餘年來 勢所必至所謂能禁其名不能禁其實也天子不獨斷必有所寄不能不歸之內閣而至嘉靖中。遂操丞相之柄而出其上。萬曆初遂並人主之尊而兼其詳。勢重矣。是不可不變而初也。作中書省表、
皇明經世文編卷之三百三十三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