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秦帝国 » 大秦帝国全文在线阅读

《大秦帝国》第十三章 远交近攻 第三节 大谋横空出

关灯直达底部

  冰消雪开的二月初二,咸阳宫正殿举行了隆重的朝会。

  老秦人谚云:“二月二,龙抬头。”说得是立春、雨水两节气一过,龙就会在即将到来的惊蛰时节腾空而起。从周人开始,关中庶民就将二月视为万物复甦振兴的祥和之期,将整个二月叫做“春社”,如同将六月最热的一段时日叫做“三伏”一般。春社虽非二十四节气,但却是周秦老民对岁月流转的一种独特概括。春社之期,雨水催生惊蛰而使苍龙振翼,农人便在这段时日大起“社火”,以欢乐祭祀土地,祭祀从大地腾空的龙神,祈求五谷丰登。惟其如此,一进二月八百里秦川便是一片祥和喜庆,备耕的忙碌与欢腾的社火交相弥漫在春寒料峭的原野,到处都是热气腾腾。

  大朝会在此时举行,便有着一种深远的寓意。秦昭王即位四十二年,从来没有在二月举行过隆重的开春朝会。因由只有一个,宣太后与穰侯摄政,一切国事都在背后实际处置了,以国君为正尊的大型朝会便自然被各种各样的理由冲淡了遗忘了。去冬一举廓清朝局,四贵伏法,秦王亲政。消息传开,朝野便是一片欢腾。商鞅之后,老秦人虽然早已不排斥外国人身居高位治国理民,然对于宣太后、穰侯四贵一班裙带楚人长期秉政毕竟是心有别扭;宣太后之后穰侯四贵非但没有还政于秦王,反而对秦国新法动起了手脚,民众无言,心里却都是清清楚楚。如今“楚党”尽去,秦国上下顿时如释重负。老秦人竟是根本不关心其中情由及刑罚是否适当等等诸般细节,立即便是弹冠相庆,秦川社火竟闹腾了个天翻地覆!

  便在这弥漫朝野的欢庆中,秦昭王率领百官先行出郊祭天,再回归太庙祭祖,向上天先祖禀报了亲政大计。午后未时,两百余名大臣整齐聚集在咸阳宫大殿,举行四十二年来第一次开春朝会。秦昭王第一次全副衮冕,戴上了黑丝天平冠,佩起了三尺王剑,肃穆地登上了中央王座。

  “参见秦王!”举殿两百余座大臣整齐肃立,一齐长躬做礼。

  “诸臣就座了。”秦昭王一挥大袖在王案前坐定,竟不由自主地向左右瞥了一眼,心中顿时一阵轻松。从前无论何种形式议事,王案两侧都有两个并行座案夹持,使他如坐针毡,如今没有了,宽阔的王台上只有一张九尺大案威势赫赫地矗立在中央,全部大臣都在九级白玉台之下。一眼扫过连绵排座的大殿,便如同扫过沉沉广袤的大秦国土,秦昭王顿时涌起了一种从来没有过的无法言传的王权豪情,刹那之间,他几乎便要迷醉了。

  “诸臣就座。秦王开会——!”司礼大臣一声宣呼,殿中顿时肃然。

  开会者,朝会开始之发动也。如同宴会要由最尊者“开鼎”启食一样,朝会也须得由国君先行宣示宗旨,而后会同议论(会议)决事。司礼大臣的宣呼使秦昭王顿时清醒,他咳嗽一声道:“诸位大臣:秦国大势已定,本王亲政理国。但得如此,赖上天佑护大秦,使我得大才张禄入秦,一谋定国,廓清大局。今日开春朝会,便是要议定秦国拓展之大谋长策。先生已有初谋,陈述之后合朝决之。”说罢伸手遥遥一个虚扶,“先生请。”

  范雎座席在大殿东区座席的首位,从王座看便是右手第一席,与之遥遥相对者,便是左手第一位的武安君白起。虽然是一个客卿坐了首席,却没有任何人惊讶。毕竟客卿只是虚职,座席在首也只是敬贤之道。这个被传扬得高深莫测的魏国士子究竟有无真才实学?便得看他今日大谋如何。秦昭王话音落点,举殿目光便齐刷刷聚到了范雎身上。

  “秦王,列位大臣,”范雎从座席站起从容拱手,咬字真切的大梁口音立即便在大殿中回荡开来,“惠文王之后,武王三年猝死,秦王即位而太后穰侯先后秉政,至今已是四十五年。当此四十五年,秦国开疆拓土,东夺魏国河内,南取楚国南郡,堪称声威赫赫。然则,盛名之下,却是难符。自赵国崛起,秦国便相形见拙,阏与大败于赵,纲寿再败于齐。两次败战,堪堪将武安君百战之功勋消于无形。目下秦赵抗衡之势已成定局,秦国却是疲惰乏力,庙堂无长策大谋,大军无战胜之功,朝臣无奋进之气,庶民无凝聚之力,强势之秦竟至日见溃散!若无孝公、惠文王两代之坚实根基并武安君军威,安知秦国不被山东六国再度锁进关内?当此之际,秦国已成外强中干之虚势,若再不思奋力振作,十年之后便是亡国之期!”

  此言一出,举殿臣僚大是不悦,这张禄未免太得危言耸听了,秦国如何便有了亡国之危?当真匪夷所思!欲待反驳,急切之间却又无由开口,话虽刺人,那句却不是言之凿凿?一阵粗重喘息,大殿便又静了下来。

  “秦国危局因由何在?”范雎丝毫没有因为朝臣变色而气势稍挫,依旧是慷慨激昂,“其一在于法制日渐松懈:庙堂开裙带之恶风,权臣开实封之恶例,朝局行无功之封赏,倏忽四十余年,秦国变法之根基便滑入复辟之边缘!其二在于军争不务实利:南郡之战固夺楚国腹地,然则却不能供我兵员粮货,欲行秦法却是鞭长莫及,竟成秦之鸡肋也!阏与之战、纲寿之战,更是劳师千里损兵折将,大损强秦声威也!”

  这番话更是惊心动魄!根本处便是公然指斥了最不能碰的两个人——宣太后与武安君。宣太后摄政三十余年,除了阏与之战与任用四贵,倒实在是在秦国朝野留下了善政声名;更重要的是,宣太后是惠文王爱妃、秦昭王生母,公然指斥未免无视秦王之尊严。然则,更出人意料者,却是对武安君白起南郡之战的指斥。以白起之军功声望与洁身自好,几乎没有一个大臣能够挑剔,更何况挑剔白起的用兵缺失?话音未落,所有武臣便是倏然变色!

  “人有痼疾,安得讳疾忌医也?”秦昭王却是悠然一笑,“先生但开药方无妨。”

  有此一言,大殿便顿时平静下来。秦王尚不计生母被责,臣下却何得有说?

  “谢过秦王。”范雎一拱手便是江河直下,“秦国重振雄威,要害在二:其一,明法固本。当此之时,秦国当重申以新法为治国理民之根本,将复辟旧制列为谋逆大罪!在国,严禁外戚裙带干政,非大功不得封侯封君;在官,全力整肃吏治,重刑贪赃枉法;在野,力行军功爵法,重振国人耕战之雄心!若得如此,三年之期,秦国必将朝野清明,举国同心!”

  “好!”举殿大臣便是一声赞叹。

  “先生第二策却是如何?”大将王龁急迫一声,他只急着要听这位张禄的军争大谋究竟如何?否则,公然指斥上将军,我等便是不服!

  范雎从容一笑:“其二,远交近攻。此乃军政长策。”

  “远交近攻?究竟何意?”大将王陵也跟着喊了一声。

  “敢问列位:战国以来,大战数以千计,破城不计其数,然六国疆域却并无大盈大缩。武安君大战山东,破城百余,斩首数十万,六国还是六国。奄奄疲弱之国不能攻灭,煌煌战胜之国不能扩地,期间因由究竟何在?”

  “问得好。”见大臣们愣怔无言,秦昭王轻叩书案,“武安君以为如何?”

  白起从沉思中蓦然醒悟,一拱手道:“臣尚没有想透其中奥秘,愿闻先生拆解。”

  范雎侃侃而论:“自春秋以来,列国军争已成定则:城破取财,战胜还兵,远兵奔袭,坚固本土。打来打去,你还是你,我还是我。由此观之,三百年来之战争皆未打到根本也!何谓战争之根本?土地也,民众也。田土之大小,民众之多寡,国力盈缩之根基也。浮动财货,譬如国力丰枯之血肉。国土能生财货,财货却不能生国土。国土可招徕民众,民众却不能平添国土。是以争财争货争民众,而独忽视扩展国土,便是隔靴搔痒,偏离兵争之根本也!”

  “是了是了。”举殿大臣竟是不约而同地点头。

  “有症结即有对策。”范雎一字一顿,“四个大字,远交近攻!便是大秦外政军争之长策大谋也。相邻之国为近,相隔之国为远。攻远而不能治,何如安抚?攻邻而争地,得寸为秦之寸,得尺为秦之尺,溶入本土,一体而治,步步延伸,我盈彼缩。倏几一天,天下必将化入秦制也!此乃近攻之实利也。以大秦之国威,交远则远喜,必不敢背秦之交而援手它国。攻近则近克,必不能赖远援而保全。远交近攻相辅相成,邻邦不能独支,远邦不敢救援。如此做去,则天下之地四海之民,数十年内必入大秦国之疆域图矣!”

  “好!”武安君白起竟是第一个拍案而起,“先生鞭辟入里,一举廓清军争雾障,当真使人茅塞顿开!我大秦铁军可是心明眼亮,要大显神威了!”

  “远交近攻!彩——!”大臣们个个振奋,竟齐齐地喝了一声彩。

  秦昭王哈哈大笑:“妙哉斯言,远交近攻!四十二年之后,本王终是扬眉吐气也!”说罢便从王案站起走下九级玉阶,向范雎深深一躬,“先生出此气吞河山之长策,举朝认可,国之大幸也!嬴稷代列祖列宗并朝野臣民,谢过先生。”

  范雎连忙也是深深一躬:“臣得秦王知遇,自当殚精竭虑,何敢当此褒奖?”

  秦昭王扶住范雎,转身高声道:“本王亲政第一道诏令:擢升客卿张禄为开府丞相,晋侯爵,遥封应地,总领国政!”

  “秦王万岁!应侯万岁!”大臣们异口同声地表示了对秦王的赞叹与对应侯的祝贺,大殿中一片数十年没有过的昂扬振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