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朱元璋传 » 朱元璋传全文在线阅读

《朱元璋传》第八章 家庭生活

关灯直达底部

一、多妻多子孙

元璋的妻子马氏,原来是红军元帅郭子兴的养女,后来元璋做了镇抚、总管、元帅、丞相、吴国公、吴王,一直到了做皇帝,马氏妻以夫贵,从夫人成为皇后。但是,在元璋刚结婚时,情形相反,是夫以妻贵的,做了元帅养婿以后,军中才称为朱公子。[1]

马皇后的父亲马公的名字无人知道。[2]马皇后的名字也是一样。在历史文献上记她嫁人后的称呼是马夫人,丈夫称帝后的名号是马皇后,死后被谧为孝慈高皇后。

两人结婚时的年龄,男的二十五岁,女的二十一岁,照那时候的习俗说,都已经过了结婚的年龄了。

马皇后虽然没有上过学,长得也不很好看,由于是元帅的养女,对朱元璋的早期事业起了不少的作用。

郭子兴性情暴躁,忌才护短,不能容人,又好听闲话,做事迟疑少决断。朱元璋精细耐心,有魄力有担当,做事果决,说话有分量,翁婿两人性格、作风都不对头。子兴和同僚、部下都伤了和气,互相猜忌;元璋却处事周到,上上下下都夸他,人缘很好。也正因为元璋的人缘好,子兴越发不喜欢。又有人在他们中间播弄是非,郭子兴对这干女婿更加不放心,成天挑错处,呼来喝去,没有好脸色。军情紧急的时候,子兴摆布不开,元璋就一刻也离不得身,比亲儿子还亲。到了情势好转,子兴的脸孔又拉长了,干女婿也就变成童养媳,成天得挨骂、受气。元璋身边几个能干亲信的将校和幕僚,一个接一个被调走,带的部队也另派了指挥官。元璋知道子兴犯了疑心病,越发小心谨慎,加意侍候,逆来顺受。马夫人出主意巴结小张夫人,把私房钱帛拿出来孝敬,求她在子兴面前替她丈夫分解、说好话。[3]一天,子兴发怒禁闭元璋在空屋里,不许送茶饭进去,马夫人背着人偷刚出炉的炊饼给他,揣在怀里,把胸口都烫红了。平时总准备些干粮腌肉,宁愿自己挨饿,想法子让丈夫吃饱。[4]渡江时领着将士家眷留守和州,长江交通线被元军切断,和州孤立,她鼓励将士,抚慰眷属,稳定后方。打下集庆以后,带着妇女们替战士缝战衣,做鞋子。陈友谅兵临城下,应天的官员居民有的人打算逃难,有的人忙着窖藏金宝,有的人在囤积粮食,她毫不惊慌,拿出宫中金玉布帛,犒劳有功将士。[5]

在军中她见有文书就求人教认字,暗地里照样子描写。做了皇后,要女官每天教读书,记得许多历史上有名妇女的故事。元璋有写札记的习惯,每天随时随地,甚至在吃饭的时候,想起什么事该办的,什么事该怎样办,用小纸片记录下来,省得忘掉,到了晚上,马皇后替他细心整理,等查问时,立刻检出,省了元璋许多精力。[6]元璋尝时对臣下说皇后的贤德,提起当年的炊饼,比之为芜篓豆粥、滹沱麦饭。又比之为唐太宗的长孙皇后。回宫后当家常话提起,她说:“我怎能比长孙皇后。但是,常听说夫妇相保易,君臣相保难。陛下不忘和我贫贱时过的日子,也愿不忘和群臣过的艰难日子,常时这样想,有始有终,才是好事呢!”[7]

元璋亲侄朱文正被猜忌得罪,幕僚多人被杀,部下随从行事头目五十多人割断脚筋,元璋当面审讯,要杀文正,她苦劝说:“这孩儿纵然骄惯坏了,也该看在渡江以来,取太平、破陈也先、下集庆,有多少功劳的分上,也亏他坚守洪都,挡住陈友谅的兵锋;况且只有这一个亲骨肉,纵然做了些错事,也该看他年轻,饶他一次。”文正虽然免死囚禁,禁不住发牢骚,又被告发,她又劝说:“文正只是性子刚直,说话不检点,造反是决不会的。”[8]李文忠守严州,杨宪告发他有不法的行为,元璋要立时召回。马皇后以为严州和敌人接境,轻易掉换守将,于军事不便。况且文忠向来小心谨慎,杨宪的话也不可轻信。学士宋濂的孙子宋慎被告发是胡党,宋濂连坐要处死刑。她又求情说:“百姓家替子弟请先生,对待极恭敬,好来好去,何况是皇家的师傅?而且宋濂一向住在原籍,一定不知情。”元璋不许。到用餐时,发觉皇后不喝酒,也不吃肉,惊问是不舒适还是不对口味?回说是心里难过,替宋先生修福。元璋也伤感了,放下筷子。第二天特赦宋濂,免死安置茂州。吴兴财主沈万三(秀)多年来在海外做买卖,是全国第一富户,被迫捐献家财助修南京城墙三分之一,城修好了,检校们还是不时寻事。又忍痛出钱犒劳军队,不料反而触犯忌讳,元璋大怒,以为平民要犒赏皇帝的军队,是何居心?这般乱民不杀,还杀谁来?经马皇后劝解,沈万三才免死充军云南,家产籍没。[9]诸王傅李希颜脾气古怪,教乡下孩子惯了,诸小王有顽皮不听话的,常用体罚惩治。一天,把一个小王的额角打了一下,小王哭着到父亲处告状,元璋一面用手抚摸孩子,变了脸要发作,她又劝解:“师傅拿圣人的道理管教孩子,怎么可以生气呢?”元璋才释然,不把这事放在心上。[10]

洪武十五年八月,马皇后病死,年五十一岁。病时怕连累医生得罪,不肯服药。元璋恸哭,不再立皇后。

多妻是封建统治阶级特权之一,元璋的妃缤很多,生有二十六个儿子,十六个女儿。

妃缤中有高丽人[11]、蒙古人[12]。来源有陈友谅的妃子,有从元宫接收来的,有从民间征选的。内中胡妃是濠州人,守寡在家,元璋要娶她,胡妃的母亲不肯。隔一些时,知道胡家避兵在淮安,元璋写信给平章赵君用,叫把母女二人一起送来。龙凤元年娶青军马元帅的义女孙妃。[13]关于陈友谅的妃子,他在《大诰》中曾经自白:

朕当未定之时,攻城略地,与群雄并驱十有四年余,军中未尝妄将一妇人女子。唯亲下武昌,怒陈友谅擅以兵入境,既破武昌,故有伊妾而归。朕忽然自疑,于斯之为,果色乎?豪乎?知者监之。[14]

这一件不光彩的事情,后来衍变成一个故事。说是陈友谅妻阇氏入宫后不久,生遗腹子潭王。到成年就国时,阇氏哭着吩咐:“儿父是陈友谅,儿父被杀,国被灭,我被俘辱,忍死待儿成年。儿他日当为父报仇,为母雪耻。”后来潭王果然起兵造反,元璋派徐达之子统兵征讨,潭王紧闭城门,在铜牌上写着:“宁见阎王,不见贼王!”掷于城外,阖宫举火自焚,抱着小儿子投惶堑而死。其实这故事是捏造的,因为第一潭王是达定妃所生,和齐王同胞,生母并非阇氏;第二陈友谅死于龙凤九年,潭王生于洪武二年,前后相隔六年;第三潭王因妃父于显攀入胡党被杀,奉诏入朝,疑惧自杀,和陈友谅全不相干。[15]另一关于代王生母的故事,说代王母亲是邳人,元璋有一次战败,逃到民家躲避,这家的女人问:“你是朱某人吗?人家说你要做皇帝呢!”留住了一晚。第二天临别时说:“将来有孩子怎样办?”元璋留下一个旧梳子作凭证,她也拿首饰赠行。到元璋做皇帝后,这女人带着长成的孩子和木梳来认夫认父,元璋叫工部替她盖一座木头房子居住,不让进宫。代王出封后,和生母一同就国。这故事也是假的,因为代王的生母是郭子兴的女儿郭惠妃,代王生于洪武七年,这时元璋已经做了七年皇帝了,从何战败落荒逃走?”[16]

诸妃中蒙古妃和高丽妃都生有子女,传说明成祖即蒙古妃所生。[17]元璋子孙中有蒙古、高丽血统,是毫无问题的。

元璋深恨自己年轻时没有机会上学,因此,他对诸子的教育特别重视。在宫中特建大本堂,贮藏古今图籍,征聘四方名儒教育太子和诸王,轮班讲课,挑选才俊青年伴读。常时赐宴赋诗,谈古说今,讨论文字。师傅中最著名的人物是宋濂,前后十几年,专负教育皇太子的责任。一言一动都以封建礼法讽劝,讲到有关政教和前代兴亡事迹,拱手剀切说明,指出某事该这样做,不该那样,皇太子也尽心受教,言必称师父。[18]博士孔克仁奉命为诸王讲授经书,功臣子弟也奉诏入学。[19]元璋特地对儒臣指出对皇子们的教育方针说:“有一块精金,得找高手匠人打造。有一块美玉,也要有好玉匠才能成器。人家有好子弟,不求明师,岂不是爱子弟反不如爱金玉?好师傅要做出好榜样,因材施教,培养出人才来。我的孩子们将来是要治国管事的,诸功臣子弟也要做官办事。教的方法,要紧的是正心,心一正万事都办得了,心不正,诸欲交攻,大大的要不得。你每要用实学教导,用不着学一般文士,光是记诵辞章,一无好处。”[20]

学何要紧,德性尤其要紧。皇太子的教育,除了儒生经师而外,又选了一批有封建德行的端人正士,做太子宾客和太子谕德,任务是把“帝王之道,礼乐之教,和往古成败之迹,民间稼穑之事,朝夕讲说”[21]。

到皇太子成年后,温文儒雅,俨然是个儒生。接着第三步的教育是政事实习。洪武十年令自今政事,并启太子处分,然后奏闻。面谕太子:“从古开基创业的君主,经历艰难,通达人情,明白世故,办事自然妥当。守成的君主,生长于富贵,锦衣肉食,如非平时学习练达,办事怎能不出毛病?我所以要你每日和群臣见面,听断和批阅各衙门报告,学习办事,要记住几个原则:一是仁,能仁才不会失于疏暴;一是明,能明才不会惑于奸佞;一是勤,只有勤勤恳恳,才不会溺于安逸;一是断,有决断,便不致牵于文法。这四个字的运用,决于一心。我从做皇帝以来,从没偷过懒,一切事务,唯恐处理得有毫发不妥当,有负上天付托。天不亮就起床,到半夜才得安息,这是你天天看见的。你能够学我,照着办,才能保得住天下。”[22]

为了元代前期不立太子,引起多次宫廷政变,元璋在吴王时代,便立长子标为世子,即皇帝位后立为太子。为了前代太子的东宫臣僚自成系统,和朝廷大臣容易闹意见,甚至宫廷对立,便以朝廷重臣兼任东宫臣僚。[23]一心一意,用尽一切办法,要训练出理想的继承人,能干的第二代皇帝,维持和巩固大一统的政权。

洪武二十五年四月,太子标病死。九月立太子嫡子允炆为皇太孙。对太孙的教育还是老办法,学问和德性并重,批阅章奏,平决政事,学习如何做皇帝。

诸子中除长子立为太子,第九子和第二十六子早死,其他二十三个儿子都封王建国。由于平时注意家庭教育,诸子成年以后都很能干,会办事。洪武二十六年以后,开国的元勋宿将都杀完了,北边对付蒙古的军事任务,就不能不交给第二子秦王、第三子晋王、第四子燕王指挥。其他封在边疆的几个小王也领兵跟随兄长巡逻斥堠,校猎沙漠。[24]在文学方面有成就的,如第五子周王好学能词赋,著《元宫词》百章,又研究草类,选其可以救饥的四百多种,画为图谱,加以疏解,著成《救荒本草》一书,对植物学有所贡献。[25]十七子宁王,撰《通鉴博论》《汉唐秘史》《史断》《文谱》《诗谱》等著作数十种,对音乐戏曲也很爱好。八子潭王、十子鲁王、十一子蜀王、十六子庆王都好学礼士,对文学有兴趣。十二子湘王文武全才,读书常到半夜;膂力过人,善弓马刀槊,驰马若飞;在藩开景元阁,招纳文士,校雠图籍,行军时还带着大批图书阅读,到山水胜处,往往徘徊终日;喜欢道家那一套,自号紫虚子,风度襟怀,俨然是个名士。不争气的也有两个,一个是十三子代王,早年做了许多蠢事不必说了,到了头发花白的年纪,还带着几个肖子,窄衣秃帽,游行市中,袖锤斧杀伤人,尽干些犯法害理的勾当;末子伊王封在洛阳,喜欢使棒弄刀,成天挟弹露剑,怒马驰逐郊外,人民逃避不及的亲自斫击。又喜欢把平民男女剥光衣服,看人家的窘样子,以为笑乐。

元璋对诸子期望大,管教严,从不姑息。二子秦王多过失,屡次训责,皇太子多方救解,才免废黜。死后亲自定谥为“愍”,谥册文说:“哀痛者父子之情,追谥者天下之公。朕封建诸子,以尔年长,首封于秦,期永绥禄位,以屏藩帝室。夫何不良于德,竟殒厥身,其谥曰愍。”十子鲁王服金石药求长生,毒发伤目,元璋很不喜欢。死后追谥为“荒”。[26]

皇族的禄饷一律由朝廷支给。洪武九年定诸王公主年俸:亲王米五万石,钞二万五千贯,锦四十匹,纻丝三百匹,纱罗各百匹,绢五百匹,冬夏布各千匹,绵二千两,盐二百引,茶千斤,马料草月支五十匹;公主已受封,赐庄田一所,每年收粮一千五百石,并给钞二千贯;郡王米六千石;郡主米千石,以下按比例递减。[27]亲王嫡长子年及十岁,立为王世子,长孙立为世孙,世代承袭;诸子封郡王;郡王嫡长子承袭,诸子封镇国将军,孙封辅国将军,曾孙奉国将军;帝女封公主,亲王女封郡主,郡王女封县主。公主婿号驸马,郡主县主婿号仪宾。凡皇族出生,由礼部命名,成人后由皇家主婚,一生的生活到死后的丧葬全由朝廷负担。[28]到洪武二十八年时,皇族人口日益增加,原定的禄饷数量太大,如照数支出,朝廷财政负担不了,又改定为亲王年俸万石,郡王二千石,镇国将军千石;公主和射马二千石;郡主和仪宾八百石,以下依次递减。尽管皇族的俸饷减了好几倍,但是皇族的孳生人口却增加了百千倍,一百多年后,皇族的人口达到五万多人,明世宗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50年)皇族近十万人。[29]嘉靖四十一年统计,全国每年供应京师粮四百万石,诸王府禄米则为八百五十三万石,比供应京师的多出一倍多。以洪武后期岁收粮米最多时的数字做基数,诸王府禄米竟占全国收入的四分之一以上。以山西为例,存留地方的粮食一百五十二万石,可是当地皇族的禄米就要二百十二万石;河南地方存留只有八十四万三千石,当地皇族禄米却要一百九十二万石,即使把地方存留粮食全数都拿来养活皇族,也还缺少一半,只好打折扣和欠支。郡王以上的底数大,还可以过日子,郡王以下就不免啼饥号寒了。即使如此,朝廷财政还是无法应付,又就原数裁减,疏远的皇族就越发不能过活了。[30]这一大群皇族,法律规定既不能考科举、做官吏,又不许务农、经商、做工,只许白吃人民的粮食,做不劳而食的寄生虫。地位高的亲王郡王在地方上多数为非作恶,不但凌虐平民,也侵暴官吏;疏远卑下的皇族有的穷极无聊,对老百姓欺骗敲诈,无恶不作,扰乱破坏社会秩序。[31]而且,人数实在太多了,朝廷照顾不过来,礼部命名怕重复,用金木水火土作偏旁,随便配上一些怪字,作为赐名,叫人哭笑不得。[32]皇族没钱贿赂礼部官吏的,不但一辈子没有名字,甚至到头发白了还不能婚嫁。[33]一直到明朝末年,才感到这样不是办法,把政治和科举的封锁开放了,皇族可以参加考试,可以做官。[34]但是,不久朱明政权就被推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