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德光将中原人才库彻底清空的心态其实很简单:我得不到的,你刘知远一毛钱也休想得到。
耶律德光虽然经常犯二,但他对人才还是非常尊重的,他也知道治国需要大量汉人官僚精英。既然自己在中原待不下去,那就把他们都带回草原。一来为自己所用,二来让刘知远喝西北风去。
所以晋朝官僚悉数北上,冯道自然也在其列。他为什么不想办法留下来?
其实还是有一部分职衔低的官员有幸被耶律德光强留下来,职衔高的,一个也跑不了。如果冯道此时提出要留下来,会同时得罪两伙人。一是得罪耶律德光,所有人都可以留下来,唯独冯道必须北上,因为冯道是天下第一名臣,政治意义重大。二是得罪所有的汉人官僚,这些人会对冯道群起而攻之,冯道显然不会这么做的。
冯道愿意北上吗?当然不愿意,否则当年就留下来了。冯道留恋中原的一切,文化、饮食、服装、生活习惯。
此年的冯道已经六十六岁了!
没有人愿意去大草原,但此时大家的人身受到强行限制,他们唯一的希望,就是祈祷耶律德光在北行路上发生重大变故。如此,他们还有一线生机,留在故国。
也许冥冥中真有天意。如果这几千人的汉人官僚精英被强制北上,将是中原政权的重大损失,之后的柴荣和赵匡胤什么都不用干了,因为手上早已无人才可用。
栾城(今河北石家庄南六十里),一个契丹人会永远记住的地名。
当满头黑线的耶律德光率这支乱七八糟的队伍行进至栾城时,之前突染疾病的耶律德光病情突然加重,已经无法前行,病状是浑身发烫。契丹人找来特制的冰块,放在耶律德光的身上,希望这些冰块能降低皇帝的体温。
耶律德光被烧得胡言乱语,下意识地拿起冰块,放进嘴里大嚼。这是耶律德光在人间的最后一顿晚餐。
辽会同十年(947)四月二十一日,四十四岁的草原枭雄耶律德光病死于杀胡林。
契丹人听说皇帝死了,操着冯道们都听不懂的契丹语哭诉着他们对皇帝的思念。冯道们为了避嫌,也跟着契丹人在哭,但冯道此时想的是:如何才能逃离契丹人的控制。
耶律德光的死,像是一颗威力十足的炸弹,炸裂了契丹最高统治集团钩心斗角的冰层。
冰下,水流湍急。
契丹内部有三股势力,对耶律德光死后留下的最高权力真空虎视眈眈。
一、耶律德光的三弟、皇太弟耶律李胡,背后有皇太后述律平支持。
二、耶律德光长兄耶律倍的长子、东丹王耶律兀欲,背后有契丹随军将领的支持。
三、莫名其妙的燕王赵延寿。
按道理讲,耶律李胡是皇太弟,名分最正,耶律德光死后,耶律李胡最应该继位。但问题有两个,一个是真要论起来,名分最正的是大辽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的长子的长孙耶律兀欲。
大契丹的天下,本就该属于耶律倍的。
第二个对耶律李胡不利的地方,是他本人远在契丹本部,而在军中威望甚高的耶律兀欲此时正在南征军中,近水楼台先得月。
耶律李胡和耶律兀欲的斗争主要集中耶律兀欲回到契丹本部之后,而耶律兀欲此时最主要的竞争对手,竟然是丝毫没有契丹血统的汉人赵延寿。
赵延寿也是个苦孩子。耶律德光南下大战石重贵时,就曾许诺灭晋后立赵延寿为中原皇帝,赵延寿喜出望外。可灭了晋之后,耶律德光忘记自己说什么了,赵延寿只好退而求其次,希望能被皇帝立为皇太子,又被耶律德光拒绝了。
耶律德光突然暴死在杀胡林,这对赵延寿来说是千载难逢的机会。赵延寿渴望做皇帝,实在是太久了,他发明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职务——权知南朝军国事。换成现代话,就是代理中原大总统……
赵延寿对外宣称,这是契丹大皇帝(耶律德光)的遗诏。
耶律兀欲当然不会信这些天花乱坠的谎言,叔父一死,大辽皇帝的位子,必须是他的,谁也别想夺去。
耶律兀欲率诸将连夜闯进赵延寿的大营,和赵延寿正面对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