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五朝宰相:五代十国里的冯道 » 五朝宰相:五代十国里的冯道全文在线阅读

《五朝宰相:五代十国里的冯道》冯道受托孤与赵匡胤受托孤的一点比较

关灯直达底部

因为冯道“背叛”了石敬瑭的托孤,抛弃了石重睿,改立石重贵,遭到了南宋大儒胡安国的强烈炮轰。

胡安国,南宋初大儒,因死后谥号文定,所以世称胡文定。这位老先生对“事五朝历十君”的冯道向来是瞧不上眼的。

宋人叶隆礼在《契丹国志》卷二记载完冯道有违石敬瑭托孤遗愿,改立石重贵之后,附上了胡文定公一条批判冯道的评语。

“胡文定公曰:晋高祖以幼子委冯道,道不可,盍明言之,乃含煳不对。死肉未寒,乃背顾命,其视荀息为如何?”

胡安国指责冯道有违臣节。如果冯道不想立石重睿,那就当面直接说要立石重贵,让石敬瑭死也死得明白。何必当面支支吾吾,背后却耍花枪,立了石重贵。和荀息相比,冯道相差何其远也!

荀息是春秋晋国时的大夫,事晋献公姬诡诸。晋献公就是春秋五霸之二晋文公姬重耳的父亲。春秋著名妖女骊姬的老公,就是这位晋国国公。

晋献公讨厌太子申生及重耳、夷吾,要立骊姬所生儿子姬奚齐,由荀息托孤辅政。结果奚齐刚立没多久,就被权臣里克杀掉。荀息觉得有愧于献公托孤,准备自杀,被人劝住,后立小骊姬所生的儿子卓。没想到姬卓又被里克杀掉。荀息不服里克,为里克所杀,算是对得起晋献公的托孤之请。

不过胡安国先生拿冯道比之荀息不太合适,反而是他们的本朝太祖赵匡胤比之荀息再合适不过了。

胡安国攻击冯道有负石敬瑭托孤之请,但他决不会攻击赵匡胤是如何有负周世宗柴荣托孤的。

从赵匡胤篡位后的言行来看,他在周朝就有了当皇帝的心思,只是惧柴荣雄武而不敢发。既然赵匡胤有称帝之心,那么他在柴荣托孤时为什么“道不可,盍明言之”。直接对柴荣说我想当皇帝,陛下不要让我托孤?另选他人。

冯道至少有心要立石重贵,但也没回绝石敬瑭要立石重睿的意思,只是“含煳对之”。赵匡胤呢?可是跪在柴荣面前指天画地要保幼主的。柴荣刚死半年,赵匡胤就要杀柴荣的几个幼子。

胡安国们的客观哪里去了?

冯道没有接下石敬瑭的话,也只是含煳应对要立石重睿,严格来说不算托孤,只能说是石敬瑭希望冯道能立石重睿。而即使立了石重贵,天下依然是石家的……

赵匡胤背叛自己对柴荣许下的诺言,是史有明载的。

《宋史·石守信传》记载,赵匡胤打算让老将符彦卿执掌禁军,但却遭到天下第一名吏赵普的坚决反对。赵匡胤被问急了,大声说道:“朕待彦卿素厚,彦卿必不负朕。”

赵普冷冰冰地回了一句:“陛下奈何负周世宗?”

赵匡胤被兜心一拳打的沉默无语,遂罢此议。

柴荣死前,托孤大臣实际上有五个,三个文臣——范质、魏仁浦、王溥,两个武臣,守城的韩通、统领天下最精锐禁军的赵匡胤。

之前的殿前都点检是张永德,柴荣不放心张永德,换上本属二线人物的赵匡胤,目的当然是要赵匡胤辅助幼主的。

结果又如何?赵匡胤在陈桥密谋发动兵变,闯进宫里,第一件事就是要杀柴荣的几个还在襁褓中的幼儿。还是潘美念着世宗的好,希望手下留情,虽然柴荣生前并没有太多照顾潘美。赵匡胤大怒:“汝以为不可耶!(你难道认为不该杀掉柴荣的几个小崽子吗)”

还有一例。

后唐愍帝李从厚失国,石敬瑭杀掉李从厚所有身边人员,导致李从厚最后被杀。胡文定公为此大发雷霆之怒,指责石敬瑭为臣不忠,认为如果即使是李从厚不当立,至少还有许王李从益也是明宗子,为什么不立李从益?

胡安国的质问看似很有道理。但问题是,赵匡胤做了与石敬瑭相同的事,胡安国为什么不说即使柴守训失国,周世宗还有几个儿子,赵匡胤何不立之?

李从厚的死确实与石敬瑭有直接关系,可赵匡胤不也要杀旧主幼子吗?何况柴宗训十九岁时死得不明不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