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的起因并不复杂,李存勖在梁朝的艰苦作战中,与麾下诸将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虽名同君臣,实为兄弟。每次到了饭点,李存勖都要召集诸将,大摆盛宴,与诸将呼三喝五,好不快活。
可以想象这么一个场景:中门使郭崇韬恰逢饭点入殿奏事,总要迎着刺耳的醉酒骂娘声和冲天的酒气。郭崇韬向来瞧不起这些粗鲁的武人,再加上出于晋王安全的考虑,郭崇韬在诸将对晋王“亲民”的赞美声中,迎头给李存勖浇了一盆冰冷的洗脚水。
“郭崇韬以诸校伴食数多,主者不办,请少罢减。”——《旧五代史·周书·冯道传》所载。
各史都不载,实际上郭崇韬上书请减伴食之数,应该也是出于节省经费的考虑。
河东李克用与梁朝朱温父子缠斗数十年,各项军政开支浩大。虽说李存勖请弟兄们多喝了几场酒花不了几个钱,但如果此风一开,会影响到地方各级政府的执政态度,君王好奢,下必甚焉。李存勖性豪奢,每食必方丈,按他这个花钱法子,大总管张承业好容易攒下来的一点家底,早晚会被晋王败坏掉。
郭崇韬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他的这道上疏还是触怒了晋王。李存勖一边看着郭崇韬充满火药味的这道上疏,一边厉声詈骂郭崇韬的不识大体。
李存勖的发怒,其实是有道理的。
李存勖说得非常明白,“寡人之所以要与诸将校同食,是在收拢人心!诸将校舍家弃乡,以命与梁人死战,为寡人立功,寡人难道还舍不得几顿饭钱?”
如果采纳郭崇韬的建议,倒是可以省下一笔钱,可却容易冷了武将们的心,这是任何乱世军阀都万不敢做的。
在李存勖看来,郭崇韬这么做,简直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如果李存勖采纳了郭崇韬的建议,那就等于李存勖自动承认要疏远武夫们,这是粗暴的武夫们所难以接受的。武夫们如果都反了,让李存勖喝西北风去?
李存勖的难处,中门使郭大人知道么?
只是从另一个方面讲,郭崇韬身为中门使,减省殿从伴食属于他的职责范围,至少郭崇韬有上疏提建议的权利。郭崇韬对李存勖的忠诚,李存勖从来也没有怀疑,但李存勖还是怒不可遏,甚至破口大骂郭崇韬:“你全才!你无所不能,那我还在前线当什么灯泡?我自回太原养老,你留在军前,自择将帅!”
由此看来,李存勖对郭崇韬的不满,是由来已久的。
郭崇韬的性格很耿直,向来信奉食君禄忠君事,在中门使的位上没少给李存勖提建议,可能言语上有些不敬,让李存勖忌恨在心。之前的两任中门使吴珙和张虔厚“忠而获罪”,很可能就栽在这上面。
李存勖真的会把河北前线的军事处置权交给郭崇韬吗?当然是不可能的,五代易君如传舍,丢了军权就等于丢命!李存勖哪敢把吃饭的家伙交给在军中素有威望的郭崇韬,这是找死。
李存勖只想和郭崇韬打一场舆论战,赢回面子,而且用婉转的口气警告郭崇韬以后不要再逆上。现在的难题是如何突出自己在这场君将之争的正义性,同时把郭崇韬抹黑成一个小丑。李存勖虽然也懂点风雅文辞,但要耍笔杆子骂人,还真不是李存勖的强项。李存勖的强项,是在战场上拎刀杀人。
说到笔杆子,李存勖自然想到了新任的河东掌书记冯道。李存勖发给冯道的工资,不是白拿的,现在是需要冯道出力的时候了。
冯道的业务能力,李存勖从来没有怀疑过。在冯道出任掌书记之后,河东军政两界的一切文翰事务,冯道都打理得井井有条。虽然来到河东之后,冯道还没有写过像样的官方评论,但太监老叔张承业屡次称赞冯道的文笔,想必也不是吹出来的。
冯道接到了晋王的传呼,很快来到了李存勖的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