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99%的麻雀族来说,一没有关系,做不了官;二没有资金,做不了生意。
怎么办?
有些人选择了沉沦,找一份薪水微薄的工作来养家煳口,每天为不停上涨的物价发愁。
有些人选择了灰色生存,做一些为法律或道德所不容的工作。生活质量很高,但却见不得阳光,不是锒铛入狱,就是被道德的口水所淹没。
还有一些人,选择了读书上进,通过努力挤进官场,成为统治阶级的一员。端起铁饭碗,衣食无忧,过着舒适的中产生活。这就是冯道所选择的人生道路。
冯道相信,知识可以改变麻雀族的命运。
贫穷不是自甘堕落的借口,把贫穷归罪于生存环境差是一种懦夫的行为。现在许多行业的顶级精英都是从社会最底层中杀出来的。别人可以做到,我们为什么做不到?关键还是在于心态。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魔鬼,这个魔鬼就是面对困难轻言放弃。成功者之所以实现自己的目标,原因就在于他们敢于杀死这个魔鬼,咬牙坚持到最后。
爱迪生说过,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天赋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在这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中,至少有百分之五十要归功于坚持。不放弃,比什么都重要。
在中国古代的政治环境中,麻雀族要想获得合法的出人头地机会,一般有两种选择,一是习武参军,二是读书入仕。冯道出身于农村的知识分子家庭,并不会习武,所以他只能从读书这一条路。
在唐末五代的麻雀族中,有两个人的家境和命运可以对比一下,一个是冯道,一个是朱温。
冯道和朱温有一个共同点:他们的父亲都是清贫的知识分子,朱温的父亲朱诚是宋州砀山乡下的一名寒儒。
朱诚先生熟读五经,即《尚书》、《周易》、《诗经》、《礼记》和《春秋》,朱家谋生的手段全靠朱诚先生在乡里教书,赚取一份微薄的报酬,来养活妻子和三个儿子。
朱诚的三个儿子没有一个能继承父业,长子朱全昱是个烂忠厚没用的人,老二朱存和老三朱温又生性无赖,好舞枪弄棒,根本不是读书的料。以至于朱诚病故后,朱家三子甚至都没有能力养活自己,只好跟着母亲去地主刘崇的家里做工吃饭。
家业的熏陶没有对朱温产生多少影响,朱温只记住了汉光武帝刘秀娶阴丽华的爱情故事。朱温在习武方面有很强的天赋,在黄巢的手下成为头号大将。和朱温走上习武参军之路不同的是,冯道走上了读书入仕的道路,因为冯家的儒学家业对冯道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冯道的父亲冯良建出身儒业世家,从小就接受系统的封建教育,而且又出自在士林中很有名望的长乐冯家,所以冯良建在政府机关工作的概率要远大于朱诚。
按冯道《长乐老自叙》的说法,冯良建曾经以秘书少监的官衔退休,并享受政府关于退休官员的待遇。查《新唐书·百官志》,秘书少监官居从四品上,主要负责朝廷的经籍图书,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图书馆副馆长。
虽然秘书少监的从四品上官衔并不低,但却属于清水衙门,实在捞不到多少油水。而且从冯良建“秘书少监致仕”来看,冯良建应该没有做到秘书少监的级别,而是更低一层的秘书丞,官居从五品上,甚至有可能是品秩更下的秘书郎。
也是类似于朱诚这样的乡下寒儒,而且也应该是熟读五经的。至少冯道的父亲读过春秋时大圣人李耳(老子)所著的《道德经》,因为冯道的名字就是取自《道德经》第一章。
原文是这样:“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唐朝时易州龙兴观所载《道德经》碑本则句读“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重要思想范畴,不仅是道家、儒家、释家都可以把自己的思想体系称为“道”。道家所说的“道”,主要是指人与自然(天道)之间的辩证存在关系。
冯父给儿子以“道”命名,字“可道”,寓意非常明显,希望这个儿子长大以后能做一个有学问、有思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