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感觉自己像是在坐过山车,一会落到了冰寒刺骨的谷底,一会又升到了阳光照耀的山峰。至今想起来,他都觉得那段岁月充满了令人心悸的戏剧感。
究竟是什么“东西”救了袁隆平,使他免除了被批斗的命运?袁隆平当时心中充满了狐疑,可是他却不敢去追问,政治这东西充满了变数,远一点,还是离它再远一点。
安江农校划给袁隆平0.5亩地,并被定名为中古盘7号实验田,袁隆平面对着实验田,他的心中充满了莫名的兴奋……
袁隆平敲门走进了“文革”小组的办公室,问道:“王组长,您找我?”
别看王组长才四十多岁,可是政治觉悟却挺高,讲起理论来,更是一套又一套。他手里捧着一个文件,正在仔细领会着上级的精神,他作为安江农校“文革”小组的组长,需要努力掌握新形势下政治斗争的新方向,他只要轻轻讲一句话,便可决定袁隆平的前途与命运。
王组长一见袁隆平,就放下了手中的文件,脸上露出了一点难得的笑意:“袁老师,你来了,快坐,快坐!”
袁隆平看着王组长模棱两可的态度,他心情忐忑地坐到旁边的凳子上,问:“王组长,今天晚上是不是要批斗我?”
“批斗你?原来是有这个安排,不过现在批斗会与你无关了!”王组长殷勤地倒了一杯水,随后将水杯放在了袁隆平的手边。
袁隆平想了半天,思想也没转过弯来,他正要打破砂锅“问”到底,王组长却说:“袁老师,我正想到你的那片培育杂交水稻的实验田去一趟,咱们边走边谈吧!”
袁隆平悬在喉咙眼的一颗心虽然不落地,但王组长“手握实权”,他的话袁隆平哪敢违抗?要知道,在那个时代,像袁隆平这样的“白专典型”,王组长的一句话,就可以决定他究竟是“上天堂”还是“下地狱”。
袁隆平虽然不想“上天堂”,但他也不想“下地狱”,他只想老老实实地培育杂交水稻。杂交水稻对于他来说,就是上天堂。如果剥夺了他育种的权利,即使身处天堂,也如地狱。
袁隆平跟在王组长身后,两个人踩着稻田的田埂,一边走一边聊。王组长先问,孟德尔—摩尔根学说是怎么回事,接着又问袁隆平篡改“八字宪法”的问题。
袁隆平急忙解释:“我平日里不关心政治,并不知道‘八字宪法’是毛主席提出的,我虽然强调了‘时’的重要,但所谓篡改‘八字宪法’,纯属是对我的诬陷!”
王组长听完袁隆平的解释,他只是轻描淡写地说:“好,没有篡改毛主席的‘八字宪法’就是好同志!”
王组长看过袁隆平那些被打碎的大钵,连叫可惜,说:“袁老师,中央的精神是抓革命促生产,工作组干好革命工作的同时,也不能忘记生产,我们工作组准备种植一块丰产稻田,就请你给我们当技术参谋吧!”
袁隆平说:“请王组长放心,我一定当好这个技术参谋!”
王组长还告诉袁隆平,红卫兵砸了他的稻钵,绝对是错误的,他保证以后不会再发生这样的事情。袁隆平藏在果园臭水沟的三钵不育株水稻也可以运回来,名正言顺地搞实验了。袁隆平听王组长讲完话,着实被吓了一跳,如果不是事情有了转机,他那三钵不育株,也将面临灭顶之灾了。
袁隆平真没想到,自己在“牛鬼蛇神”的“大帽子”下转了一圈,那顶“帽子”并没有落下,而是不知道飘到了何方,他一转身,反而成了工作组的技术参谋。
袁隆平兴冲冲地回到家里,他和邓哲一说情况,邓哲释然地说道:“你虽然出身不好,可是历史清白,再说现在全国上下都在大办粮食,‘牛鬼蛇神’不缺你一个,但培育杂交水稻少你不成吧?”
袁隆平点了点头说:“毛主席说:‘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不管搞啥运动,不吃饱肚子恐怕也运动不起来!”
袁隆平摆脱了被批斗的命运,可是安江农校八个“牛鬼蛇神”的指标却没有完成,王组长在安江农校的教职员工中经过挑选,最后一个“牛鬼蛇神”的指标,就被安在曹胖公的头上。
袁隆平找到曹胖公,他对自己的好朋友说:“曹老师,你放心,我和邓哲一起,一定会帮你好好照顾家的!”
曹胖公感激地拉着袁隆平的手,真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1966年,袁隆平在政治上坐过山车的经历,至今让人想起来都觉得万分荒唐和不可思议。直到一年后,袁隆平偶然遇到因为执行“资产阶级反动路线”而被清除出工作组的王组长,他才弄明白了事情的真相。
王组长当时认定袁隆平是“反革命分子”,他一边派红卫兵小将猛贴袁隆平的大字报造势,一边派人详查袁隆平的档案。用当时的话讲,那叫——广大革命群众和革命干部一定要擦亮眼睛,稳、准、狠地打击一小撮阶级敌人,并把敌人批倒、批臭!
工作小组的成员翻开了袁隆平的档案,他们一边审阅档案,一边罗织罪名,可是那无限上纲的调查,却在一封来自国家科委的公函面前“触礁”了。
袁隆平关于不育株水稻的论文在《科学通讯》上发表后,国家科工委的科学家熊繁衡立刻就发现了该论文的价值,他将这篇论文很快转呈给了科工委九局的局长赵石英。
赵局长阅读完论文后认为,水稻雄性不育的研究是一块还未被开垦的处女地,若能深入研究,势必对我国的水稻生产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他随后请示了国家科工委党组书记聂荣臻,聂帅也对袁隆平独辟蹊径的研究表示支持。
赵局长就以科工委九局的名义,给湖南省科委和安江农校发出公函,并责成有关部门支持袁隆平关于不育株水稻的研究工作。
国家科委的公函上有这样一段话——我们认为这项工作意义很大,在国内还是首次发现,估计将是培育水稻杂交优质种的一个很好的途径,如果能够成功,将对水稻大幅度增产起很大作用……为了加强该项目研究的进度,希望你们列入你校科研计划,给予适当支持,并请将今年研究计划报告我委。
在《明史·朱升传》中,曾经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朱元璋定鼎兴国前,他找到朱升,向其咨询国策。朱升只讲了三条: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朱元璋决定采取了他的建议,最后取得了胜利。
毛主席就曾经说过:我们要“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粮食生产一直是党中央最关心的问题。当时不管如何搞运动,但粮食生产这根弦始终被绷得紧紧的。
湖南科委根据国家科工委的公函指示,他们将“水稻雄性不育”课题正式列入到了省级的科研项目,并给袁隆平开了600块的科研启动经费,还保证经费会逐年递增。
后经湖南省有关部门批准,袁隆平可以正式配两名助手。李必湖和尹华奇本是“社来社去”的毕业生,他们在安江农校毕业后,还要回生产队去种田。经袁隆平的请求,这两名品德端正、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就留在了他的身边,并成了他最为得力的左右手。他们的工资暂定每月18块,由湖南省农业厅拨付。
1967年3月,随着“文化大革命”的升级,安江农校成立了好几只“战斗队伍”。喧闹的教室中,已经放不下一张平静的课桌,学生们的心亢奋躁动,就好像一锅被烧开的水,他们不知道如何静下来,他们甚至不知道“那锅热水”是如何被烧开的,总之安江农校成了一锅乱粥。
虽说三人同心,其利断金,但在那个人人自危的环境中,袁隆平和他的两个助手在中古盘7号实验田中,能否创造出令世人惊叹的奇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