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门阀乱:且说魏晋南北朝 » 门阀乱:且说魏晋南北朝全文在线阅读

《门阀乱:且说魏晋南北朝》第二十二章 兴亡无常

关灯直达底部

    在官渡一役大败的袁绍,虽然暂时保住性命,但也就此退出了逐鹿天下的舞台。后来数年间,袁绍饱受曹操的压制和排挤。
    放眼看看南方的情形如何。
    在南方长江沿岸地区,孙氏势力扩张得很快。前代孙坚曾立下攻入洛阳的辉煌战绩,最后却在和刘表部将黄祖交战时,中流箭而亡。这件事情不同史书有不同说法,不过依据推测,发生之时大概在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前后。孙坚遗儿当时尚年幼,孙氏军团暂时由其伯父孙贲统军。
    经过八年——
    孙坚嗣子已茁壮成长。兄长孙策个性勇猛,有“小霸王”称号。弟弟孙权由于眼睛是蓝色的,而被唤作“碧眼儿”。
    孙氏原本隶属袁术部下。孙坚与刘表交战,也是奉袁术之命而行。但如同过去曹操脱离袁绍支配,甚至推翻袁绍,孙氏新王孙策也有独立于袁术之外的夙志。
    袁术僭称皇帝,对孙氏而言是最适时的借口。
    ——袁术乃大逆叛徒。我们与他断绝关系。
    孙策如此向天下宣言。独立的基础,当然已经具备。
    但,孙策毕竟过于年轻,这位二十六岁的青年将军,在对别人的关怀上,似乎有欠圆熟,因而常有人怀恨他。
    ——孙策系骁勇之人,以置之于京师为宜。置于地方,他日定有后患。
    吴郡太守许贡如此向许都的汉献帝具奏。虽然许贡是悄悄上奏,却为孙策所悉。孙策一怒之下,将许贡绞死。
    许贡遗族及家臣当然视孙策为仇敌,俟机报仇。孙策明知有人怀恨于他,却自恃刚勇而丝毫不顾念己身安全。以狩猎为例,他一看到猎物就单骑追逐到底,脑中毫无安全顾虑。这对一心想向他报复的仇家,当然非常有利于下手。
    孙策生前最后一次狩猎时,果然遭逢仇家狙击,脸颊被箭射中,重伤倒地。临终之际,他叫来张昭等孙氏军团重臣吩咐道:
    “希望你们好好照顾我弟弟……这个国家以后会乱得更厉害。拥有吴、越地方的勇敢人民和三江要地,要称霸天下,应该不难……希望你们好好拥护我弟弟……”
    此外,他又单独对弟弟孙权道:
    “率领江东子弟四处征战,这一点你不如我……可是,任用贤者,得人心而确保江东,这方面我就逊你一筹……希望你好自为之。”
    孙权遂以十九岁弱冠之姿成为孙氏军团首领。——“小霸王”消失而“碧眼儿”登场了。
    就结果而论,领导者如此交替,对孙氏军团或许较为有利。若由孙策继续领导,由于他杀人无数,树敌过多,孙氏军团很有可能因此而自灭。
    如同兄长观察,孙权确实有启用贤者并寄以完全信任的器量。因而他的阵营人才云集,朝气蓬勃。
    在他下面,有周瑜、张昭、吕蒙、鲁肃等众多杰出家臣,连诸葛孔明的兄长诸葛瑾,也是出仕于孙氏的人才之一。
    孙策死于建安五年。决定天下大势的官渡战役,也在这一年发生。
    听到孙策已死,曹操曾经计划向南方出兵。他认为,孙氏军团因头领之死正陷于混乱之中。
    “千万不可如此,乘人之危乃背义之举。而且,倘若出兵却未能彻底获胜,这会与人结仇。此际毋宁与对方建立友好关系。”
    表示反对的是侍御史张纮。
    “说得也是……”
    曹操于是改变了原先的想法。
    曹操遂奏请献帝授“讨虏将军”称号予孙权,并任命他为会稽太守。——曹操给孙权示恩做了个顺水人情。
    关羽在数万将兵面前,单骑闯入袁军大将颜良阵营取其首级,自认为欠曹操的人情因此举而一笔勾销,遂投奔至袁绍军内的刘备处一事,已如前述。
    被袁绍命令至曹操后方担任扰敌工作的刘备,眼看良机已到,前往汝南,与袁绍断绝关系。
    建安六年,曹操攻打汝南的刘备,刘备败北,亡命至荆州牧刘表处。刘备长久的雌伏生涯也由此开始。
    翌年(建安七年五月),郁郁寡欢的袁绍病死。
    不幸的是,袁家因继承事宜发生激烈斗争。去世的袁绍有三个儿子,就是袁谭、袁熙和袁尚。
    照理来说,家业应由长子袁谭继承,但袁绍后妻刘氏却希冀能让己出的幺子袁尚掌权。
    在官渡败北,今又丧失总帅袁绍——袁家在这个情形之下,还在闹内讧,并且愈演愈烈。
    长兄袁谭为与幺弟袁尚打仗,甚至向宿敌曹操求援。
    面对此一情势,曹操陷入沉思。
    西南有刘表,东北则有袁家残党,应该先解决哪一边呢?彻头彻尾的现实主义者曹操,任何时候都绝对避免从事两面战争。他的作风是:倾全力面对单一敌人,在敌人未溃灭之前,绝不松手。
    刘备投靠的荆州之主刘表,是名门之后,虽然不怎么擅长打仗,实力却不容忽视。最重要的一点是,在这个乱世,只有荆州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战争。因此,各地难民都聚集到这里。也就是说,动员令下时,这个地方轻易就能招募到相当的兵力。
    刘表是很温雅的一个人。即使是曹操与袁绍之间的战斗如火如荼展开时,刘表也从未趁机背后偷袭过曹操。
    “哪一边好打,就先攻哪一边吧!”
    曹操最后做了这个决定。
    正在起内讧的敌人较容易击破,是自然的事情。何况攻打袁尚不会有背后受刘表偷袭之虞。
    曹操应袁谭的要求,攻打了袁尚的居城邺。
    邺城被陷,袁尚乔装逃走,逃入次兄袁熙所在的故安城。袁谭因而得以继承袁家家业。
    但在兄弟争执告一段落后,曹操毕竟是亡父深恶痛绝的仇人,虽为继承家业而一度予以利用,但如今目的已达,袁谭还是认为曹操非铲除不可;可是光以破碎不堪的袁家力量,实在很难打倒曹操。袁谭于是派遣密使至刘表处,表示如下之意:
    ——曹操拥天子而恣意专横,吾等合力击之如何?
    “袁谭的请求,该如何回应?”
    刘表召集干部,举行会议。出席人员包括以客卿身份亡命在此的刘备。
    “玄德(指刘备)兄在曹操处以及袁家都待过,对双方的情形相信都很了解,应该如何,尚请披历高见。”
    刘表询问刘备的看法。
    “依在下浅见,应该婉转拒绝为宜。”刘备当场回答,“袁谭为了要与胞弟斗争不惜与父亲仇家曹操联手。现在,他为了要打倒曾经协助过他的曹操,又来要求和我们联手;他自称目的在于消灭专横的曹操,但天下人不会听信这一套的。袁谭的真正意图,当然在于分散曹操的力量。我们绝不可卷入这个漩涡。”
    “他说结盟之事会绝对守密。”
    “那只是为了让我们安心的说辞。同盟成立后,袁谭一定会大肆宣扬这件事情。到时候,曹操必然会弃东北而挥兵转向荆州攻打过来。”刘备道。
    “他会打向荆州来?”
    “曹操是绝不会从事两头作战的人,他必定采取各个击破的方式。倘若我们与袁家结盟,曹操一旦出兵东北袁家,必定担忧背后会被我们偷袭。但攻打在西南的我们,他就无后顾之忧。因为因兄弟阋墙而精疲力尽的袁家,根本无力偷袭曹操,纵使攻打,力量也极其有限。……因此,假使顺应袁谭所求,曹操一定会毫不犹疑地挥兵攻打过来。”
    “好,我知道了。结盟之议就此打消。”
    刘表下此决断。他遂对袁谭婉转表示拒绝之意:
    ——真正陷于危机时,毕竟只有骨肉兄弟可以依靠。与其与我们结盟,不如与令弟修好,共策共力。倘若仁兄有意,令昆仲言归于好之事,可以由我居中斡旋。
    对袁谭而言,与刘表结盟而使曹操力量分散,是他最后的寄托。
    现在这最后的寄托落空,他便陷于孤立无援的状态,不得不从根据地平原(山东省北部)后退至南皮(河北省沧州市西南)。
    攻下平原的曹操,进而包围南皮城是建安十年(公元205年)正月之事。
    “我们轰轰烈烈战死沙场吧!”
    袁谭毕竟是名门袁家的嫡子,知道自己命运已到终点,准备慷慨赴义。他亲自率兵,从南皮城攻打出来。
    这是一批从容赴死的军队。
    “让世人看看我们视死如归的精神吧!另一方面,也借此显示袁家数代以来爱士护民的胸怀!”
    袁谭在马背上挥剑大喊。
    最后,袁谭壮烈阵亡。
    曹操因而将冀州合并。由袁家支配达数代之久的冀州,游侠风气甚盛,这个地方以报仇和厚葬驰名全国。现实主义者曹操,对此甚表不悦。
    ——嗣后严禁报仇及厚葬之举。
    他甚至下了这样的命令。
    “袁谭奋勇抗战至死的精神,实在令人钦佩——”
    听到某重臣这么说时,曹操以冷冷的口气道:
    “他们兄弟要是能协力拼战,那样才叫做令人钦佩。”
    与袁谭不睦的幺弟袁尚,逃进二哥袁熙所在的故安城后,意气消沉乃想当然耳。
    不仅是打了败仗的袁尚,连二哥袁熙也意兴阑珊,整日酗酒。
    袁熙为什么会自暴自弃呢?
    他的妻子是有绝世美女之称的甄氏。当时的习惯是,武人出征时,一定要把妻子留在同族人大本营的后方,因此,袁熙也把甄氏留在邺城,只身来到故安城。
    而邺城却被敌人攻陷。他的妻子甄氏则被曹操长子曹丕所夺。
    “那个小子!”
    袁熙喝下酒后,吐了一口唾沫。
    夺去他妻子的曹丕才十八岁。想到自己的妻子被这样的小伙子夺去,袁熙又气又恼。
    越是酒醉,甄氏的美丽倩影越是挥之不去。而想念美丽的妻子,带给他的只是痛苦。想到甄氏洁润的冰肌玉肤正在被曹丕抚弄,他就怒不可遏。
    愤怒无从发泄,只有沉醉酒乡。每次喝酒,他都烂醉如泥。
    ——身为一城之主,这样像话吗?打了败仗,父亲又在失意中死去,处此情形下,这样酗酒对吗?
    部下开始对他不满。
    奉不成器的人物做主将,部属别说发迹,连老命都难自保。既无领导能力,又欠缺战斗才能,这样的人当然不能服众。无能将军的部属竖起叛旗,其实是为了自卫。
    不久,故安城武将焦触和张南等人高举叛旗,袁熙和袁尚于是逃至辽西乌桓族处。
    乌桓原属通古斯族,因被匈奴追赶逃至乌桓山,故有此名。袁家与辽西乌桓,曾因通婚而有姻亲关系。
    曹操乘势出兵至辽西,并且于白狼山击破乌桓军。袁尚和袁熙更向东逃,亡命至襄平公孙家。
    公孙家掌权者为公孙康,在关外建立独立王国,采取类似门罗主义的公孙家,最忌讳的是卷入中原战争。
    包庇袁氏兄弟的结果,很有可能遭到曹操出兵攻打,进而使公孙家趋于灭亡,公孙康遂取下袁氏兄弟首级,献给曹操,以免被讨伐。
    “有人亡、有人兴……”
    看到袁氏兄弟首级时,曹操慨叹兴亡无常。“亡”指的是袁家,“兴”指的则为长江“碧眼儿”孙权统率的孙氏军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