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嫡女成长实录 » 嫡女成长实录全文在线阅读

《嫡女成长实录》窘境

关灯直达底部

  小五房一行人第二天当然没能回得去宝鸡。

  这一场冰雹持续时间并不长,不过半个时辰工夫,就化为了大雨,泼天一般下到了半夜住了,第二天一大早起来,又是晴空万里,似乎是个动身好天气。可王氏就好像忘记了榆哥病情一样,反而西安又住了下来,只是打发了望江男人张看回宝鸡报信。甚至还写信问桂太太借了两匹好马,并备了一封路引,以便可以赶回宝鸡。

  宝鸡到西安并不如到定西那样远,也就是三四百里路,张看正值壮年,又很懂得主母担忧。到第三天早上,居然就带着老太太回信来了:这一场大冰雹没有放过宝鸡,从西安出去到宝鸡一带都遭了灾。——他驿站还听到了可怕消息,那就是往天水一带,整个陕南粮仓,都没有能逃得过这一场灾。

  “就差这十多天!”王氏和米氏说起来,脸上写满阴霾。“再过十多天,开镰秋收了,它就是下个三天三夜也不妨事。现……今年收成能有往年两三分,那都算是好了。”

  米氏也跟着愁眉不展,“这下倒好,这是消息还没到西安,再过十天半个月,米价又要涨了!”

  一时就想起来嘱咐家下人,“索性多买几百石来,一家人慢慢吃到明年,吃不完再说了。正好近军粮运到了,粮价还正跌着呢。”

  每天开门七件事,身为主母怎能不操心?善榴、善桐都听得很入神。王氏却忙道,“不必了,你们这样零散地买,其实也是吃亏。今年粮价贵得离奇,反正我们这里也是要买,到时候匀些出来,倒也够了!”

  米氏看了王氏一眼,又扫了两个外甥女,她压低了声音,“怎么,你们粮食也不够吃了?”

  王氏之所以滞留西安不回宝鸡,其实就是顾虑着这一层。只是这毕竟是杨家村内部事务,却不好和米氏说得太多。她含蓄地笑了。“老人家这一辈子是挨过几次饿,手里没有粮食,总是不安心。可我们存粮又借走了不少,真遇到荒年,米珠薪桂日子有得是呢。现赶着买一点,贵是贵了,却还是安心。”

  二两银子一石白面,也买得下手!

  米氏瞪大了眼,待要细问,见王氏神色,又住了嘴,半日才道,“你大哥好歹也是个官,城里也有几个熟人,要是你心里没有成算,我这里倒是有相熟米店——”

  “那倒不用。”王氏笑道,“妞妞儿养娘家就是经营这个,西安也有分号,我已经派人去请掌柜过来说话了。他们家办事,那是牢靠。大嫂就只管放心吧。”

  这一场冰雹下得突然,可小姑子却一点都没有慌乱,往家报信,这边安排买粮,似乎早就有了成算。看来这些年来虽然日子过得不如意,但毕竟是历练出来了……

  米氏还咂摸着“米珠薪桂”这四个字时,外头来报,二少爷王时从法门寺回家了,午饭前就能到家。她顿时又活跃起来,忙着张罗给王时打扫下处,又要做几个好菜云云。索性就让王氏自便,自己带着几个媳妇子进内院去折腾了。

  两姐妹一向不曾开口说话,等到米氏去了,善桐才道,“没想到下这场冰雹,倒是把祖母决心给下定了。”

  王氏叹了口气,“也是赶巧了,这会子军粮刚到,西安粮价还是往下走。再早些再晚些,就是想买,怕是都买不起了。”

  善榴这小半年来一心备嫁,对家里事难免就没那么上心了,一时间居然没有听懂母亲和妹妹话里意思,忙问,“怎么,这买粮事,祖母是早就有准备了?”

  虽说姐姐一向同自己要好,但她似乎无所不知,又似乎什么都能办好形象,善桐心里实是太根深蒂固了。听善榴这一问,她要比姐姐还吃惊,“你没看出来啊?这几个月,祖母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好。还不就是又想买粮,又舍不得钱。连三婶、四婶都看出来了,三婶那天还说呢:家里现放着上万亩田地,还要去外头买粮,传出去简直是个笑话。虽说是议论十六房事,但其实是村着祖母呢。”

  虽说老太太强势,但毕竟年纪大了,三个儿媳妇也都不是没主意人。她没有明说,不代表大家都看不出来,慕容氏这是借物言志,暗暗地表明了自己态度。

  善榴眉峰顿时就蹙了起来,见母亲含笑看着自己,又有了几分不好意思,呐呐道,“倒是我走神了,没品出味道来……”

  “你忙着绣嫁妆,谁舍得分你神。”王氏也笑了,“正好现妞妞儿也大了,心明眼亮,又她祖母身边伺候,有她提点着,你就只管安心绣你花。”

  这还是母亲第一次明确地表示,自己可以和大姐一样,为她分忧了……

  善桐含了一枚福建老家捎来醉橄榄,眯着眼笑了,见善榴也望着自己笑,她羞涩地道,“大姐你也尝尝——酸酸甜甜,好吃着呢!一会儿就能品出味道了!”

  姐妹俩彼此暗地里打趣,全从眼神动作过招,王氏看得也是会心一笑。正欲说话时,外头来报,却是丰裕粮号少东家王德宝亲自来了。

  这和寻常掌柜又不一样,两姐妹也就都不曾回避,等王德宝进来互相见礼过了,他还冲着善榴笑道,“听说大姑娘喜事近了,到时候可不能少我一杯喜酒,要不是我带了诸少爷往村子里来,今儿大姑娘可还不知道要嫁往哪家呢!”

  善榴顿时红了脸不说话,王氏也笑道,“小猴子,少不得你一杯酒喝,到时候说不得还要和你同路,发嫁到甘肃去也未必呢。怎么,上回年里你爹过来,还说今年预备要让你凤翔府里承担起一两间分铺,才半年不到,你又跑到西安来做什么?”

  王德宝神色顿时就是一暗,他四周看了看,又沉默了片刻,才低声道,“二太太,这话就是对着三太太、四太太,俺也不敢随便开口……”

  他虽然自小脱籍出去,但对旧主始终极为客气,见到慕容氏和萧氏时,总以三太太、四太太呼之,唯独对二房很是亲近,春里几次走动,有时口中也会带出婶母字样来。因是两代养娘,又是奶侄子,王氏也从来不曾多加指责。王德宝和善榆、善桐之间,反而是像亲戚多于像主仆,这样慎重其事地称呼二太太,那还是第一次。不要说王氏,就是善桐善榴都不禁皱起眉来,露出了凝神细听之色。

  “你只管说就是了。”王氏心中也是一惊:王德宝年纪虽小,但精明能干,从小帮着父亲打点生意。如今已经可以一个人跑远路了,踏实靠谱可见一斑。这样人,是断断不会危言耸听。

  再想到丰裕粮号凤翔府也算是排得上号粮店,王氏心中多少已经有数了,却还是抱了万一希望,催促道,“不该多说,你婶母是决不会往外漏一个字。”

  王德宝又瞥了善榴善桐两姐妹一眼,面上神色数变,终于没说出请姐妹们回避话来,他又将声音压低了几分。“婶母,宝鸡全府都没粮了……我这次来,是想乘着军粮到了,城里米价跌了,宕些粮食回去!”

  王氏顿时就倒抽了一口冷气。

  当时同业之间,虽然也有竞争关系,但多还是互帮互助互通有无,存货互相平调是常有事。丰裕粮号背靠了杨家,短短十几年间,凤翔府已经很排得上号了,王善又一向很急公好义,隐隐竟有行业魁首意思。他说宝鸡府没粮食,那就是真没粮食了。

  西安城还没下冰雹时候,一石白面都要二两白银了,过上几天等陕南全线遭灾消息传到城里,粮价恐怕是要翻着倍涨!

  不论多贵,现必须得买粮食了!

  只是到底买多少呢……王氏一时却拿不定主意了。她扫了女儿们一眼,又看了看王德宝,竟有了些不知所措:这件事牵扯到族中龌蹉,实并不适合同嫂子说明。可两个孩子毕竟是孩子,虽然聪慧,却不能出面办事。德宝又不是家里下人,很多事也不方便出口……

  这一次,善桐却完全读懂了她犹豫。

  “娘,依我看,这件事还是要问一问桂二哥。”她一扬眉毛,毫不犹豫地开了口,“不过,买肯定还是要买,再贵也要买。这不是买粮食,是买命呢。不管三婶四婶怎么想,咱们看,肯定是买得越多越好。”

  是啊,真到了艰难时候,三房和四房可以避到安徽去投奔大房,可自己一家是必须杨家村陪着老太太坚守到底。就是老太太走了,丈夫就前线,自己也万万不能离开……

  王氏赞赏地看了女儿一眼,就从袖子里掏出了几张银票,送到了王德宝手上。王德宝又哪里不明白她意思——可这机敏练达少年东家,不但没接银票,反而一脸苦笑,一缩手又续道,“婶子,我话还没说完呢——这到了西安都七八天了,日常相好那些个商铺们,没有一户是有余粮,都只剩仓库底了,就是我出到三两银子一石,都没人肯卖,一个是不缺钱,一个也不敢卖……现就是有钱都没粮食买,实话说,还指着婶子能给指条明路呢!”

  西安城里面上不显,其实粮荒已经到这个地步了?

  屋内一时竟无人开口了,大家你眼看我眼,半天王氏才叹了口气,低声道,“从前真不知道什么叫做国难!你看看,还没到国难地步呢,就是西北打了仗,什么四品不四品,还不是和佃户家一样,今天愁着明天粮!”

  她也只是抱怨了一声,就又站起身来,振奋精神道,“事不宜迟,咱们这就先出门四处问一问,不过,德宝你可别说太多了,就只说凤翔府粮食要卖完了,想要寻些便宜米粮回去……”

  一边说,一边吩咐套了车,打发人和米氏说了一声,居然就这样出门去了。善榴、善桐姐妹面面相觑,都觉得心情沉重,说不出话来。两人相携回了客院,善榴忽然道,“真恨我不是男儿身!不然,哪里要娘亲自出去跑!到了有事时候才知道,家里没几个儿子,真是不行。”

  善桐勉强一笑,心儿却也是飘飘荡荡地落不到实处。只觉得这样严峻形势跟前,似乎所有权势地位,都已经失去了意义,只有粮食两个字才是真,才能保证生命延续。

  生平第一次,她想到了死,恐惧起了死。这一瞬间,她强烈地想要逃离西北,不论是去京城,去安徽,去福建,似乎都比留这一块危机四伏土地上要强得多!

  可她又想到了祖母斩钉截铁那句话。

  “这件事是我们小五房从中促成,别人可以走,我们小五房不能走,小五房里谁都能走,我老太婆和你们二房不能走。就算到了那一步,把孩子们都送走了,你这个二房主母,也不能走!”

  当时母亲回答,却确是出自真心,她并没有丝毫犹豫,便已经答道。“老爷就定西,媳妇自然是哪里都不去。一家人,死都要死一块儿。”

  那时候,她只觉得这话是母亲难得豪壮之言,可到了此时,善桐才觉出了母亲和祖母话中分量。

  明知道离开西北,安徽福建都是鱼米之地,退一万步说,京城至少也绝不可能粮荒,可为什么却不能走?

  她不禁就问姐姐,“姐,你说要是甘肃也缺粮,那可怎么办啊?咱们和诸家说一说,成亲后让诸大哥带你下江南去吧!”

  善榴手上一顿,她长长地叹了口气,显然也并不是不担心这一点,可话说出口来,软绵绵声调里又透了一股硬气。“这话我们是决不能开口。他是长房长孙,虽说不是宗子,可诸家和咱们不一样,族长家是早就没有多少声望了,一族亲戚都指望着总兵老爷照拂。这时候一走了之,成什么人了?信义威望荡然无存,以后就是回乡,也羞于见人哩。”

  王氏到了晚饭时分都没回来,只是派人带话,说自己小五房一门亲戚家吃饭,晚上还要再走几户人家,叫众人都别等了。米氏自然不免犯了疑心,问善榴道,“出什么事了,这样着急。”

  善榴倒没说什么,善桐已道,“就是怕晚买了粮食,买得就太贵了!”

  她又问米氏,“舅母,要是明年收成还是不好,战事也不好,您看该怎么办呀?”

  话才说了一半,米氏已经惊惶起来,一叠声地道,“那还用说!当然是回福建去了!连你舅舅都得让他辞官——”

  她看了姐妹俩一眼,又添了一句,“你们也一起带回福建老家去!至少饭是能吃饱!”

  反倒是表少爷王时不以为然地道,“大丈夫死生国事,到那时候弃官而走,哪有脸回乡去。要走您走,爹是肯定不走。”

  他放下碗筷,抹了抹嘴,起身道,“吃饱啦,姑姑晚上带个半大小子外头,令人多不放心。我去陪着跑跑,看看能不能从男人们口中问点门路出来!”

  一边说,一边已经出了内堂。米氏被他顶得直翻白眼,半日才道,“到这时候又说国事了!让他去考功名,怎么都不肯去!你们这个二表哥,也不知道像谁!真是天生牛心古怪!”

  善榴同善桐对视了一眼,两姐妹都没说话。善桐低下头去,不和米氏对视。

  当晚,王氏很迟才到了家,却也是一脸失望:杨家西安亲戚虽然多,但毕竟和粮号有深厚交情也就那么几家。多少也都和王德宝关系网有重合,这一天全是白忙,没能牵得上一条有用线。

  到了第二天,四老爷杨海武居然也到了,他又带上了几张银票——先先后后,居然凑足了一万两银子,并言明,“娘说了,手头也就是这些现银了,能买多少粮食,不分种类咱全买了。”

  只听这句话,就知道家里灾情到了何等地步。

  王氏顿时苦笑起来,就是善榴、善桐,都是一脸苦涩,米氏左看看右看看,一时间眼眶儿都红了。“哎哟喂,这可怎么办啊!真是要塌天了!”

  四老爷还有些不明白,“也到不了这地步吧?咱们手里捏了钱,还怕买不到粮食?”

  善桐握紧了扶手,想到桂含春当时所说,后续还有军粮会陆续运到,差点就要脱口而出,“我去求桂二哥,等后头粮食到了,匀一点先还给我们村子。”可心中又隐约明白,桂含春决不会答应,这也不是他可以做主事。

  正此时,又有人来报,“桂家十八房当家来了,说是给二太太请安问好来。二太太您看——”

  米氏不由得就纳闷地看了王氏一眼,王氏强笑道,“是含沁那孩子?他怎么也来西安了!正好,问问他有门路没有。”

  四老爷面上掠过一线不以为然,“二嫂——他一个半大孩子——”

  王氏再忍不住,横了四老爷一眼,凌厉道,“还看不出来吗?咱们这里是能想办法都想了,也没能买到粮食!含沁好歹是自家亲戚,不先和亲戚开口,难道要老了脸求老九房去?”

  到了这时候,四老爷才露出明白神色,张大了口呐呐地道,“可,可今年田里几乎是颗粒无收,家下还有那么多户佃农等着咱们周济呢……”

  王氏还没回话,脚步声响处,桂含沁一挑帘子就进了屋。“小侄见过王世伯母——二表婶!——四表叔也!三妮,大表姐!这都是怎么了,有什么难事?方便话,也说给我知道知道?”

  只这一句话,就能看出来含沁年纪虽小,察言观色上却要比四老爷强得多了。

  王氏扫了四老爷一眼,心底又叹了口气,“也不瞒你……”三言两语,便将事情交待了清楚。“现正是不知道上哪买粮了,真是捏着钱也没地儿买去了——唉,早知道,半年前就买了,今儿也不至于这样犯愁!”

  桂含沁揉了揉眼,还是一脸睡不醒迷糊相,偏头想了想,笑了。“我当什么事呢,您就把心往肚子里安吧——这件事,包侄子身上了。”

  没等众人答话,他又冲善桐挤了挤眼,道,“三妮,你看我给你带了什么好东西!”

  三妞正处三观成形阶段啊……

  今天这一章自己特别地不满意,看了又看还是不满意TL,但是也不知道该怎么改了,就觉得粮食事,我写得也吃力,大家似乎也特别不感兴趣,很双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