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善业道经讲话 第二十九讲
各位听众!今天的十善业道经,讲到:
乙字下第十六段,兼修观法。
经上说:
‘观庄严故,能如实知诸法自性。’
观、读贯,是学佛者修持的一种工夫,观察的意思。佛教大小乘十宗中有所谓禅宗者,号称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当下明心见性,立地成佛。他的理由是:佛法者心法也,一切经典,皆是此心的注脚,究明了心,则一切佛法皆在其中。所以他的主张,不须看经学教,只是念兹在兹,行住坐卧、在日用寻常之中,参究心之所在,名曰参禅。禅、是心的别名。参、就是本经所说的观。因参禅而豁然大悟,通达三藏,有神通而得生死自由者,在禅宗史上可以见到的,何止千人。
研究经论而欲证实经论中所说的真理,必须修观。这里所说的真理,包括了潜在的内心,和外在的事事物物。都如法华经上说:‘观一切法,空、如实相。不颠倒、不动、不退、不转、如虚空、无所有性。’观一切法的观、那就是观照的工夫。空、如实相、乃至无所有性,那就是观照的所得。我们多数人,读得很热的心经不也是说吗,‘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这其中的‘深般若’就是观;‘照见五蕴皆空,’就是观照所得的结果。‘度一切苦厄,’就是因观照的工夫,断除烦恼而获得生死自由。所以研究佛学、必须修观。不然、和一般学问家,专做咬文嚼字的工夫、结果、妙手空空,有什么两样。因此、小乘教中,初下手就是修不净观、数息观等等的五停心观。观察四谛、乃至八忍八智、十六心见道,一直都在观门中生活。
大乘、唯识宗中有五种唯识观。天台宗有空、假、中三观,分别观真、俗、中三谛。华严宗有法界三:所谓真空绝相观。理事无碍观。周遍含容观。
至于净土宗,有观想念佛而有所谓十六观经,这与上文所说的观,又不相同。其他讲观法的典籍很多,这里仅标举几个名字,不便去一一解释。
本经上所说的‘观庄严故’的观,并没有指出是什么观。但看下文的‘能如实知诸法自性,’也可以看出意旨之所在,上文的那些观的名称,是佛灭度以后,中国各宗祖师的事。
经上的‘能如实知诸法自性’者?诸法、指五蕴、十二处、十八界。而蕴、处、界、不出色心二法。色指宇宙万有,形形色色的一切事物;心指吾人现前生生灭灭的虚妄心。自性者,自体性,也可以说是个体或个性。然则、色心诸法,以什么为他的自体性呢?诸法都是从缘所生,一切皆没有自性,没有自性就是空。所以中论上说:‘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是中道义。’十二门论、观因缘门第一里说:‘众缘所生法,是即无自性,若无自性者,云何有是法。’云何有是法,就是说诸法无自性故空。在释文里并且以泥团、模型、陶师和合而有瓶生。经纬的棉纱、机杼、织布匠和合而有布生。地基、梁栋、砖瓦、泥土、钉铁、工匠和合而有房屋生来作证明。证明万有诸法,皆是因缘集合起来的假相,暂时而有,不是实有。不是实有就是无性,无性即空。妄心的心法,也是因接触外境忽然而有的东西。都如接触到颜色,有眼识生。接触到声音有耳识生。接触到香、臭有鼻识生。接触到碱、淡有舌识生。接触到冷、暖、细、滑有身识生。因忆念过去而有意识生。试问、当我们未接触到色、声、香、味、触、法的六尘以前,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的六识,潜藏在何处?凭你将这身体碎成微尘,你也找不出六识的所在来。然而、对著六尘,随时即现,所以佛说他是生灭、是虚妄、是幻化。那末!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结论:那就是一切诸法,皆无自性,无自性故,当体本空。然而、虽无性体空,不妨以无性为性而虚妄的存在。人类是色心二法,混合起来的假相,同样的是无自性、是空。虽无自性、空、但色心诸法的和合,不妨有相续存在而能活动的假相。仁王护国般若经上,以因成假、相续假、相待之三假,以说明诸法之假有。
经上的‘如实知’者?就是如其实际理体而知道五蕴色心诸法,是从缘所生,是无自性,无性故空。知道了五蕴、色、心诸法,从缘所生,空无自性,那就对于诸法不起贪、嗔、痴、爱,不造杀、盗、婬、妄。也就不至于六道轮回,流转生死,受种种大苦。所以心经上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度一切苦厄者,就是不受流转生死的大苦。将以上我所说的弄明白了,则经上的意思,也就可以迎刃而解了。经上的意思是说:
修十善的菩萨,如能兼修观察的工夫,因观察的工夫,而能如实了知诸法的空无自性,那就好了。以下讲到:
乙字下第十七段,兼修方便。
经上说:
‘方便庄严故,速得成满,为、无为乐。’
方便、为十种波罗密门当中的一种。方者、方法,便者、便宜,有善巧的方法,使自己与他人,在修行脱苦的希望上,能迅速的成就,是为方便。
为、无为者,为、是指有为诸法。有为者有造作营为,是名有为。从众缘而生,有生、注异、灭的四相,这是有为的定义。
无为者,不假众缘,法尔如是,不为生、注异、灭四相之所迁,是名无为。
为、无为乐的乐字,当然是指有为的法乐,和无为的法乐。什么是有为的法乐呢?众生贪著于有为,所以轮转生死,受种种苦。然则、有为还有什么快乐可说呢?要知道修十善的菩萨,由于兼修六度、四摄、四无量心、三十七道品以来,更加上修行观法、能如实了知诸法无性,无性故空。以大慈悲心故,以大方便故,于空性中,建立度生事业,所谓坐水月道场,作空华佛事;修如幻三昧,度如幻众生。不住色、声、香、味、触、法而行布施,不尽有为,行所无事,这一种的快乐,惟有菩萨才能享受到。
无为乐者,无为的法体,本是指的吾人现前一念灵知性体。这一念灵知性体,竖终三际,横遍十方,无始无终,无内无外。菩萨的修行是为这个;诸佛的觉悟,也是觉悟的这个。据他的本体说,就是涅槃;据本体上所能起的照用来说,就是菩提。所谓无上涅槃寂静乐,无上菩提觉法乐。这是无为法的快乐。菩提、涅槃,虽然要假修行才得成办,实际上是自心本具,所以叫无为。经上的意思是说:
修十善的菩萨,如兼修方便的话,就可使有为的法乐,无为的法乐,很快速的成满。所以说:方便庄严故,速得为、无为、乐。
然而究竟什么法是方便呢?这里我举个例子:释尊在世的时候,有一个冶银的银匠,一个洗衣为生的人,这两个人进入佛门,修学佛法。那些前辈大弟子们,叫银匠修不净观;叫洗衣人修数息观,久而久之,一无所成,欲想返俗。释尊知道了,就叫他们二人互相掉换,不久皆修成功,都成了大阿罗汉。因为冶银的人,要镕化银子,必须吹火;而洗衣的人,常常接触不净。所以银匠修数息观;洗衣人修不净观,都很容易成功,这就是方便。
修方便而能使为、无为、法乐速得成满者,这就是维摩经上净佛国土,成就众生的道理。同时也是不住生死,不住涅槃的大菩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