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易经系传别讲 » 易经系传别讲全文在线阅读

《易经系传别讲》上传08章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

关灯直达底部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

言天下之至赜而不可恶也,言天下之至动而不可乱也,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拟议以成其变化。

鹤鸣在陰,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发乎迩见乎远;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

同人。先嚎啕而后笑。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初六,藉用白茅,无咎。子曰:苟错诸地而可矣,藉之用茅,何咎之有?慎之至也!夫茅之为物薄而用可重也。慎斯术也。以往,其无所失矣!

劳、谦。君子有终,吉。子曰: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语以其功下人者也。德言盛,礼言恭,谦也者!至恭以存其位者也。

亢龙有悔。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不出户庭,无咎。子曰: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子曰:作易者其知盗乎?易曰:负且乘,致寇至。负也者,小人之事也;乘也者,君子之器也。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盗思夺之矣。上慢下暴,盗思伐之矣。慢藏诲盗,冶容诲婬。易曰:负且乘,至寇至。盗之招也。

现在再重复一下象与卦:

什么叫“象”?象是象征,象一样东西、一个图案,后世加一个人旁,变成了照像的像。在本章里孔子讲道:“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就是叫做象。

“卦”是什么意思呢?我们老祖宗画八卦,卦是代表一个象征性的意思,代表一种东西、一种情状,代表宇宙万有事物的现象,这就是卦。

无所在无所不在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

“圣人有以见天之下赜”,“赜”就是奥秘。宇宙中有个奥秘,有个看不见的东西、看不见的功能。我们知识上要了解它,并不是眼睛看到了,而是智慧上知道了,这就是“见”。宇宙间那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有一种力量,这种力量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说明它、表示它呢?“而拟诸其形容”。“拟”就是理解到了形而上的复杂功能,当它将动未动的时候,像我们开关电灯,当我们的手摸到这个开关,将要按下还未按下时,亮光将要出来还没有出来的刹那之间,可以说是由这个形而上的能,转变为形而下的万有之用,动而未动那个空、有之间,“而拟诸其形容”。就是这样,了解它那种形象,所以画卦“以象其物宜”,以便大家研究、了解这种卦象的符号逻辑。这个符号代表了万事万物,这就是所谓的“象其物宜”,也可以说是差不多,有一点象,很象的意思。这句话很重要!“是故谓之象”,这样一个卦就叫卦象。

由这几句话,我们就可以理解到:一切的宗教、形而上的道,或都是万物的主宰,同形而下的关系,最高的形容说法,只能达到“象其物宜”,就是说差不多而已,没有百分之百。所以古时释家翻译过来的佛,也可以说是一种卦象。佛就是如来,如来就是代表修道有成就的人。他已经达到了生命与宇宙合一的境界,那就是佛,就是如来。更明白地说,如来就是好像来啦。来了没有?没有来。去了没有?没有去。不来也不去。所以佛家的《金刚经》说:“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是名如来。”

其实,其他的宗教也是一样。你问上帝在哪里?它会告诉你,上帝是无所在,无所不在的。教人听了以为这就是上帝,这就是道。尤其那个神父传教时的表情:啊!万能的主啊!上帝呀……脸仰着,眼闭着,两臂向上张开:啊!无所在!无所不在!那个动作就是“象其物宜”。实际上无所在,根本就不在这里;无所不在,就是说本来就在这里没有动过。那两句话不是说了等于没有说?但是佛也是这么说。其他宗教也是这么说的,大家硬把它套上一个“神”的外衣,已经等而下之了。所以我们老祖宗这个文化,将宇宙最初这个功能的奥秘,变成万有的作用,这中间只用四个字来形容它,大家要特别注意,就是“象其物宜”。

所以《易经》的卦,究竟代表了什么?它是个符号逻辑、通用的符号逻辑、广泛的符号逻辑,可以适用于万事万物。譬如说我们现在日用科学的声学、光学、化学、电学,乃至生物学、遗传学、医学等等一切,始终没有逃出我们老祖宗《易经》的范围。昨天晚上我为了查一个遗传学上基因变化的问题,结果发现终究还是六十四,没有超过八八六十四卦这个范围。当时我看了以后,又是一种感慨。化学的公式,也是六十四位;医药上我教他们画那个跟乌龟壳一样的,也没有超过六十四位,很怪很怪的问题。我们老祖宗怎么知道的呢?但是这些东西,都是“象其物宜”。所以我们算命呀、看相呀、看风水呀,算得最灵最灵的,也不过是“象其物宜”,差不多而已,不会百分之百的。

换句话说,我们今天坐在这里的各位,是不是上个星期上课时的各位呢?上星期的你,是不是今天的你呢?都不是的,因为你分秒都在变。虽然你觉得现在还坐在这里,你还是你,但你已经不是昨天的你,更不是上个星期的你了。《庄子》里就有“交臂非故”的话。两个人对面走来,当他们交臂而过的一刹那,便已经不是原来的两个人了。天地间的事物,分秒之间都在变化。“交臂非故”,手臂这样挥一下,再挥一下,第二次便已经不是第一次时的那一挥了。所以事物的变化,只是“象其物宜”而已,没有真正的相同,“是故谓之象”。好了,如果我们要考试问伏羲氏,为什么要画八卦?答案就是:“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圣人们希望来了解宇宙的奥秘,“而拟诸其形容”,想把它形而上不可见、不可知、无声无象的功能表示出来,“象其物宜”,跟原来的差不多,“是故谓之象”,所以就叫做象。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

大家先要注意这个“断”字的发音,截断的断与判断——法官断案的断,发音上稍有不同。像涨与胀,很多人把涨念成胀,听起来很别扭;断续、断绝的断,与断案、判断的断,略有不同。前者读入声轻音,后者读入声重音。“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挂在卦的下面就叫做“系”,解释卦的话叫“辞”。这是做什么的?是“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因此就叫做爻辞。什么叫做爻呢?爻者交也;爻字是上下两个××,也就是彼此交通的意思。

无是无非的形而上

“言天上之至赜而不可恶也,言天下之至动而不可乱也,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拟议以成其变化。”

孔子在这一段里,把《易经》的卦象,爻象单独提出来研究,已经偏重于人文哲学、人生哲学的境界了。后世研究《易经》有所谓两派六大宗的说法,就是从这里来的。“言天下之至赜而不可恶也”,古人看到宇宙的奥秘,就形而上而言,当然这个奥秘无所谓丑,也无所谓美,也没有什么可怕不可怕,也没有什么神秘或者不神秘。天地间任何事物背后都有这一层奥秘,这个奥秘就是“赜”。对于这个天地间那么幽深、渺远的大奥秘,“而不可恶也”。没有那么烦乱复杂,不必烦心。

人是很怪的,对很多事情的看法,往往会本末倒置。譬如我们的手和脚,实际上,脚比手脏多了——有香港脚、灰指甲、鸡眼……我们对脚,不但用袜子包起来,还要用鞋子套起来,生怕它走路受到伤损。

过去我们老祖母为妈妈包粽子——缠小脚的时候,裹脚布里还要放香粉呢!脚是最臭的(当然它的臭与穿袜子有关,我们暂且不讨论),我们却把它保护得那么好。而我们的五官——眼睛、耳朵……多重要呀!我们却把这么重要的地方,放在外面理都不理;把那最臭的脚、屁股保护得那么严密……那些看不见的,在人的观念里会很脏。所以人的观念,事实上有些是很错误的。宗教家心目中的佛、上帝,是不是那么的圣洁?有没有那么的美好?不知道!但也不见得是丑陋!至于人间的是非、善恶、美丑……那都是人为的观念。形而上没有这些观念,形而上的是无是非、无善恶、也无美丑是平论。但是宇宙的奥秘,是有这个东西——它能善能恶、能美能丑、能是能非。不过,你不能用人的意识去分别它,所以说:“而不可恶也”。

“言天下之至动而不可乱也”。宇宙万物生命的功能永远在动,我们老祖宗早就知道。这个宇宙分秒之间随时随地都在动,它不是静态的,静就是大动,动得太大太大,看起来好似静态。事实上宇宙间没有静态的东西。譬如我们这个地球明明在动,但我们感觉不出来它的动,以为它是静态的。等于我们坐在火车里,不晓得车子在动,只看到外面的景物在动,因为我们本身在动中而不知道,所以“言天下之至动而不可乱也”。动中有静,是人文文化的观念,动中若说没有静,也是我们在感受上所产生的。根据这两个道理,《易经》便懂得人生哲学应用的重要。这是孔子《系传》的偏向,把《易经》哲学导向人生哲学的方向,我们可以叫它人生哲学应用之研究。如果我们不客气地来审查大老师孔子研究《易经》论文的报告,这便是我们对它下的评语。

“拟而后言,议之而后动,拟议以成其变化。”卦象是比较而来的,等于我们拿照相机,看准确了那个方向一照,这就是“拟之”,卦象的作用就是这样。“议之”就是讨论、研究,研究结果才能找出人生行为的法则。“拟议”就是讨论、研究后,把结果构成一个图案,说明宇宙物理的道理、人生的道理,这就是“拟议以成其变化”。所以我们懂了《易经》的象数之学,就可以了解宇宙万事万物变化的道理与奥秘了。

下面孔子引证《易经》的卦辞来加以发挥。

鹤鸣九皋声闻于天

鹤鸣在陰,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

这是中孚九二爻的爻辞。孔子对这四句话,提出了他的心得报告:

中孚  的上卦为巽,巽为风,下卦为兑,兑为泽,合起来为风泽中孚,在《易经》卦序上,为第六十一卦。中庸的道理就是由中孚来的。中孚是由坤卦变来,孔子在这里引用中孚卦九二爻的爻辞,提出了他的心得报告。

“鹤鸣在陰”,鹤在中国大陆东北、西北都有。最近看到大陆的资料,红顶的鹤(顶上是红的,全身是白毛)现在全世界只有九十几只了,大概东北还有几只。鹤是很稀奇的动物,在我们中国是一种长寿鸟,起码活一千多年。有人打坐练气功、练呼吸,道家就有一派是模仿白鹤的。据说鹤的呼吸是在体内循环,究竟是不是这样,要找动物学家问问才知道。白鹤在晚上睡觉时,鼻子是对着屁股的,气在体内顺着任督二脉循环,所以它能够长寿。

《诗经》上有首诗说:“鹤鸣九皋,声闻于天。”大家要注意,我们中国文字的运用,过去是不能马虎随便的。例如形容动物的叫声,鸟是叫、鹤是鸣、龙是吟、老虎是啸、狮子是吼、猿是啼、狗是吠,统统不同。“鹤鸣在陰”,陰是看不见的地方,一只白鹤在看不见的地方叫,鹤叫是很难听到的。鹤的声音有两种,飞的叫“唳”,如鹤唳九霄、长空鹤唳、风声鹤唳,是非常尖锐刺耳的,像打炸雷或者很好的铜锣的声音一样,尤其在高山上听到,那真是别有情味。“鹤鸣在陰”,鹤在看不见的地方一叫,“其子和之”,小鹤听到了便跟着叫,马上就答复了,就是这样的画面。

下面一句“吾有好爵,吾与尔靡之”,我有很好的酒,好朋友你来,我们两人来共饮,喝得醉醺醺的最痛快。这四句话,可以画成两幅图案画。在这里大家要注意,爻辞是周公作的。周公为什么在中孚卦九二爻里,出现这两个图案,为什么要用鹤鸣——用叫的白鹤呢?为什么不用鸭子呢?如果用“鸭鸣在水,其子呷呷之”,可以不可以呢?也可以啊!为什么一定要“鹤鸣在陰,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呢?我们现在把它一齐改成“我有好酒,格老子与你喝之”,可不可以呢?好像也可以。

假设我们画一个卦象,白鹤怎么从这个卦象出来呢?我们看中孚  就知道了。中孚卦的二三四爻就是震卦,说卦震为“鹄”,“鹄”是古鹤字,这就是二爻鹤的卦象。第二爻这只鹤是公鹤呢还是母鹤?便要大家来判断了。答案是母鹤,不是公鹤啊!为什么呢?“鹤鸣在陰,其子和之”,我们在乡下就可以看到了!母鸡一叫,一群小鸡就来了;公鸡再叫,小鸡也不理它。同样地,母牛一叫,小牛便也跟着叫了,母牛跟小牛会对叫,尤其是天黑要归圈的时候。所以“鹤鸣在陰,其子和之”,你可看出母性的慈爱,不要把它当成公鹤,而且这只鹤不是飞的鹤,是躲在山背后、树背后或者看不见的地方。小鹤呢?还站在山岗上,听妈妈一叫,“其子和之”,便跟着叫了,而且向妈妈那里跑去。如果是牛叫呢?小鸡也不会和之,小鹤也不会和之。这个“和”的现象,出现在卦象的什么地方,将来我们研究到中孚卦的时候再研究。“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跟着这个画面,就可以了解到《易经》的人生境界了。我有好酒,好朋友来,我们一起喝;我有好东西,请大家来吃。这是《易经》中孚卦,孔子在这里把它引用到人生哲学上去了。

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发乎迩,见乎远;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

孔子五十岁才研究《易经》,在《论语》中讲道:“假我数年,五十以学《易》,亦可以无大过矣。”孔子说,如果我能多活几年,把《易经》研究透彻了,也许我一生便不会再犯错误了。在这里孔子了解了一个道理,从这个卦象里头,再加上周公的爻辞,他懂得了人生的境界,一个人的言与行是最重要不过的。所以他前边说,一个君子在他的家里——“居其室”,如果讲出一句对的话——“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当然这个君子不是现在这个君子,他们在广播电视台随便说也不负责,在议会讲话也可以不负责,现在的民主时代可以随便讲而不负责的。所以这种人不是君子。如果是君子的话,不要说议会,就在自己家里随便讲一句话,“善,则千里之外应之”。不要认为,一句话没有什么,可以随便说,任何一个人讲的一句话,影响都是非常之远大。

譬如说父母喜欢随便说“他妈的、格老子”,搞惯了,儿子便也会不知不觉地“他妈的,格老子”了。所以“君子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现在拿物理科学来讲,我们动一个思想、动一个念头,人在头顶上所放的光就不同,可以用照相机照出来。坏念头是黑光,好念头是白光,各种心念所放光的颜色都不同。换句话说,我们说话的声波,在虚空中是不会消失的,可见言行之可怕。“况其迩者乎”!何况近的地方呢!

“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这外违之,况其迩者乎?”当然,像我们这样平平凡凡的人,所影响的还小,如果一个做领导的人,那怕是部队里边的班长,或者带领工人的领班,都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要说得到做得到,做到了再说。这些都非常重要。所以孔子说:“言,出乎身,加乎民。”读古书这个“民”字,不要把它当老百姓看。依现在白话文的意思,可以解释作人类或者他人。如果读古书常把“民”字作老百姓看,那你的古书便读错了。古人这“民”也可以说是个代号,也可以说“言出乎身,加乎人”——一句话出乎自己,但是影响的却是对方。

“行,发乎迩,见乎远”,自己的行为,尤其是当领导的人,现前的行为,“见乎远”,它的影响都很久远。因此孔子说:“言行,君子之枢机。”天主教枢机主教的枢机,就是从《易经》这个地方出来的。什么叫枢机?枢机就是机关、中心,开关的中心。言行是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开关一动,就关系一生的光荣。所以君子的一言一行,可以“动天地”。言行如此之重要,“可不慎乎”?能不谨慎小心吗?

孔子引用中孚九二爻的爻辞,来解释人生哲学,说明一个人的言行对社会人群,有如此之重要。

下面孔子又引用同人九五爻的爻辞,来探讨人生哲学的问题。

先闹后笑

同人。先嚎啕而后笑。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同人”也是卦名,是由天  火  两卦组成的,叫天火同人  。明朝有一幅名画,画得大地都是火,山林也烧起来了,现在还存在故宫,就是天火同人的卦象。“先嚎啕而后笑”,是同人九五爻的爻辞。九五爻的位置很好,是帝王的位置,不能再高了,再高就是太上皇了,那就完了,无路好走了。九五爻得其位、得其时。拿卦来讲,每一卦的第二爻、第五爻都是好的,什么道理呢?第二爻为内卦的三爻之中,第五爻是外卦的三爻之中,所以人生一切最好的就是得其时、得其位。位就是空间,宇宙间的一切,脱离不开时位,不得时位,什么都没有用。这里所谓的时,意思就是运气。光有运气,没有位也不行,等于人家请客吃饭,请帖上请到你,你跑错地方了,那个房间没你的座位,照样吃不到东西,所以不但要得其时,还要得其位。同人卦九五爻,得其位,可是周公的爻辞是“先嚎啕而后笑”。像我们看到老朋友,大声地叫起来,然后两人相抱在一起就跳起来,又叫又笑,就是这么个现象。所以学《易经》最好会画漫画,每一个故事的卦象,都把它画下来,便又是另外一番境界了。

我们学《易经》看一个卦,要从多方面去看它。譬如这个天火同人卦。一提到天火同人卦,便要马上想到它的综卦是什么?错卦是什么?至少综卦错卦要知道。交互卦又是什么?乃至交互卦的错综复杂又是什么?每一卦、每一件事情、每一句话、每一个现象一来,便要多方面去看它。过去常说的八面玲珑还不够,学《易》的人要有十面的观点。因为观点不同,立场就不同,角度不同,观点就两样。这是大家要注意的。

同人卦的错卦是什么?综卦是什么?一提到同人就知道了。这样一来,你的卦就很熟了,习惯了你也就用不着看卦啦!乃至把方位也搞熟了,讲一句,你就知道那个方向了。同人的错综卦是:

天火同人  错卦 地水师  。天火同人  综卦 火天大有  。

同人卦的错卦是地水师,由于立场相对,观点也就两样,现象也就整个变了。所以一个长官的看法,与部下的看法绝对两样,父母的观念与子女的观念也不同。这不是代沟,我国没有代沟这个名词。由于立场两样,观点也就各异,中间没有什么沟不沟的。这是一般人跟着外国人乱讲,这只是角度问题,不是代不代、沟不沟的问题。

所谓错卦的道理,就是立场相同,目标不同,两个观点的方向不同,经纬度不同。譬如我们两个人都是股东,但两个人利害关系不同,对外想公司发财,这个立场一样,发了财以后就不同了。

同人卦对面的错卦是什么?错就是交错,这个里头是非复杂就来啦!同人卦的错卦是地水师。地水师的错卦又是什么?综卦又是什么?一个卦一来,要这样十面地去看,才能了解每一个卦进行中间的各种变化。譬如你做生意,公司开始时,所有的股东大家观念一致、决心一致。但当公司一旦发了财,到了年终的时候,大家肚子里有个机器,你动你的脑筋,我打我的主意,大家就有问题了。像公司的职员,刚进到公司来,你把他录用了,开始时非常感激,慢慢地认为是当然,后来便感觉是应该,最后便格老子我给你卖了命,你对我还这样,便成了仇恨。这是人生的几个阶段,是确定的。无论人或事,到了某一阶段,他的内部便要起变化了。

所以我常常想,《易经》不要学,学了《易经》、学了佛,学通以后便成了废人,什么事情一来便知道它的结果了。出门可能摔跤,我干脆就不出门了;坐电梯晓得电梯要停,我干脆爬楼梯吧!常此以往,这个人就废掉了!所以我说学《易经》、学佛这种事,劝青年人不要干,而且进去了爬不出来的,越学越有味道,可是学通了以后,便成废人了。最好是学到一半,然后觉得其味无穷,感觉自己学问还好得很呢!

君子之道

《易经》的学问错综复杂,我们研究《易经》,每一卦都要搞通。现在孔子所提出的,是同人卦第五爻的爻辞。刚才讲过同人卦,“先嚎啕而后笑”,孔子说这现象是形容什么?“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这是讲君子之道,不是讲小人之道。所谓君子与小人的差别,没有绝对的界限。君子随时可以变成小人,小人有时候也会有君子之道,所谓盗亦有道。以此道理来看,世界上哪个是好人,哪个是坏人,是很难分别出来的。好人有时会很坏,因为好人那个好太好了,好得让你受不了,比坏人还令你难过。因为他是个好人,很固执、很呆板。这时候你叫他转弯,他转不了弯的,那比坏人还难办。所以古人常说,宁可用真小人,不敢用假君子。假君子比真小人还要难处,真小人还好办。所以君子与小人是卦中的代号,好与坏很难辨别。不像小孩子们看电视连续剧,好人、坏人,一看就知道。我们只能从他的言行中去辨识理解了。

孔子对君子之道所下的断语是“出、处、语、默”四个字。真正人生的问题就是出、处的问题,古人常说,人生最难的是出处问题。尤其是在动乱的时候,政争激烈的时候,你出不出山?这一步很难。出处问题是人生的第一步,看你怎么站。人生第一步很难啊!这要有高度的智慧才行。我们研究三国诸葛亮的本传,知道曹操也在拉他,东吴也想用他,很多人都在拉他,但他却高卧隆中不出来。第一步看准了再站出来,这就是出的问题;不对了便回去,这便是处。所以君子之道的出处,该进该退?该说不该说?不该说时一个屁都不放;该说的时候虽千万人吾往矣!丢了性命也不在乎,非讲不可。所以语默之间、出处之间,都是相对的。这就是错卦、综卦的道理。

出处问题太难了!孔子只讲了八个字:“或出或处,或默或语。”“或”是假定之词,假定应该出来,或不该出来。像现在竞选民意代表,应不应该出来竞选?这中间作决定很难,就是或出或处,或默或语的问题。下边孔子讲出一个道理来了。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这两句话,小孩子们都会说,就是出在这里。只要两个人同心协力,“利”不是利害的利,是锋利的利,像刀子那么快、那么利,连黄金都切得断。所以团结同心共事业,就是同人卦。后世为了加强它的意义,就把同人的人,改为仁义的仁,所以我们现在把同事也叫做同仁。

比如股东合伙做生意,二人同心,其利就断金,相反地不同心就完了。尤其是夫妻呀,朋友呀,两个人利害相同,同心协力,什么困难都可以克服。所以“同心之言”,同一个思想,同一个观点的话,“其臭如兰”。这个臭不是香臭的臭,不作形容词讲,臭就是味道。同心之言,那种味道像兰花一样,永远清香的。这也就是形容同人卦九五爻的爻辞,“先嚎啕而后笑”的境界。“先嚎啕而后笑”,也是形容人快要冻死的情形。到了北方冬天下雪,假使两个人走路,一个人衣服穿得少,冻得他发抖,大声“嘎……”地叫起来,你赶快要准备了,甚至你可以帮助他,把他掐死也可以,因为他就要死啦!他的样子看到好像在笑,实际上是冻得他神经都在发抖。冻死的人都是笑面孔,这是常识。这个现象,也是物极必反,高兴到极点会哭,伤心到极点没有眼泪会笑。大家观察精神病人,有了这种情形就很严重,几乎没有办法救了,除了药师佛来。孔子以同人卦这一爻的爻辞,作了以上的引伸。

孔子《系传》,我们现在看它是一篇一篇的,当时孔子《系传》的写法,等于我们现在写白话文一样,一条一条的。他研究到某一个卦象的时候,发现了一种原理,便把它记录下来,后人加以整理,便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争白茅的战争

初六,藉用白茅,无咎。子曰:苟错诸地而可矣,藉之用茅,何咎之有?慎之至也!夫茅之为物薄而用可重也。慎斯术也,以往,其无所失矣!

“初六,藉用白茅,无咎”,这是大过卦初爻的爻辞,大过卦是由兑、巽两卦而成,即泽风大过  。泽风大过的错卦是山雷颐  ,没有综卦。这一卦上面是海洋,下面刮着大风,如果画成一幅图案,第一笔先画一个大地,再画一个湖沼,山上刮着大风,就是这样。这一卦周公的爻辞是“藉用白茅”。藉就是借,古人过年送朋友一块年糕,下面拿些干净的稻草垫起来,下面的稻草就是藉。“白茅”是长在水边的一种草,根细长,白色有甘味,长江一带,尤其湖南、湖北最多。

在我国历史上,白茅曾经引起过战争,就是管仲与齐桓公的事。当时齐桓公想侵略南方的楚国,主要是想藉此测试一下自己军队的作战能力。于是齐国便出兵去攻打楚国。在当时来说,齐国是师出无名的。借用现代的术语,齐国是违反国际公法,没有理由来发动战争的。可是管仲心里有准备,齐国军队到了楚国边境,楚国当然派部队迎战,便质问齐国为什么不遵守盟约,发动战争。像现在的两伊战争一样,违背了国际间的和平条约。管仲一看楚国军队 的训练、装备、战力都是第一流的,没得话说,便见风转舵地说:第一,我们出兵是因为你们楚国不尊重周天子,不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中央政府每年祭天所用的白茅,是来自你们南方的楚国,你们已经好几年没有进贡这个东西了,因此,齐国代表中央政府来惩罚你们;第二,周朝的天子出巡到了南方,死在楚国边界上,楚国对此事要负责任(事实上是被楚国谋杀的。当时这位天子渡江的时候要坐船,楚国用胶作了一只船,到了中流,胶遇到水融化了,便把周天子淹死在江中。这事是楚国人干的。但是因为死无证据,这件谋杀案便成了历史上的疑案)。管仲拿这两件事情作借口,代表周天子伸张国际正义,来惩罚楚国。楚国答复说:过去几年因为白茅生长得不好,所以不敢进贡,今年生长得很好,应该要进贡,这是小事。至于周天子,他是死在长江里,你问我们,我们问谁呢?“问之水滨可也”,你去问海龙王好了。换句话说,是长江里头的水把他淹死的,你们去问长江里头的水好了。说得管仲没有话说,就撤兵回来了。

现在来看孔子的报告,“藉用白茅”,送礼用白茅垫底,是我国古代的古礼,古人的祭祀要用白茅,“藉用白茅”的道理在此。

大过卦是一个很不好的卦,假使卜卦卜到大过,这可是很糟糕的啊!做生意如果卜得这个卦,是一定要赔本的。这是个倒楣卦,倒楣得很。如果动爻在初爻的时候,“无咎”,还没有问题!不会很坏,但也不是顶好。如果你谈恋爱卜到这个卦,婚姻是无望的。但是你写卦信给小姐,“无咎”——没有关系,小姐也不会骂你的,就是这样。不过各位要知道,孔子讲过卜卦卜到无咎的时候,要怎么办?孔子说:“无咎者,善补过也”。要反省自己,不要责备他人,一切的过错,多作自我检讨、反省自己,不要只知责备别人。各位也不要看到《易经》说“无咎”,便认为是没有问题,错了!“无咎者,善补过也。”所以学《易经》,这些地方都要注意。

孔子研究大过初爻,对人生处事问题的看法是:“苟错诸地而可矣,藉之用茅,何咎之有?慎之至也。”苟是假使,错就是安置。孔子说,假使是很好的东西,摆在地上也可以,何必要垫底呢?等于现在送礼还要用包装纸,往往看到很小一个礼物,用包装纸包了好几层,这不是一种浪费吗?所以真正好的东西,不必再垫底了,“藉之用茅,何咎之有?”本来摆在地上也可以,为了特别特别小心保护这个东西,下面还是用白茅草垫底,免得它破损了,这个当然也可以,没有错呀!这个卦象就是如此。

他的道理是什么呢?就是教人做人做事要谨慎——“慎之至也”。要小心、小心、特别小心。他说:“夫茅之为物薄,而用可重也,慎斯术也,以往,其无所失矣!”孔子说,白茅这个东西,是草嘛!没有什么了不起。虽然是一些草,但是用得得当的时候,这株草便是宝了。这里我们懂了一个道理:天下事没有哪样叫好,没有哪样叫坏,也没有哪个人叫对,哪个人叫不对的;只要用得对,即使一株茅草,也能得到重用。所以一个人一生做事,随时要谨慎小心——“慎斯术也”。“慎”也是个手段,道德也可以说是种手段,但是宁可用“谨慎”这个最好的手段,不要用别的手段,“谨慎”是最好的手段,也是一种方法。“慎斯术也”,如果能谨慎小心来处世做事,“以往,其无所失矣”,永远不会有过失。换句话说,不要莽撞,不要随便,不要主观,不要存在成见,尽量地小心,不要像大过卦一样,一个不对了,以后错误就非常大了。可是尽管有那么大的错误,只要加以谨慎小心,便不会有更大的过失了。

记得年轻时候,看到一些年轻军官们意气风发,一开口便说拿破仑字典里没有“难”字。当然这是个形容词,拿破仑也没有字典。我问他们是真的吗?他说是呀!我说那么结果呢?拿破仑是成功了呢?还是失败了呢?因为他这样,所以才失败了。你的字典应该有难字才对。那句话表面一听好像很有英雄气概,那是狗屎,拿破仑字典里没有难字,拿破仑成功了吗?项羽的字典里没有“仁”字,项羽对了吗?所以不要瞎扯,有些话是不能随便听的,要“慎”,要谨慎才会“无咎”啊!

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

劳、谦。君子有终,吉。

这是谦卦九三爻的爻辞。谦卦是地山谦  ,山最高了,但它却处在平地的下面,而这块平地呢,却又在山顶上。谦卦的道理就是这样。你到了最高处,就要平实,不要认为自己高,这就是谦的道理。所以地山谦,山最高,像昆仑山、喜马拉雅山顶,那多高呀!但是高有什么用呢?高要能下才好。山顶上面是平地,意思就是:最高处要是最平凡的,最平凡最恭下的就是谦卦。《易经》八八六十四卦,没有大吉大利的卦,每一卦都是有好有坏,找不出哪一卦是完全好的。勉强说只有一个卦,就是谦卦,六爻皆吉。全部《易经》你懂了,不要学了,只学一卦就行了,那就是谦卦。万事退一步就叫谦,不傲慢就叫谦,让一步就叫谦,多说一声谢谢、对不起,就叫谦,谦卦六爻皆吉。除了谦卦,其余的卦,有好就有坏,有吉就有凶。现在孔子研究的是谦卦九三爻。我们看到谦卦,先要知道谦卦的错卦是天泽履  ,谦卦的综卦是雷地豫  ,这对将来学象数会很有帮助。

现在大家看谦卦的卦象:九三爻下边是两个陰爻,上面三爻也是陰爻。等于一个比方,在一个孤岛上,某一家人有个老太太带了五个女儿,没有一个男孩子,忽然外边飘来一只小船,小船上有个男孩子,这个男孩子到了这个海岛上,便等于一块宝了。这个爻就是这样,一群陰爻之中有这么一个陽爻,真是高高在上。假设在这个世界上,真有这回事,这个男孩子就春风得意了吗?不要高兴得太早,这是要你命的。换句话说,假设这个孤岛上有五个男孩子,忽然来一个女孩子,这五个兄弟要打架的,说不定还会杀人呢。这个时候,这个女孩子在这五个男孩子中间,虽然被捧得高高在上,但也很难有自处之道。因为人都是被人捧坏了的,当台下句句喊万岁的时候,就是要你命的时候。所以“劳谦”懂得这个道理,谦卦到了九三爻是最好的境界,但是上面有个“劳”字,你随时随地自己要劳苦,随时随地自己要小心,要勤劳、要努力,这是谦卦的卦象。内心要谦虚,要小心谨慎,要后退。因为谦卦的错卦是履卦,履就是行动,所以一切行动都要特别小心才行。

孔子说,怎么样才能做到大吉大利呢?“语以其功下人者也”。自己的功盖天下,自己却不以为功;德在人间,一切都在帮助他人,自己不以为自己是在帮助人家,认为这都是应该的。能够做到这样,才能达到“劳、谦,君子有终,吉”,大吉大利的境界,这就是圣人境界。一切宗教教主所说、所做的都是这些。耶稣钉死在十字架上,他说为世人赎罪。佛的大慈大悲: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这都是劳谦之卦。

有终的君子

谦卦反过来就是雷地豫卦,豫就是悠哉游哉。谦卦不小心便靠不住,所以周公对这个卦辞下的定义是“劳”、“谦”。大家要注意,《易经》的用字是一个字一个定义,劳是劳,谦是谦,“君子有终”,这样子小心谨慎,才会有很好的后果。“吉”,才能够大吉大利;谦而不劳,劳而不谦,都不会大吉大利的。这是孔子解释的,什么叫做劳谦。

子曰: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语以其功下人者也。

不管做人或者做事业,当一个平民老百姓或当个老板、当个领袖,要“劳而不伐”,就是有功劳自己却不傲慢。

我们有几位老朋友,身为上将,年高德劭,但却丝毫没有矜持傲慢的味道,我常比他们为郭子仪。郭子仪福禄寿考俱全,是当时朝野中外都非常敬重的人。但是你要研究到郭子仪的一生,那就是“劳”而“谦”。他是四朝元老,后来安禄山造反,唐明皇逃难,唐朝的天下已经完啦,是他一手把它扶起来、把它救活的。照这种情形看,皇帝对郭子仪既敬且怕,天下是他打下来的,他不叫你做皇帝,明天你就要交班,就有这么严重。所以很多人替皇帝出主意,要皇帝收回郭子仪的兵权,免得郭子仪造反,对皇帝不利。于是皇帝就下命令,要他把兵权交出来,他马上照办,统统交了,等于现在的退伍还乡,不带一个干部,只带了几十个老弱残兵,回去种种菜、养养鱼,国家的什么事都不管不问,甚至连电视、报纸也不看(这是笑话)。等到天下有事情,西羌造反,什么人都挡不住,皇帝叫他出兵,他一个兵也没有,但他一接到命令,换上军装,带着那些老弱残兵上马就走。一路走,一路收容散兵游勇,只要有只手、有条腿的他都要,就这样一路收容,编成了部队。当他把敌人打平了,皇帝叫他下来,他就把兵权交下来回家,还是那几个老弱残兵跟着他。

郭子仪是武进士出身,是经过考选录取的,可以说是正规班毕业的,很知道分寸。后来皇帝身边的太监妨忌他,挑拨皇帝下令把他父亲的坟墓都挖了,他都知道。后来连皇帝——唐明皇的孙子唐代宗——见了他,都不好意思地站起来向他道歉,不该挖了他的祖坟。郭子仪说:“陛下不要难过,我带兵几十年,我的部下挖了人家的祖坟不知道有多少,我想我这个是报应,不要管他是谁挖的了。”当然他也很痛心,但他就那样大量——“劳”、“谦”。不过,他讲的也是真的,一个再严格的将领,带了几十年大军,军队做了多少伤天害理的坏事,挖了人家多少坟墓,这不就是果报吗?所以他说:请陛下勿以为意。实际上是皇帝跟太监商量着去挖的,他都清楚。因为“劳”、“谦”,所以他能活到八十多岁,福禄寿考,历史上找不出第二个人。他是真正做到了“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一生对国家有那么大的功劳,自己决不认为有功劳,至少不作自我表现,所谓“天下和尚不吃荤,肚子里有素(数)”,他不自我表现而已。所以孔子说:“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这是成功的条件。

以功下人大吉大利

“德言盛,礼言恭,谦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

“德言盛”,什么叫德呢?德就是盛。等于说我本来很有钱,跟穷朋友在一起,不但没有炫耀的样子,好像还忘记自己有钱一样,这就叫作德。如果自己真正穷得连一毛钱也没有,跟穷朋友们在一起,你跟人家一样穷,你若说能包容人家,那是开玩笑!那不是德,那叫作缺德。德是一切都高过人,而自己不认为高,表现得跟别人一样,这就叫作“盛德”。

“礼言恭”,这个礼不是敬礼的礼,不是看到老人便很恭敬的礼。这个礼是指自己对某一件事情、对某一个人,从内心发出来真正恭敬的那种至诚。所谓“恭之谓已,敬之谓他”,自己对自己要求严格,约束自己、管理自己、要求自己、庄严自己,这就叫作恭。恭是恭已,敬是敬他。所谓礼,什么叫礼?“礼言恭”,对自己要求严格。“谦也者”——什么叫谦?“致恭以存其位者也”。一个人到了某一个位置,要绝对地恭敬自己、管理自己,要求自己要严格,所谓严以律已,宽以待人。严格地责备自己,但要能够宽厚地待人,对人家要多多原凉,这就是恭敬的道理。有了此等盛德,当然就是“能存其位者也”,他的德业的位置,永远是得以保存的。这也就是说,有良好的开始,也有良好的结果。

下边又一卦,是乾卦的上九爻,到了顶的一爻。

高处不胜寒

亢龙有悔。

“亢龙”,是像一条龙飞到高空。等于我们现在看美国的人造卫星,不准备收回的那一颗,很远很远的那一颗。亢者,高也,“亢龙”,就是太远太远,很远很远的龙。“悔”不是后悔,是毛病的意思。这是乾卦上九爻的爻辞。人的地位不要太高,太高了便“亢龙有悔”啦!过去我曾经讲过,袁世凯想做皇帝,他的第二个儿子不赞成,但没有办法反对他父亲,只好作诗来讽谏。他说:“遽怜高处多风雨,莫到琼楼最上层”,袁世凯看了很生气,便把他关起来,等于慈禧太后关光绪一样,把他软禁起来。“遽怜高处多风雨,莫到琼楼最上层”,也是引用苏东坡词“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的道理,这就是“亢龙有悔”的境界。地位到了最高处,高得没有办法再高了,便是最难处,等于做生意赚钱到某一个程度,赶快要放手。道理在哪里?放条路子给别人走走,不放条路给别人走,有一天人家也会把你挤死的。

“亢龙有悔”,孔子的看法如何呢?

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人到了最高处的时候,便没得位置坐了,所以菩萨只好钉在壁头上。尧舜禹汤……国父都是如此,没有位置,只有挂在墙壁上。到了这个位置,太高了,上帝、菩萨、国父……太高了,“贵而无位”,都没得位置坐。“高而无民”,高到最后,别人不敢跟你接近了,谁的话你都听不进去,这样下面便没有群众了。因此,“贤人在下位而无辅”,人才遗落在下,而你的左右旁边,反而没有真正的人才,在你左右的都是马屁虫,连君子也都变成马屁虫了。

大家不要以为马屁虫都是小人。有时候,君子也要当马屁虫,因为你地位太高了。假使你活到两百岁,谁还敢不叫你公公呀?实际上也不能不叫你公公呀!天天公公,这里公公,那里也公公,后天你就拱拱啦,被人家“供”啦,就“供”到土里去了。到了这个位置,就这样可怕!所以“琼楼玉琮,高处不胜寒”,那是必然的。到了这个境界,就是“亢龙有悔”,自己就要清楚,所谓“动而有悔也”,人到了太高位,就会“动而有悔”。

有时候想想自己这一生,也满奇怪的。年轻的时候,一出来所交游的,不但学问好又年龄高,虽然人家都以老弟称我,自己还并不以为然。表面上我虽是很恭敬,但心里头也不免存着“老前辈的学问,也没有什么不得了”的意识。有一次问我的老师——他是前清的进士,我说:“先生!我这篇文章怎么样?”先生说:“好啊,不错啊。”我说:“假若我跟老师生在同时,跟先生一起去考试,是否也可以考个进士?”先生说:“嗯!没有问题。你在当年考个进士没有问题。”结果我讲了一句不应该讲的话,现在想想还很后悔。我说:“先生,我想我也没有问题。”这句话在你们现在年轻人讲讲,似乎没有什么,那时候我们来讲,是很不应该的。下来以后心中很难过、很不安,以后每想起这件事,心里就难过、就脸红。当然先生很爱我啦,先生听了我的话,说:“你这个人是可以傲慢的,可以傲慢的。”实际上我下来真后悔。他已经讲了我没有问题,自己还要加上一句“我想我也没有问题”,你看我这个年轻人多过分!

记得我二十一岁便留了一撮胡子。那时唯恐自己不老,被人家叫一声“你们年轻人,你们小孩子”,心里便很难受、很不以为然。因为我从小就坐上位,上位坐惯了——“亢龙有悔”。现在恨不得常居下位。所以我一进来,你们诸位都站起来行个礼,我一身汗毛都竖起来了。真的。绝对不假!人到了这个时候,一点味道都没有了,笑话也不能讲,玩也没人玩,“亢龙有悔”。你们年轻人注意,位高了、年龄大了,就是“亢龙有悔”。人千万不要把自己变成高位,要变成最平凡的,最平凡的才是最难得的。这就是我对“亢龙有悔”的结论。

为历史背黑锅的女人

这一章是孔子将《周易》上经里几个卦的爻辞,提出他的心得意见,拿来讲人生哲学的。前面我们讲到“亢龙有悔”,孔子对这一爻的意见是:“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我们拿平民老百姓作比方,这一卦的意思,似乎就是指退休的人而言。我常常想,退休的人,做了一辈子官,或者当了一辈子公务员,退下来便会感到很苦恼。但是古人相反,他们退下来,认为是过舒服日子的,因为他们把做官跟读书连到一起了。地位越高,家里的书房越大。男人一下朝回来,换上便服,除了跟家人子女稍稍谈几句话后,便进了书房,太太孩子都不进来了。等于皇帝进了御书房,连皇后都不能进来看的。女性也一样,进了闺房,有她的事情。所以说,古人一辈子都跟学问连在一起,读书、写字、作诗……忙不完的事。现在人一退休下来便非常寂寞,因为自己一无所长,不晓得自己干什么好。未退休以前,除了上班、签到、打卡、开会、应酬、吃饭以外,一无所本,又没得学问,这就很困难了!所谓“亢龙有悔,贵而无位,高而无民”的道理,就是如此。

这就是“亢龙有悔”的境界。地位越高,痛苦越多。

就政治团体讲,这个乾卦在古代就代表帝王、代表领导者。一般称皇帝为九五之尊,即指乾卦的九五爻而言。因为九五爻在上卦之中,是最好的位置。到了太上皇就惨了!自古以来,政治权力就是一大问题。我们研究人类这种心理,年纪越大,权位越不肯放。等于有钱的家庭,有了财富,有了成就,到了年纪越大,说交给子孙,死都不干。

所以孔子研究人生的道理说:人在少年,戒之在色。这个时候,喜欢谈恋爱。到了中年,戒之在斗。这个时候,喜欢争气、争事业。到了晚年,戒之在得。“得”是什么都想抓住,尤其到了老年,觉得前头有限,后虑无穷,没得可靠的人!别的已没得抓,只想抓权力、抓金钱,这是很可怜的。我们历史上很多帝王,研究他们的心理,就是这样。像唐明皇是大家较为了解的,其他的皇帝大家较不熟悉。唐明皇年轻的时候,很太保、也很有味道;好玩,也有气魄。他很年轻便起来把韦皇后——武则天的儿媳妇推翻了。唐明皇废掉了韦皇后,后来他就自己登基,为唐玄宗。

唐玄宗年轻时政治手段很高明,跟唐太宗一样。但是到了晚年,却把国家政治搞得一塌糊涂,大家都归罪于杨贵妃,其实杨贵妃、西施,都没有那么坏,可以说不应该负历史上的责任。这些跟她们都没有关系。皇帝们的昏聩,决不是杨贵妃、西施让他们昏聩的。这里边历史的道理很多,可以说杨贵妃、西施,都是背了历史黑锅的人物。

昨天有位老朋友来,谈起清兵入关时的陈圆圆,认为她真是祸水。陈圆圆是江苏常州人,这么一个女性,影响了明朝以后三百年的历史。吴梅村有诗形容:“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红妆照汗青。”很多人认为陈圆圆是历史上的祸水,我认为陈圆圆是个很了不起的女性,最高明的是她的晚年。在昆明我去看过她出家的地方,那个园林很清雅。她也晓得最后吴三桂不对,这还不算稀奇,她把李闯的一个部下,姓刘的大将抓到手里,然后还说服吴三桂不杀他;不但不杀他,还把他放走,而后还使他心悦诚服地听吴三桂的命令。可见陈圆圆的本事有多大,这个女人实在不简单。后来她又想到吴三桂的做法一定不会成功,也就出家当尼姑了。陈圆圆未出家前,吴三桂太太死了,又讨了一位正太太。这个女人极不讲理,又妒忌又霸道,吴三桂姬妾都受不了她的虐待与折磨。只有陈圆圆不但能与她相处,而且相处得十分融洽、十分亲切,并以姐妹相称。就凭这几点就可知道陈圆圆的能力了。她以一个弱女子,能影响明朝以后三百年的历史,这是大家所没有体会到的。这个道理说明吴三桂呀、唐明皇呀,乃至于吴王夫差呀,他们的坏,这个责任并不一定是要陈圆圆、杨贵妃、西施等几个女人来承担的。这是不公平的,应负责任的是他们自己。不过最可怜的还是唐明皇,郭子仪平了安禄山之乱,复国之后,唐明皇便当了太上皇。一当了太上皇就惨了!一切权位都交给了儿子,自己便郁郁而终了。

大家要知道人的心理,一个资本家不敢把财富交给后代,权位也是这样。我经常跟几位在位的老朋友们讲:你们要注意呀!权位就是魔鬼,没有到手以前,这个人很好,一旦到手了以后,便会着魔的。有一位朋友听了以后,一拍桌子就跳了起来说,你这话真对,一点也不错!他引经据典地指出,有些人权位没有到手以前,还满好,还很可爱,一到了手便像着魔了一样,六亲不认了。这种地方大家要多作检省和修养。

此外,权位很难交下来的另一个原因,就是有权位的人,尤其到了年龄大的时候,总认为年轻人的经验不够、能力不够、思想不成熟,所以不敢放手、不敢把权位交下来。但是不敢交下来的后果也是很惨的,造成了历史上多少的悲剧。

亢龙有悔的人

我们看历史上的皇帝,所谓“亢龙有悔”,就是当太上皇的境界。清朝的乾隆皇帝也是一个。乾隆活到八十几岁,最后把皇位交给他儿子嘉床,结果也很惨。唐明皇用错了人,用李林甫当宰相。乾隆用了一个最得意的人,叫和珅(不是和坤,一般人都把珅弄错了,当成乾坤的坤)。和珅很坏,他贪赃枉法是历史上有名的。乾隆一死,嘉庆先把和珅抄家,抄出他家的财富,比皇帝宫里的财富还要大、还要多,可见他贪污多厉害。乾隆知道不知道呢?绝对知道。有人就对乾隆讲,和珅那么坏,为什么还要用他?乾隆说:你知不知道,你们总要留个人陪我玩玩嘛!这句话讲绝啦!将来各位做了大臣,一定要在皇帝身边弄一个小人。因为皇帝也有些上不了台面的私生活,只有这种人才能去替他办。他如果找包公,那还了得!如果皇帝听说西门町有部黄色的影片上演,想弄来看看,包公一定跪下谏诤:“臣期期不敢奉诏”,那多没趣!如果告诉和珅,那他会做得比皇帝想象的还要周到,包君满意!你说皇帝怎么会不喜欢他?因为在位的人有时候会很苦,所以乾隆才说,你们总要留个人陪我玩玩嘛!意思是说:你们不要都讲他,我知道他坏,可是你们都太好了,那怎么陪我玩呢?和珅这种人,在历史上叫做弄臣。

唐明皇逃难到四川的路上,骑在马上,在蒙蒙细雨中,听到马铃铛的声音,那种凄凉味道,不是一般人所能想象的。慈禧太后逃难,虚云老和尚跟在后边,看到慈禧太后饿得那个样子,内侍去民间弄些红薯给她吃,慈禧太后见到红薯便口水直流,真是一毛钱也不值,什么皇太后不皇太后!人都是一样。当年唐明皇幸蜀,骑在马上自己在叹气,怎么会弄成这么个样子!当时高力士跟在旁边(高力士是个忠臣,是一个很好的宦官。大家不要被小说家骗了,高力士为李白脱靴,这是小事。)听到了,说:“皇上,这还不是怨你自己。”唐明皇问怎么说?高力士说:“谁叫你用李林甫做宰相呢?”唐明皇在马上一叹说:“李林甫这个小子,我晓得他会搞成这个样子的。”高力士说:“皇上,你也知道他坏?”唐明皇说:“怎么不知道呢!”高力士说:“他坏,为什么还要用他?”唐明皇说:“哎呀!这你就不懂了。现在再找一个像李林甫那样坏的还找不到呢!”一句话说明了人才难求呀!我们看历史不懂,很多人看历史都不懂,人才最难,天下就是合意的人才难找。等于一个人喝好茶一样,个个都会泡茶,泡得呷着舒服的很少。所以我不是不知道他坏,但是现在再找一个像李林甫那样的人才还没有呢!说到这里我们想到清朝有一位名士叫郑板桥,也是一位才子、一位高人。有一首诗写得很好,他说:

南内凄清西内荒,淡云秋树满宫墙。由来百代名天子,不肯将身作上皇。

郑板桥为什么要写这首诗呢?因为他看到乾隆当了太上皇,他有所感慨。第一,感慨乾隆很了不起,能够在自己老的时候,把皇位交下来给儿子。第二,他又为乾隆担心,当了太上皇那种味道。虽然皇帝还是自己的儿子,但是权位交了以后,想喝口台湾的冻顶乌龙,几个月都喝不到。当皇帝的时候,要什么不到二十分钟就来了。为什么?情况不同了。是皇帝儿子不对吗?不是,中间捣乱的都是左右的人!所以说“南内凄清西内荒,淡云秋树满宫墙”。这里可以看到郑板桥的文学境界,“淡云秋树”,淡云是一个人失势后那种冷漠凄凉的情况;秋树是秋天的树,叶子落光了,连一片叶子都没有,唯有淡淡的枝影,那种冷漠、无助……你们没有看过皇宫大内,至少到日本京都可以走走看看。那么大一堵宫墙,一个人坐在那里,那比当和尚还可怜,真的是比和尚还要和尚,一个鬼影子都看不见。“淡云秋树满宫墙”,就是讲权位交了以后那种凄凉。这种境界对修道的人来说倒是很好,因为修道就是享受凄凉。如果是修禅的人,正好打坐闭关,刚好得其所哉!可以普通人做不到。下面一转:“由来百代名天子”——自古以来高明的皇帝,“不肯将身作上皇”——宁可死在位子上。历史上有些当皇帝的,不肯把权位交出来,到死了以后,尸体臭了,蛆虫乱爬,尸腐水流,抬不出去的也很多。因为儿子们在争权夺位,抢当皇帝,常常把皇帝的尸体,任由蛆虫啮食,可见权位抢夺的可怕。不但皇帝如此,当董事长、大老板的也是一样。

在台湾有一位华侨很有钱,年纪也大了,一个朋友跟他说:先生,你的年龄那么大了,钱也那么多了,也应该休息休息了,还那么辛苦做什么?他说:就是因为我年龄大了,所以更要努力赚钱,不然我死了便不能再赚了。我那朋友只有苦笑。这也算是一种哲学。但他死后也是落得老婆儿子争财产、打官司,老人的后事却无人管。这种情形,我们就看到很多。老子死了,儿子不管,兄弟们只顾争财产、打官司。那些大老板们有很多不能放手的理由,这也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但是等到眼睛一闭,你放不放呢?不放也得放!但也有到那个时候再说!我眼睛没有闭以前,就是不放。所以“由来百代明天子,不肯将身作上皇”,就是这个道理。他不愿意“亢龙有悔”,因为作了太上皇,“贵而无位”,没得位置可坐!“高而无民”,下面没有人跟你跑龙套,那种情形也是很惨的。

不过中国从前的皇帝,也真有些是为人民办事,而不顾自己的。所以皇帝自称孤家寡人,那真是孤家寡人。我常常说,就有机会我也绝不当皇帝!不要说当皇帝,连平常人年纪大了,也是孤家寡人一个。你想,两个老朋友正在那里说笑话,红色的、黄色的、绿色的……都可以说,但是你的后生晚辈年轻人一过来,你什么也不敢说了,不得不傲岸端庄,装出一副非常道貌的样子。这样年轻人自然也不敢靠拢来了,结果没有人跟你讲话,那真是孤家寡人了,尤其是读儒家书方方正正的老朋友们,奉劝各位以后要常跟年轻人跑跑,说说笑笑。不要将来变成孤家寡人的时候,大家看到了只向你敬礼,大家都敬而远之,永远不跟你亲近,那种味道才是:“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这是补充“亢龙有悔”的道理。

梅花易数

下面孔子引用节卦初九爻的爻义。

节卦的综卦和错卦是这样的:

水泽节错火山旅  综风水涣  

节卦的错卦是火山旅,综卦是风水涣,还有一个综卦的方法是把上下卦移位,这样节卦的综卦又变成泽水困了。所以一个卦到手,它的错卦、综卦要看清楚。如果说卜卦,也用不着什么方法。一个卦下来,反面的后果,内部的变化,从它的错卦、综卦、互卦中就可以看得很清楚了。这一种卜卦的方法,就是后来江湖上所流传的梅花易数。

梅花易数这种卜卦的方法,大家都认为是邵康节先生流传下来的。不要铜钱摇,也不要抽签。一个人一进来,先生请你卜个卦,这样卦已经卜好了。梅花易数卜卦的方法,通常是用干支、月、日、时的数字来决定体卦与用卦,再用互卦看卦的发展而论吉凶得失。假设现在是壬子年陰历九月十二日申时来卜卦,壬子年,子数一、九月数九、十二日数十二、一加九加十二等于二十二。二十二除八,余数是六,六是坎,上卦是坎。申时、申是九,加二十二(年月日时)等于三十一,三十一除以八余七,七为艮,所以下卦是艮。这样就得出来水山蹇卦……所以梅花易数卜卦的方法是从年月日时,或者你进来坐的位置,或者左脚先踏进来,或右脚先踏进来,是站是坐,面对的方向……随便一样,一个卦象就已经出来了。不要等他问,你已经知道了,这就是梅花易数。看似容易,实际上很难,需要有高度的智慧,高度的配搭才可以,不是随便乱拼乱盖的。

保密的最高原则

“不出户庭,无咎。”

这是节卦初九爻的爻辞。水泽节,我们知道水到了池塘里头,或者海洋里头,被范围住了、被节制住了,节卦就是这个道理。假使卜卦的人卜到这个卦,动爻在初九爻,如果你问做生意好不好,或者追一个女朋友结婚,有没有希望,不好!后果很坏。不要出门就没有问题,动就有咎,一动就有问题。所以节卦初九爻解释谓“不出户庭,无咎”。户就是内门,户与门有差别。庭就是大厅、客厅。所以卜卦卜到这一爻是“不出户庭,无咎”,没有问题,没有毛病。如果出了户庭,便不一定了。孔子解释这一爻的道理:

子曰:“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孔子对这个爻辞的解释,是讲人生哲学的道理,并不是卜卦用的。我们平时所谓的保密、机密,就是从《易经》这个地方来的。他说依据这个道理,当祸乱开始要来的时候,是“言语以为阶”,是你自己先讲出来的。我们中国的一句老话是“病从口入,祸从口出”。爱吃东西容易生病。如果是修道的人,一个礼拜一定要有一天完全不吃东西,清理一下肠胃,让肠胃休息休息,这是长寿之道。孔子说,很多事情的失败,都是你不懂保密而失败的。历史上很多大事都是如此。孔子的意思是说,我们讲话要特别注意。

“不出户庭”,《易经》上表面的意思是说,我们的脚不踏出大门,实际上是说我们的思想,不要去到台阶外面,以免出毛病。所谓祸从口出,爱讲话的人是非就多。因此孔子这几句话,便成了我们的名言。

“君不密则失臣”,所以好多的领导人,现在的人也一样,政府一件任命案,还没有发布,外界便胡乱猜测,什么人要任部长了,什么人要做什么了。假使我当老板,我就偏不用这个人。本来我是想用这个人的,经你们大家一哄,我偏不用他。还有大臣的奏议,皇帝随便泄露出去,那你的大臣便再也不会对你有向心力了。“君不密则失臣”,就是这个道理。比如你要发明一种新的产品,市场很有前途,你还没有注册生产,便先宣扬出去,结果被别人所利用,仿冒。

“臣不密则失身”,我们看到历史上的经验,汉唐时代有几位大臣,向皇帝上奏折,那很严重啊!回到家里,穿上朝服,门关了在书房里起稿,太太小姐都不能看,不晓得他写的是什么。写好了稿,第二天叫家人把棺材准备好,抬着上朝。谏诤不好,便要死在朝堂。所以皇帝既不能做,连大臣也不能做,一个大臣是很难做的。你们读了唐诗三百首:“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刚刚结婚,嫁给一个新科状元,晚上被窝才暖热,三四点钟就要起床上朝了,所以说“辜负香衾事早朝”。不像现在的官,八九点钟才上班那么好做。

苦命的皇帝

当大臣不易,当皇帝更为可怜。各位想想:一个皇帝天刚亮就爬起来坐在大厅里等着大臣朝谒了,那多辛苦!大家一定疑惑:老师又没当过皇帝,是怎么晓得的?是清朝一位侍候皇帝的王爷,亲口说的真实经验。他说:“老实讲,当年若不是你们把清王朝推翻,我也非要推翻它不可。”他说那真苦,当皇帝的是人,我们也是人,谁不想玩?晚上想玩,又那么多公事,夜里都要看,不是论几件公事,太监拿公文来是上秤称的,每天有多少斤。除了雍正那个精力,昼夜以批公文为乐,其他的皇帝都吃不消啊!当皇帝的每天除了上朝,还要向皇太后请安、听大臣讲经、再加上和宫女们玩玩、晚上还要批奏折,批完了奏折已经深夜了,还没睡多久,三四点钟便又要起床上早朝了。尤其年轻的皇帝贪睡,怎么能醒得了呢?老太监有个叫司礼太监的,每天早上三四点钟,便到皇帝寝宫门外大声高喊,奉皇太后命“请圣上起床……”。

中国的伦理,在朝中皇帝最大,回到宫中,见了妈妈要跪下请安的,这是中国的伦理。太监奉皇太后命,因为在宫中妈妈最大,所以皇太后命,皇帝不能违犯,小皇帝睡得正甜的时候,司礼太监喊三声,皇帝还不起床的话,大太监嘴一呶,小太监就捧着面盆,盛满热水,热手巾便捂在皇帝的脸上。皇帝一挣扎,后边小太监一推,便把皇帝扶了起来。擦脸的擦脸,梳头的梳头,换龙袍的换龙袍,这样七手八脚,便把皇帝推出来了。可见当皇帝真可怜。皇帝睡觉是一个人睡的,妃子们跟皇帝在一起,到了半夜,太监用被子把妃子一裹,就背走了。不像一般人,可以跟自己的太太长夜温柔。万一皇帝要跟妃子多亲热一下,那太监便喊了“请圣上保重龙体”,你说煞不煞风景!而且要宠幸哪个妃子,还要先在皇后那里挂号登记,如果哪个妃子被宠幸的次数多了,皇后还要提出警告。

再说皇帝吃的菜,有一百道之多,事实上只有前面的几样能吃,后面放的都是不能吃的。皇帝要吃盘豆腐,也要向内府报帐,比我们在国宾饭店吃的还要贵。皇后吃饭也是一样,要九十多道菜,能吃的就那几样。在宫内皇后是不能跟皇帝同桌吃饭的,倒是妃子还可以,只要皇帝喜欢。但是妃子也不能侍候的次数太多,多了老太监会讲话,皇后也会讲话。如果皇太后要跟皇帝吃一餐饭呢?也很可怜!皇后跟妃子都要站在旁边侍候,不能同桌吃饭。皇太后要皇后坐下来吃,皇后还要叩头谢恩后才能坐下,拿了筷子抿抿嘴,饭也吃不饱。总而言之,天下什么事情都可以做,就是不能当皇帝。

刚才说到大臣上奏折,抬着棺材上朝,因为奏折上去以后,皇帝发子脾气,连命都没有了。那他为什么还要上奏折呢?一个大臣就是要向老百姓负责,要向国家负责,要向历史负责。大臣上奏折,就是准备着死。所以我们要读奏折,才能了解那一代的历史。古时大臣的奏折,除了皇帝知道外,他决不对外面讲。不像现在立法院、省议会一样,无论讲什么话都可以不负责任地乱说。古人说话,不但要对自己负责,也要对历史负责,要对千秋万世的后代子孙负责。这种精神只有中国文化里边有。现在的人乱闹一气,不要说管你子孙不子孙,连父母祖先都不管了,还说什么中国文化!

这里谈到大臣对奏折的重视,就是孔子所说的“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所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的道理。节卦的道理就是慎密,不要出门,任何事情在没有成功之前,都要慎密。我们平常说某人喜怒不形于色,也就是深藏不露,很有涵养,像刘备一样,喜怒不形于色,才真是厉害的角色。这是节卦的第一爻。

万物之盗

下面所讲的是解卦的六三爻。

雷水解  ,它的错卦是风火家人  ,综卦是水山蹇  。雷水解的卦象,是打雷下雨,或者是像台湾刮台风下大雨一样。但要一打雷,台风便解了。所谓一雷破九台,风雨碰到打雷,就要停掉了,因为雷水解了、破了。这是物理的道理,陰陽的冲激,把这个气流分散了,所以不会起风了,也不会下雨了。就现象来讲,就是这样。

孔子在这里又改变了一个说法:

“子曰:作易者其知盗乎?易曰:负且乘,致寇至。负也者,小人之事也;乘也者,君子之器也。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盗思夺之矣。上慢下暴,盗思伐之矣。慢藏诲盗,冶容诲婬。易曰:负且乘,致寇至。盗之招也。”

“负且乘,致寇至”,这是解卦六三爻的爻辞。孔子研究到这一节,他提出来一个意见:他说周文王、注解《易经》的人知道盗心了,为什么呢?圣人就是大盗,大盗也等于圣人。他说作《易经》的人,他们知道大盗吗?知道盗心吗?本来道家的说法是:道者盗也,是把天地之精神吸收到自己身上来,所以说“道者盗也”。因此《陰符经》就说:“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彼此都在偷,都在抢,做生意更是如此,做官也是如此,所以释迦牟尼佛把“王贼并称”。庄子也是这个道理:成功了就叫王,叫帝王;不成功就叫偷。其实大家都是一样,都在抢。一个是明抢,一个是暗抢。所以修道人常说“道者盗也”,盗就是盗机。

《易经》解卦六三爻的爻辞“负且乘,致寇至”,构成了一幅画面。这幅画面怎么画?一个人背了一袋黄金,或者是美钞、钻石,然后骑一匹高头大马,在郊外走,或者像是开了一部汽车,装了一车珠宝钻石,在市区里招摇过市,也没有人保护,好像向坏人招手一样。“负”,就是在背上背;乘是坐骄骑马,意思是说骑着马到处炫耀。等于你自己在宣传,叫强盗、叫土匪赶快来抢吧!孔子解释说:“负也者,小人之事也”,背东西、挑担子,是劳动工人的事,是出劳力人的事。“乘也者,君子之器也”,君子是一种人,轿就叫乘,小人是代表这种现象,像机场、车站搬行李,那是行李夫的事。好像我们在前面走,雇个人替我们挑行李,跟在后边走,自己则高头大马,悠哉游哉,或是自己开着汽车载着珠宝去兜风。

你带着那么贵重的东西,一点安全的保护措施都没有,还故意炫耀,唯恐人家不知道一样,那不等于向盗贼招手吗?“小人而乘君子之器”,没有这个能力保护自己,而却喜欢夸张炫耀,等于说:你的才能没有资格做大老板,而自己偏偏想做大老板的样子,到处去跟人家投资,还要跟人家有钱人来比一比财富,这就是“小人而乘君子之器”。这样子不但你不会成功,旁边的人看到有机可乘,就会借机会算计你。都想拿到最高的权位,自己没有这个本事,也没有这个能力,偏要做大事,恐怕当你还没坐好的时候,旁的人便把你抢走了!所以孔子说:“上慢下暴,盗思伐之矣!”

同样的道理,当上边的人没有这个真学问、真本事,却占了那个位置,而又“上慢下暴”,上面的傲慢,下面的暴戾,能不引起野心分子的觊觎吗?因此孔子讲了两句名言:“慢藏诲盗,冶容诲婬”。孔子说:你把宝贵的东西不好好地藏起来,就叫做慢藏。“诲”是教育,你那么值钱的东西,不好好地藏起来,故意摆在那里,不是明白地告诉强盗来抢吗?等于一个女孩子打扮得妖妖艳艳、漂漂亮亮的,那不是教人家看的吗?你打扮得那么漂亮,人家看到了,喜欢你,不是教人家来打你的主意吗?所以说“慢藏诲盗,冶容诲婬”,不能怨人家,这些都是自己招来的。《易经》上说:“负且乘,致寇至,盗之招也。”是你自己招来的、请来的,怨不得人家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