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人物,书上说她清高自许目下无尘,她面貌清秀,心直口快的凤姐一见黛玉即惊叹:“天下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日才算见了!”不过这样的人却如弱柳扶风,而且爱哭鼻子,及至听到《牡丹亭》的动人词曲,并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时,更是“心痛神驰,眼中落泪”。
那么林黛玉为何如此多愁善感,书上解释说是因为“绛珠仙草”得“受天地之精华,复得甘露滋养,遂脱了草木之胎,换得人形”,为报答神瑛侍者灌溉之恩而转世。结合林黛玉个人经历,我们可以晓得:
其一,母亲早逝,林黛玉母亲是贾母最小的女儿贾敏,在林黛玉六岁时死去。林黛玉出生在书香门第的林如海家,虽然林如海也曾做过前科的探花,在林黛玉去荣国府前一年被钦点为巡盐御史,后来林如海也不幸去世,这样林黛玉孤苦无依,只得在贾府里消磨年华。
其二,寄人篱下。黛玉天生丽质,气质优雅绝俗,“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正因为如此,才对外面的世界非常敏感。又加上不愿意追求流俗的东西,才为贾府众丫鬟仆人所不容,以致郁郁寡欢。
其三,林黛玉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她非常清楚的明白贾宝玉的所思所想,但又不知如何是好,因此只能尽大限度的考虑贾宝玉的感受。再加上和贾宝玉微妙的情感关系,一旦晓得贾宝玉对哪个女孩子有些动心,就有些醋意,这些忧愁无法消除,只能写在日记或诗歌里。
其四,林黛玉对贾宝玉深深的爱,但作为封建女子,林黛玉把爱埋得很深。家道中落对黛玉造成的影响就是:敢爱而不敢言,只有把爱深深地放在心中,期待着别人能帮她一把,把自己的爱情寄托于别人的怜悯,形成了强烈的依赖感。只把着了一个救命的稻草,信守爱情,正所谓,爱至深,伤也深。最后,直至为爱情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想起林黛玉,就想起那首千古传诵的《葬花吟》,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帘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处诉。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柳飞。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岁闺中知有谁?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独把香锄泪暗洒,洒上花枝见血痕。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落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冷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奴收葬,未卜奴身何日亡?奴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奴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