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幼学琼林译文 » 幼学琼林译文全文在线阅读

《幼学琼林译文》卷二·婚姻

关灯直达底部

【原文】良(01)由夙缔(02),佳(03)自天成(04)。蹇[jiǎn]修(05)与柯人(06),皆是媒妁之号;冰人(07)与掌判(08),悉是传言(09)之人。礼须六礼(10)之周,好合(11)二姓之好。女嫁曰于归(12),男婚曰完娶(13)。婚姻论财,夷虏之道(14);同姓不婚(15),周礼则然。女家受聘礼(16),谓之许缨(17);新妇(18)祖先,谓之庙见。

【注释】(01)缘:缘分,姻缘。(02)夙缔:早就注定了。夙,早。缔,结。(03)偶:配偶、夫妻。(04)天成:上天成就的。(05)蹇[jiǎn]修:《楚辞·离騷》中有这样一句话:“吾令蹇修以为理。”王逸注:“蹇修,伏羲氏之臣也。”而刘良注:“令蹇修为媒以通辞理也。”后来称媒人为“蹇修”。《歧路灯》有“只为谭宅此时蹇修联影,也就水语聒聪。”(06)柯人:《诗经》中写道:“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娶妻如何?匪媒不得。”后来也称媒人为“柯人”。(07)冰人:《晋书·索紞传》中记载,索紞通占卜善解梦,有人梦见自己站在冰上与冰下的人通话,索紞解说道:“冰上是陽,冰下则为陰,你在冰上与冰下人说话,是为陰陽作媒介。”此人不久果然为人做媒。后来则称媒人为“冰人”、“冰媒”、“冰上人”、“冰台”。(08)掌判:《周礼》中有“掌万民之判”的说法。郑玄注:“判,半也。得藕为合,主合其半,成夫妇也。”就是把媒人称为“掌判”。(09)传言:传话的人,这里指传达男女两家的话,就是我们说的媒人。(10)六礼:古时候,婚嫁的六个礼仪程序。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种礼节。(11)好合:结合的意思。(12)于归:古时候称女子出嫁为“归”,《诗经》中有“之子于归”的说法。(13)完娶:完成娶亲的意思,是婚嫁礼仪的最后一个程序。(14)夷虏之道:古代指边远落后的野蛮民族的愚昧行为。夷虏,古时候对中原以外的民族的称呼。(15)同姓不婚:婚姻禁忌,始于周代。同姓不婚是最根本的方法,可以起到维系人伦的作用。(16)聘礼:男方派人到女方家送礼品,表示愿意娶女方为妻,女方收下礼品,则表示应允。(17)许缨:许婚的意思。缨,绳子。女子同意嫁人,就系上一条绳子,表示已有归属。(18)谒:拜见或进见的意思。

【译文】美满的姻缘,是由前世的缘分所缔结的;佳妙的配偶,是由上天所撮合的。蹇修与柯人都是媒妁的别号;冰人和掌判是指传言的媒人。婚姻的成立要经过周全的六礼,这样才能使两姓结合成美满的婚姻。女子出嫁称做于归,男子结婚称完娶。婚姻论财是野蛮民族的愚昧行为,同姓不结婚,从周代起便是如此。女方接受聘礼,称为许缨;新妇初入家门,到家庙谒见祖先称为庙见。

【原文】文定(19)纳采,皆为行聘(20)之名;女嫁男婚,谓了子平之愿(21)。聘仪(22)曰雁币(23),卜妻曰凤占(24)。成婚之日曰星期(25),传命之人曰月老(26)。下采(27)即是纳币,合卺[jǐn](28)系是交杯。执巾栉[zhì](30),奉箕帚(31),皆女家自谦之词;娴姆训(32),习内则(33),皆男家称女之说。绿窗(34)是贫女之室,红楼(35)是富女之居。姚夭(36)谓婚姻之及时,摽[biào]梅(37)谓婚期之已过。

【注释】(19)文定:订婚的意思。男方确定婚期后,就把日期写在婚帖上,然后备礼通知女方。(20)行聘:下聘礼的意思。(21)子平之愿:子平就是汉代人向长,字子平。向长在女儿出嫁、儿子娶妻之后就去游览五岳名山,然后再也没有回来。(22)聘仪:行聘的礼物。(23)雁币:因为雁不再次寻偶,所以将雁作聘礼叫雁币。(24)凤占:卜妻的意思。春秋时期,齐国大夫懿氏想把女儿嫁给陈敬仲而占卜吉凶,他的妻子占卜得吉,是“凤凰于飞,和鸣铿锵”。(25)星期:农历七月初七。民间传说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诗经》中“三星在天”是用来描写结婚的晚上,后来就把结婚的日子叫做星期。(26)月老:月下老人,也称月老。民间传说专门司掌人间婚姻的神仙。(27)下采:纳彩礼。男方向女方下聘礼。(28)合卺[jǐn]:新人进洞房,揭开新娘头盖行合卺礼。卺[jǐn],古代结婚时用的酒器。(30)执巾栉[zhì]:侍奉丈夫沐浴梳头。古代用“执巾栉”为妻子的谦称。(31)奉箕帚:拿着撮箕扫帚清扫门庭,后来用“箕帚”作为妻子的代称。(32)娴姆训:熟悉女教师的训诫。姆,古代指能以妇道教育未出嫁女子的老妇。(33)习内则:学习古代贵族妇女侍奉父母、舅姑的礼节,还有贵族子弟侍奉长辈的礼节。(34)绿窗:绿色的窗户,指贫穷女孩子住的房子。(35)红楼:红色的绣楼,是富家女住的楼阁。白居易有诗:“绿窗贫家女,衣上无珍珠,红楼富家女,金缕绣罗襦。”(36)桃夭:《诗经》有“桃之夭夭”名篇。歌颂女子出嫁,后来则用它来描写女子出嫁及时,也泛指男女青年及时娶嫁。(37)摽[biào]梅:摽是落下的意思。指梅子成熟以后落下来。《诗经》中也有“摽有梅,其实七兮”的句子,来写女子已过了出嫁的年龄。

【译文】问名、纳采都是六礼中的礼节,既问名又纳采就合着陈敬仲凤鸣的吉占;女出嫁男成婚,了了向子平素来的心愿。行聘的礼物叫雁币,占卜婚姻吉凶叫凤占。成亲的那一天称为星期,成亲有了日子,就预先订立吉期;传达两家的意见,完全要靠媒妁之人从中牵引。古时婚礼中,男方要送给女方雁鸟当做聘礼,加上其他象征吉祥意义的聘礼,聘礼非常丰隆;新婚之夜,新郎新娘在洞房内合饮交杯酒,用瓢瓜切成两半做成的酒杯;新婚之夜宴请宾客,气氛非常和乐。侍奉梳洗的事情,亲自操持洒扫的工作,是出嫁女儿的自谦之词;娴熟女师的教训,勤习内室的礼仪,是帮助丈夫的贤德,是男家称赞对方女儿的赞语。绿影遮蔽窗前,可怜悯的是贫穷人家的女子;红楼之间夹着道路,夸张的是富有人家的女儿。盛开的桃花,姿容是少见的美好,色泽鲜明,男女成婚,正合仲春的时令;梅树上的梅子都已落了下来,只剩下了七个,又只剩下了三个,未婚的女子感叹,已过了出嫁的吉期。

【原文】御沟题叶(38),于祐始得宫娥;绣幕牵丝(39),元振幸获美女。汉武与景帝论妇,欲将金屋贮娇(40);韦固与月老论婚(41),始知赤绳系足。朱陈(42)一村而结好,秦晋(43)两国以联姻。蓝田种玉(44),雍伯(45)之缘;宝窗选婚(46),林甫之女。架鹊桥(47)以渡河,牛女相会;射雀屏(48)而中目,唐高得妻。至若(49)礼重亲迎,所以正人伦之始;诗首好逑(50),所以崇王化之原(51)。

【注释】(38)御沟题叶:唐代人于祐曾在皇宫水沟中拾到一片有宫女题诗的树叶,于是于祐也题诗于树叶上,然后让树叶漂回宫中,恰巧又被该女子捡到。后来皇帝放宫女出嫁,于祐与娶回的宫女一谈,才知道此女正是那位与自己互相题诗的宫女。(39)绣幕牵丝:唐代宰相张嘉贞想让荆州都督郭元振做他的女婿,于是对郭元振说:“我有五个女儿,各拿着一根丝在幕后,你任牵一根,牵到谁,就让她嫁给你。”结果郭元振得到他的三女儿。后来指促成缔结婚姻为牵线或牵丝。(40)金屋贮娇:汉武帝刘彻小的时候,其姑母长公主指着左右侍女让他挑妻,他都不要。姑母最后指着自己的女儿阿娇问:“阿娇好吗?”刘彻笑着说:“好!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也。”后来,武帝果然娶阿娇,并立她为皇后。后来用“金屋贮娇”形容宠爱妻妾,也指娶妻或纳妾。(41)韦固与月老论婚:韦固,唐朝人,传说唐代韦固年少时路经宋城,看见月光之下有一老人席地而坐,正在那里翻一本书,而他身边则放着一个装满红色绳子的大布袋。只要系到男女双方的脚上,任他们互为仇家、贫富不同或相距再远,也注定要成为夫妻。后来用“月下老人”为媒人的代称。(42)朱陈:古村的名字,村中只有陈姓和朱姓两族人,所以两姓世代联姻。唐白居易《朱陈村》诗序:“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一村唯两姓,世世为婚姻。”后来用“朱陈之好”称两家结成姻亲。(43)秦晋:春秋时,秦晋两国国君世代互为婚嫁。后称联姻、婚配关系为“秦晋之好”泛指两家联姻。(44)蓝田种玉:蓝田为山的名字,在陕西省蓝田县东南。(45)雍伯:应为伯雍,即杨伯雍。杨伯雍行孝好义,于是有人送他一颗石头说,种下去可以长出美玉,也可以娶得好妻子。后来杨果然得到了美玉,并用此作为聘礼娶到徐氏娇女。(46)宝窗选婿:李林甫为了选女婿,他在墙上开一个暗窗,每有弟子来拜见,就让她的六个女儿在窗下观看,自选女婿。(47)鹊桥:传说织女和牛郎情投意合,心心相印。可是,却被王母分隔银河两岸,每年只准他们在七月七日相会一次。这天晚上让喜鹊架成桥梁,使他们夫妻相会欢聚。(48)射雀屏:隋朝窦毅的女儿,才貌出众,窦毅认为自己的女儿不能随便嫁与他人。于是窦毅在屏风上画了两只孔雀,约定射中孔雀眼睛的,就把女儿许配给他。李渊两箭各射中一目,遂迎娶其女,就是后来的窦皇后。后来用“雀屏射目”来描写选婿或求婚。(49)至若:就是至于的意思。(50)《诗》首好逑:《诗经》中将“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放在第一篇。(51)王化之原:就是王道教化的本原。

【译文】御沟中彼此传递红叶上题写的诗,于祐和宫女韩夫人终成眷属;在幕外牵着红丝线,郭元振有幸娶得美女。汉武帝儿时曾对景帝说:“若得阿娇,当以金屋贮之。”韦固与月老谈起婚姻事,才知道红线系足以成姻缘。朱、陈两姓居一村,代代结成好姻缘。秦晋两国交好,世世通婚。蓝田种玉,杨雍伯缔结美妙的姻缘;李渊射中屏风上孔雀的眼睛,而娶得窦毅女为妻,是唐高祖时的盛事。至于说古礼重视亲迎,这是因为婚姻是人伦之始,必须端正;《诗经》将君子好逑列为首篇,正是为了崇尚王道教化的基本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