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动物:爱、性格和成就的潜在根源 » 社会动物:爱、性格和成就的潜在根源全文在线阅读

《社会动物:爱、性格和成就的潜在根源》匿名戒酒聚会带来了内心的改变

关灯直达底部

哈罗德几年以来一直有轻微的抑郁症状。他继续写他的书,组织他的展览,但工作赢得的赞誉不知怎的开始使他沮丧。公众的赞赏跟他内心的孤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他的婚姻处于休眠状态。他没有孩子。他并没有积极参与某种政治性或慈善性的事业。他没有任何能够为之牺牲的目标,没有任何能够全身心投入的兴趣。当然,埃丽卡总在他身旁,仿佛他的陪衬一样。他逐渐开始鄙视她的偏执和干劲儿,同时也为自己似乎缺乏这样的能量与渴望而感到悲哀。

他在睡觉前总是喝酒,但在这段时间,他在白天早些时候就开始喝酒。苏格兰威士忌成了他的咖啡因。他的大脑大部分时候都感到疲倦而迟钝,但如果他喝了一杯威士忌,就会有一刻的清醒,这时各种想法会涌现在他的脑海里,一切都再次变得鲜明、清晰。然后,当然一切又会变得模糊,而他则会陷入一种虚幻般的情境里,这总比什么也感觉不到要好。

大多数时候,哈罗德会喝下一瓶威士忌的1/3。他在早晨醒来时会发誓改变生活,但酒瘾影响了他的学习能力。酒鬼和其他成瘾者知道他们在做什么,但似乎无法将知识内化为永久的生活经验。一些研究者认为,他们之所以缺乏这种能力,是因为他们前额皮质层的神经可塑性遭到了破坏。他们已经无法从错误中习得经验了。

有一天,哈罗德有了一种灵感。它非常像许多年前埃丽卡想要上“学园”读书的那天出现的灵感。哈罗德意识到他无法靠自己改变酗酒的习惯,但他可以将自己置于某种可能触发改变的环境中。他决定去参加一次匿名戒酒聚会。

这对他这样一个不合群的人而言很困难。然而有一天,他发现,在一片供小孩们玩耍的曲棍球场旁边,就有一个房间正在召开这样一次匿名戒酒聚会。他走进去,发现自己处于跟他体内所有冲动完全背道而驰的情境之中。

哈罗德一辈子大部分的时间都跟那些富足且接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们待在一起,而在这儿,他忽然必须跟办事员、销售员和巴士司机待在一起(事实上,这里的巴士司机数量多得令人吃惊)。哈罗德已经习惯于生活在他自己的世界里,但在这里,他被迫与其他人建立深入的伙伴关系。哈罗德在推崇自尊自立的文化中长大,但在这里,他被迫放弃一切,承认自己的软弱和无能。哈罗德已经好几年没有从错误中吸取过教训了,但“12步戒酒法”把他的错误抛给了他。他不得不一次次战胜自己。哈罗德在这几年间已经变得相当世俗,但一种模糊的宗教信仰弥漫在这个团体里。这里的人并不单单告诉他要戒酒。这种聚会并不只是适可而止的尝试,以解决酗酒这个单独的问题。他们鼓励他净化心灵,重新接触他内心最深处的隐秘之所。如果他最终改变了他的整个生活方式,那么戒酒只会是一种让他高兴的副产物而已。

哈罗德阅读了12步戒酒法,保留着聚会中的硬币,但真正挽救他的还是聚会团体里的人们。匿名戒酒协会对大多数人并没有效果。研究人员一直不能预测谁能从协会中获益而谁不能。他们甚至不能在“这种方式是否比别的方式好”或“这种方式有没有效果”等方面达成一致意见。

这是因为研究人员没办法把不同协会团体中的伙伴关系简化成通用公式,无法对它进行跨群比较,更不能通过一项社会科学实验来加以提炼。事实上,关键就在于匿名戒酒协会团体中伙伴关系的质量。哈罗德参与的这个团体的精神核心有3个人,其中一位是体重严重超标、热爱歌剧的女士,一位是摩托车修理工,还有一位是银行家。他们在一起已经将近10年了,营造出了团体的基调。他们不接受任何没有意义的东西。这个团体里曾有一位少年因滥用抗抑郁剂而猝死。他们帮助每个人克服精神创伤。团体里总会有些人跟别人长期不和,领导者们强行要求他们遵守行为准则。哈罗德变得非常佩服他们,开始把他们当做自己的行为榜样。

好几个月里,哈罗德几乎每天都去参加聚会,此后他偶尔会去一次。要说这个团体改变了他的生活,这或许有些夸张。准确地说,他发现跟他们相处是非常值得的。团体里有些人很自恋,许多人不成熟,许多人严重地搞砸了他们的生活。每一次聚会,他们都强迫他谈论自己。他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心中的痛苦需求。他发现自己尊重那些不如自己高雅、不如自己有教养的人,他唤醒了自高中时期就处于蛰伏状态的某种情绪,他变得更能意识到自己精神世界的变化。

他并没有戒酒,但现在晚上11点前他绝不喝酒。真正改变的是他的本能。不知在什么时候,他无缘无故地变得过度敏感。一旦接触到痛苦的信号,他就会立刻退缩。他避开任何可能引起他内心痛苦的情境。他逃避任何可能激起愤怒、伤害和不愉快的对抗。现在他没那么害怕了,他可以直面这些隐藏的幽灵,他不必活在对悲伤与伤害的恐惧里。他知道他能够面对它并且活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