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际沟通分析练习法 » 人际沟通分析练习法全文在线阅读

《人际沟通分析练习法》概述TA理论

关灯直达底部

沟通分析学派自从一九五八年由艾瑞克•伯恩(Eric Berne)在《美国心理治疗期刊》发表后,便引起许多人的兴趣。许多的专业治疗师开始运用,并发展沟通分析的理论。一九六一年《沟通分析的心理治疗》(Transactional Analysis in Psychotherapy)一书出版后,沟通分析的理论基础已相当完整,接下来,在一九六四年《人间游戏》(Games people Play)出版后,因为十分畅销,使得沟通分析的知名度大大提高,今天,沟通分析学派已在咨商与心理治疗的理论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沟通分析学派是一种人格理论,它说明了人内心世界,以及人际互动运作的过程,两个人之间的互动便是沟通,透过了沟通满足人内心世界的需求,所以人在成长的过程不断地与人沟通,这是生存很重要的一件事。不过并不是每一次的沟通都能产生正面的结果,挫折会使得人内心受到伤害,有些人可能因此而发展出一些偏差的行为,也有些人可能会造成人格上的扭曲,而沟通分析学派正是促进一个人成长和改变的心理治疗方法,它可以透过澄清和面质的方式去改变一个人人格上扭曲的现象,透过一系列治疗的步骤,使得一个人重新迈向健康而自主的人生。 沟通分析学派中有几个重要的概念:

自我状态

自我状态是沟通分析学派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如果一个治疗师或咨商员,无法去分析自己的自我状态或是案主的自我状态,大概就不能称他是沟通分析学派的治疗师或咨商员了。自我状态的定义是一种思想与感觉一致的系统,藉由一套相对应的行为模式呈现于外,这种思想与感觉所构成的内在系统是无法观察到的,我们可以把它称为是自我状态的结构(structure),而表现于外在的行为模式是我们可以观察到的,称之为自我状态的功能(function)。无论是自我状态的结构或功能,又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1)父母自我状态(Parent ego state)

(2)成人自我状态(Adult ego state)

(3)儿童自我状态(Child ego state) 所以自我状态也可以称为PAC模式,父母自我状态是指当我们还小的时候,父母亲会给予我们一些讯息和规范,纵使长大后,这些讯息仍然会像录音带般地播放,使我们依照这些规范来做事情,例如小时候父母常耳提面命地告诉我们一定要努力工作、努力学习,等长大了,父母也许不在我们身边,但似乎我们在内心里仍有一些声音告诉自己“要努力,不要偷懒”。

而成人自我状态是指我们会对现实状况做一些判断,并且做出我们认为较佳的选择,当然这种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因为学习而愈来愈好,例如在过马路时,突然看到有一部车子失去控制朝自己冲过来,你便会自然地跳开,避开这危险。

儿童自我状态是指我们的内心世界里,有一个过去小孩的存在,他记录了小时候的思想、感觉和行动,即使我们长大了,仍会以过去经验的方式来反应,例如被老板要求重做一遍工作时,会不自觉地觉得很委曲,好像小时候被父亲拒绝般难受,只能默默地流泪,没想到应该和老板讨论一下哪些部分是不妥的、可以如何处理。

所以能运用各种不同的自我状态,并且在各种不同情境中适当地转换,便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沟通分析

两个人之间的沟通,是以彼此的自我状态来交换讯息,一方传达刺激,另一方加以回应。所以当一个人开始沟通时,他可以选择从某一种自我状态去刺激对方的自我状态,而一个人对刺激也可以选择自我状态做适当的反应。沟通有三种不同的方式:

(1)互补沟通

(2)交错沟通

(3)暧昧沟通

互补沟通是指刺激和回应是平行的,由于双方状态使彼此的期待都可以得到满足,因此谈话是愉快而顺畅的。而交错沟通的刺激和回应是交叉的,所以双方所预期的自我状态是不一样的,也会使人产生不愉快的感受,而使得谈话中断。暧昧沟通则是双重讯息的传递,也就是将自己的期待隐藏在话里面,希望别人可以懂得,如果隐藏的心理讯息被了解与接受,双方可能便是愉快的沟通,否则就会有不舒服的结果发生。

心理游戏

两个人在进行一连串的暧昧沟通时,可以达成一个预期的负向感受的结果,这个过程就可以称之为心理游戏,除了伯恩对心理游戏的发现之外,一九六八年、卡普曼(Karpman)提出有名的游戏三角形理论,他提到心理游戏的进行过程,有三个重要的立场:被害者(Victim)、迫害者(Persecutor)、拯救者(Rescuer),而心理游戏就是指这三个角色不断交替下去的结果,例如:甲在工作中有许多的压力和挫折,他始终觉得自己很无力,而他的上司乙很想帮助他,并且给予他很多建议,可是甲觉得都没有用,仍然很无力,乙也很挫折,因为始终都帮不上,所以甲、乙双方在互动的过程中彼此都十分挫败,这可能就是心理游戏运作的过程。

脚本分析

伯恩对脚本的定义是一个人在童年时,为了得到父母认可所做的决定,而发展出来的一种生活方式与计画,这种生活计画很像电影的脚本,我们可能会选择扮演某种角色,也会选择一些人和我们共同扮演,所以脚本是一个人早期对外界事物的理解、反应而做成的决定。

在脚本的内容中包含了各种父母所传递的讯息,例如父母十分严厉,不允许孩子表达软弱,如此一来,孩子也许会压抑他的感觉,表现得很坚强的样子;或者父母十分溺爱孩子,什么事都为孩子做得好好的,也许孩子会变得依赖,不能负起应该负的责任。这些讯息包含了许多应该讯息,也有许多禁止的讯息,最重要的是每一个孩子在面对父母这些讯息的时候,都会做成自己的诠释,也会做成早期的决定,这些早期决定将形成一生的影响,所以脚本分析便是运用各种诊断的方式,如脚本问卷来了解一个人的过程。

这些都是沟通分析学派中十分重要的概念,当然不是全部,还有共生、漠视、症结、再决定等其他许多重要的概念,而在由易之新先生所翻译的《人际沟通分析练习法》(原书名为TA Today)这本书中都有详尽的介绍。

笔者曾经拜读过易之新所翻译的另一本TA著作《再生之旅——藉再决定治疗改变一生》,不仅专业用语精准,文笔亦十分洗练,令人十分佩服,这本译著也保持他一贯的风格。这本书还有另外一个特色,就是每一个章节中都有很多的练习,可供自我探索和整理,我相信这对读者而言是十分有用的,因为可以透过这本书,对于沟通分析学派有更多一点的认识,也有更亲近的感觉。而对于已经参与沟通分析学派训练课程的学员而言,这也是一本十分重要的参考书。我相信沟通分析学派对于台湾的助人专业工作定会有很大的贡献。

邱德才

1999年11月序于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