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石头剪刀布博弈心理学 » 石头剪刀布博弈心理学全文在线阅读

《石头剪刀布博弈心理学》Prologue 序章 什么是博弈论?

关灯直达底部

掌握博弈论,到底有什么好处呢?而且,博弈论到底是一门怎样的学问呢?在序章中,我们将从博弈论的起源、发展以及应用方向来了解。

前田庆次的“奇葩到底战略”和丰臣秀吉的“洞察人心”

~看透对手的战略①~

前田庆次(又称庆次郎),本名前田利益,是日本战国时代中后期的一位著名武将。当今的小说和漫画中都描写过这位古代奇人,说他经常身着奇装异服,言行举止也常常挑战人们的常识,甚至有“倾奇者”的绰号。他算得上日本战国时代武将中的一朵奇葩。前田庆次自由奔放的性格、破天荒的怪诞言行,留给后人不少津津乐道的故事。我们感觉他是一个重感情、意气用事、不拘小节、不按常理出牌,而且具有发散性思维的人。这样的前田庆次,当他遇到有着战略家美名的丰臣秀吉时,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

在日本战国时代,有“天下人”之称的丰臣秀吉有一次在“聚乐第”(一说是大阪城)宴请诸位大名,前田庆次也混迹其中。宴席间,前田庆次表演了一段猴子舞。他模仿猴子时惟妙惟肖,而且还轮流坐到各位大名的大腿上。不过,大名中有一位名叫上杉景胜,是他尊敬的人,于是表演时前田庆次避开了上杉景胜,坐到了下一位大名的大腿上。这个故事讲的是前田庆次堪称奇葩的行为和对上杉景胜的尊敬。然而,前田庆次到底为什么要在丰臣秀吉面前表演猴子舞呢?

丰臣秀吉幼年时生活艰苦,因营养不良长得身材矮小、面容猥琐,酷似猿猴,因此人送绰号“猴子”。在这样的场合中,前田庆次竟然敢跳猴子舞来当场羞辱丰臣秀吉,恐怕大家都能想象到,他可能凶多吉少了,说不定会被丰臣秀吉当场下令斩首。那么,前田庆次有这个胆量跳猴子舞,是因为他确信丰臣秀吉不会杀他吗?还是为了凸显上杉景胜的位置?可是,为了凸显上杉景胜的位置的话,有必要玩这么大吗?

也许,在前田庆次的心中,还隐藏着更加深层次的战略呢。

~看透对手的战略②~

小说《一梦庵风流记》(隆庆一郎著)中描写到,前田庆次为了前田利家的正室妻子前田松,决意要杀死丰臣秀吉。于是他借着丰臣秀吉宴请大名的机会,怀揣短剑混入其中,并现场跳猴子舞,意欲激怒丰臣秀吉。在宴会现场,前田庆次没有机会近距离接触丰臣秀吉。如果鲁莽地抽出短剑扑向丰臣秀吉的话,肯定在接近他之前就被其身后的卫士斩杀了。于是,前田庆次觉得必须先激怒丰臣秀吉,而且必须让他达到相当愤怒的程度,最好气到要亲自提剑来斩杀自己。到时候,他就有机会掏出短剑行刺丰臣秀吉了。于是,前田庆次才会在众位大名面前跳猴子舞,当面羞辱长得像猴子的丰臣秀吉。由此可见,前田庆次的奇葩行为是有预谋的——他是在预测了丰臣秀吉的心理和行为的基础上,才采取上述行动的。

然而,没想到丰臣秀吉是个更聪明的男人。丰臣秀吉凭借自己的实力从一名普通的农家子弟升至关白(日本古代官职)之高位,由此可见他是一位了不起的战略家。一开始,丰臣秀吉看到前田庆次跳猴子舞,并不以为然,反而觉得这个男人在有着“天下人”之称的自己面前竟然毫无惧色跳起这种舞,还有点儿佩服他的勇气呢。不过,丰臣秀吉的宽容也是有限度的。毕竟这么多位大名也在场,如果一直被嘲弄下去,自己关白的名誉恐怕要遭到辱没。正当丰臣秀吉准备亲自斩杀侮辱自己的前田庆次时,他突然想到一个问题——为什么眼前的这个男人如此大胆,甚至连自己的性命都不当一回事?他再次仔细观察了前田庆次一番,心中大体明白了对方的真实意图。丰臣秀吉心想,那家伙一定是想故意激怒我,趁我过去斩杀他的时候用暗藏的武器袭击我。“原来,那家伙想刺杀我!”

在博弈心理学中,最重要的就是像丰臣秀吉那样的思维方式。自己和对方的行动,会对整个事件的结果造成综合性的影响。有时,只考虑自己的利益,并不一定能在博弈中取胜。在前面的例子中,丰臣秀吉冷静下来分析对方的行为,洞察其心理,最后成功避开了临头的大祸。而且,丰臣秀吉对于前田庆次将怪异的行为进行到底的精神感到佩服,甚至赞扬道:“此人真大义也!”还送给前田庆次一幅“倾奇御免”(意为:可以一直如此怪异下去)的墨宝。

舍弃重要事物的“破釜沉舟”战略

~姑且放弃一些选项,反而收获胜利①~

在讨价还价、外交谈判等人与人的博弈中,可能自己手里的选项越多越好。因为手里可供选择的条件越多,我们就越容易根据对手的状况选择对自己有利的战略。但是事实上,并非在所有的情况下都如此。有的时候,可供选择的条件太多,反而容易让人陷入不利的境地。举例来说,当我们要“威胁”对手的时候,可以通过主动抛弃手中筹码的方法,来让对方相信我们“威胁”的真实性,以及我们战斗到底的决心。结果反而可能吓退对手,或者削弱对手的战斗意志,从而取得战斗的胜利。这就是博弈论教我们的“破釜沉舟”之法。

现在请读者朋友来做一道例题。假设你是中世纪A国的国王,你的国家自然资源丰富,水和食物的供应都很充足。某一天,某邻国向贵国发动进攻,妄图夺取贵国的丰富物产。作为国王,你不想打无益的仗,于是把国民和士兵都召集到城中并关闭城门,准备坚守城池。通过冷静地分析局势,你发现敌军的兵力虽多,但你方拥有更精良的武器和坚固的城池,水和食物的储备也很充足。如果你方拼死抵抗的话,敌军恐怕很难攻陷城池,说不定不久后就会撤军。所以,你决定向敌军显示抵抗到底的决心。但是,因为以前和平的时间太久,你方士兵在大敌当前的关键时刻,表现出了厌战和胆怯的不良状态。这个时候,作为国王你应该怎么办?是趁着水和食物还很充足的时候与敌人决战,还是献城投降?

其实,此时最有效的战略是将储备的粮食“扔掉”!看到城中已经没有余粮,士兵们一定就会有所觉悟——不在短期内战胜敌人,就会被饿死。虽然抛弃了粮食,等于少了一个有力的选项,表面上看对你方不利,但结果却让士兵下定了拼死抵抗的决心。不仅如此,你方丢弃粮食的行为,也让敌军看到了你方誓死抵抗的坚定意志,在气势上对敌军起到了威胁的作用。

~姑且放弃一些选项,反而收获胜利②~

织田信长有一名家臣名叫柴田胜家,他就曾尝试过放弃一些选项的战略。1570年,六角义贤率军将柴田胜家所在的长光寺城围困。六角义贤听说长光寺城内没有水源,需要从城外引入,于是想出了切断城内供水的好计策。六角义贤心中暗自高兴,心想水源被切断后,柴田胜家的军队肯定会丧失抵抗的意志,被迫缴械投降。然而,实际情况是,柴田胜家的抵抗决心丝毫没有动摇,不仅如此,他还在士兵面前把储水的罐子都打碎了。可以说,没有了储备饮用水,柴田胜家的重要选项又少了一个,形势看似更加不利了。但是,士兵们心里清楚,如果不打败敌人,自己只有死路一条,于是上战场后个个斗志昂扬、视死如归。最后,柴田胜家的军队以少胜多,在城下击败了六角义贤的大军,打了个大胜仗。

再回到前一小节的例子中。这次,你不再是A国的国王,而是他的敌人——带兵来攻打A国的军队指挥官。那么为了击败A国,你会怎么做呢?对了,就是把来时乘坐的船只、马车等交通工具全部烧毁,让敌人和自己的士兵都看到自己破釜沉舟的决心。这样的行动具有相当大的震慑力,通过抛弃自己的重要选项,可以大大提高己方所发出的“威胁”的可信度,甚至有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这种“威胁”是可以影响对手战略决策的重要战术。

据说罗马的英雄恺撒在征服不列颠的时候,就曾把所乘船只烧毁,并在军心动摇的士兵面前宣布:“除了前进,我们已经无路可走!”此外,西班牙人科尔特斯(Cortés)在征服阿兹特克帝国的时候,只率领了一支500人的军队。在墨西哥登陆的时候,科尔特斯命人烧毁了己方乘坐的船只,向自己的士兵和当地部族显示了战斗到底的坚强斗志。

相亲时绝对不能做的事

~相亲时也能用到博弈心理学①~

有一位生活在灯红酒绿的现代社会中的“哲学家”——六本木的酒店老板曾经说过:“恋爱是一场博弈。”由此看来,他不仅是生活中的哲学家,还是博弈论的研究者。“恋爱”不仅仅需要感情的投入,还需要制订缜密的计划。只凭临场发挥的话,绝对难以应付摇摆不定的“女人心”。在恋爱的“较量”之中,我们需要确立战略,并据此甄选最为合适的语言和行为。我们自己的言行会影响对方的言行,之后我们要再根据对方的言行改变自己的策略,这正是博弈论的精髓所在。

其实,看似高深的博弈论离我们并不遥远,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就能用到。就拿单身男女参加相亲大会来说,掌握了博弈论之后,我们就能知道哪些事情是相亲过程中的禁忌。

假设你和你的朋友小王经常一起参加相亲大会,每次小王都是当仁不让,下手极快,遇到可爱、漂亮的女生,总是他抢得先机。那么,小王的存在,对于你来说是一种巨大的威胁。这次也一样,在一群前来相亲的女生中,有一个既漂亮又温柔的女生获得了你的青睐,当相亲活动进行到了中段,大家都聊得火热的时候,小王也开始对这个女生发起攻势。这时,你非常生气,心想搞不好又要像以前一样,被小王横刀夺爱了。

可就在这个时候,小王突然要上卫生间,暂时离场。真没想到,老天竟然给了你这样一个大好的机会。于是,你赶快坐到那个心仪女生的旁边。不过,这时你会怎么做呢?下面两个选项,你会选择哪个呢?

A.趁小王不在的时候,向女生揭露小王爱占便宜的恶习。

B.不揭露小王的缺点,继续聊双方感兴趣的话题。

~相亲时也能用到博弈心理学②~

是通过背后说坏话的方法破坏小王的形象,还是对小王的缺点闭口不提呢?

因为小王总是破坏你的好事,你肯定对他心怀不满,这个时候如果你意气用事,很容易不自觉地就把小王的缺点脱口而出。背后说人坏话,可以降低这个人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与此同时,也能间接地提升自己的形象。

然而,如果按照博弈心理学进行选择的话,正确的行动方案应该是B。恋爱,本来就是一种感情用事的过程,因此,人很容易被感情冲昏头脑,只考虑自己的感受。但是,你必须意识到,对手小王可不是笨蛋,你必须充分考虑他可能采取的战略后再采取行动。

小王会因为上卫生间暂时离开,你也一样,肯定也会因为某个原因离开片刻。如果你趁小王不在的时候,向女生揭露他的缺点,那么,当小王知道后,为了摆脱自己的弱势地位,肯定也会向女生揭露你的缺点。人是一种追求平等和合理的动物,当自己被陷害后,大多数人都会进行报复。结果就是,你揭露了小王,他也揭露了你,你们二位都没给女生留下好印象,这是一个两败俱伤的结果。

当小王不在的时候,如果你不揭露小王,而是谈论其他有趣的话题,那么,小王回来之后,就该轮到他做前面的选择题了。他该揭露你的缺点,还是对此沉默不语呢?他觉得如果揭露你的话,你也会揭露他,所以他选择沉默。因此,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这个案例中,不揭露小王的缺点是最佳方案。因此,在相亲活动中,绝对不要对女生说竞争对手的坏话。

看到没有,博弈心理学还能帮你在相亲活动中选择最为合适的言行。

博弈论到底是一门怎样的学问?

~推测竞争对手的行为,做出最适当的策略~

博弈论到底是一门怎样的学问?

简单来说,博弈论就是“在某种特定的条件下,相互影响的多个主体之间所产生的战略性的相互关系”,“在这种相互依存的情况下,为了合理地确定行为模式和分配方法而进行思考的数学理论”。

非常遗憾,包括我在内,很多朋友即使看了上面的定义,也依然对博弈论的概念一头雾水。这样的定义学术性太强,对于我们一般读者来说,门槛太高了。所以,我试着对这个定义进行简化——所谓博弈论,就是“将存在利害关系的各方的战略状况,以博弈的形式加以合理化的理论”。这样,是不是更容易理解了?

为了防止产生误解,再进一步简化的话,就是“推测竞争对手的行动,在此基础上合理地确定对自己最为有利的战略”。对手和自己一样,他们也想“获得最大的利益”,我们以此为出发点来推测对手的行动,然后决定自己的行动。

我们所生活的社会,就是人与人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在遵守一定规则的前提下,为了达成各自的目的而进行的竞争(有时也有合作)。可以说,这是一场大的博弈,而博弈论就是通过数学理论研究对手的战略和行动的学问。

这本书会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讲解博弈论,你将了解到博弈论中的种种策略以及博弈论的思维方式。

了解博弈论有什么好处?

~博弈论在众多领域中得到了应用~

了解博弈论,到底有什么好处?

博弈论在经济学领域已经相当成熟,企业之间的竞争和合作中,常常会用到博弈论。比如,竞争企业之间的“价格战”中,就经常能看到博弈论的影子。根据成本,该把售价定为多少才有利润产生呢?在与对手竞争的过程中,降价多少才能最大限度地打击对手呢?根据博弈论,可以在企业之间的竞争中找到最合适的策略。

一提到“理论”,人们就容易误解为数学等“纸上谈兵”的学问。其实,博弈论是一种非常实用的理论,它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举个身边的例子,公司里有些员工会选择义务加班。通过博弈论的思维方式,我们可以找到他们自愿义务加班背后的心理活动。

此外,营销活动、企业组织构成、企业与员工进行劳动条件的谈判、企业内部物流实现最优化等实例中,都可以用到博弈论。抛开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在军事战略决策中,博弈论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再有,物种的保护、遗传等生物学领域也能用到博弈论。又比如,要解决全球变暖的环境问题,需要国家与国家之间的通力合作。但是,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小算盘”,因而这个问题就变成了一个利害关系错综复杂的大问题。那么,关于如何避免国与国之间的对立,建立一个国际统一的标准,为解决气候变暖问题找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博弈论也能派上用场。其实,博弈论的作用还远不止这些,从我们身边的日常生活琐事,到国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个领域,博弈论时时都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博弈论的起源

~推动博弈论普及的人物——约翰·冯·诺依曼~

在详细介绍博弈论的内容之前,我想先为大家介绍一下博弈论从诞生到普及的简要经过。了解了博弈论的发展背景,也许能让你对这种理论更感兴趣。

为博弈论的诞生做出巨大贡献的人要数美国数学家约翰·冯·诺依曼(1903—1957)。除了在数学和经济学领域,诺依曼还在物理学、气象学、计算机等多个领域取得了相当了不起的成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诺依曼参加了原子弹的研发,后来还因提出了现代计算机的概念而享誉世界。有关他的天才头脑,还留下了不少趣闻轶事呢。他头脑的迅速反应能力、惊人的计算能力、超强的记忆力等,使他获得了“恶魔头脑”“火星人”等绰号。

23岁那年,诺依曼第一次发表了有关博弈论的文章。两年后,他又发表了论文,详细阐述博弈论。在此之前,人们虽然知道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存在众多相互影响的行动主体,但是没人能够用数学理论解释人们的行为模式。这一点,诺依曼做到了,他用数学模型解析了人们在做决策时相互影响的模式。这被称为博弈论的基本定理。

后来,诺依曼和经济学家摩根斯特恩合著了一部《对策理论和经济行为》,并于1944年出版面世。在这本书中,两位学者尝试用数学模型来解释人们复杂的行为。后人认为,《对策理论和经济行为》的出版标志着博弈论的诞生。

~推动博弈论普及的人——约翰·纳什~

奠定博弈论基础的著作《对策理论和经济行为》出版后,并没有马上为世人所接受。因为博弈论的基本原理和之前人们所熟悉的原理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最初很难得到普及。

将博弈论加以发展,并使其在经济界受到关注的人,是美国数学家约翰·纳什(1928—2015)。

纳什在少年时代就聪明过人。他先在卡耐基-梅隆大学学习数学和国际经济,后来进入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在普林斯顿大学学习期间,纳什对博弈论进行了研究,并于1951年发表了关于“非合作博弈”(博弈各方不存在合作关系的博弈)的论文。在论文中,纳什提出了一个重要概念,也就是后来被称为“纳什均衡”的博弈理论(在第二章中将进行详细解说)。纳什均衡是指博弈的所有参与者采用的策略都是针对其他参与者所用策略的最优反应,也就是达到了“均衡状态”。这个概念的诞生使博弈论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然而,纳什的功绩并没有立刻被世人认可,很久之后,才受到人们的重视。

博弈论开始备受关注,是在大约20年后,即20世纪70年代后半期。那个时候,经济学家们发现纳什的“非合作博弈”可以很好地解决经济学领域的问题。博弈论向经济学的渗透引起了世人的关注。后来,博弈论在经济学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1994年,纳什和两位博弈论专家一同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电影《美丽心灵》(A Beautiful Mind)讲的就是纳什非凡而传奇的人生经历。

博弈论的普及

~博弈论在经济学中的普及和新的发展动向~

在研究人类的经济活动时,必须对人们做决策的过程以及行为模式进行分析,因为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任何人都要与别人发生关系,无法独自一人活动。我们的行为会影响别人,同时也会受到别人的影响。

举例来说,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会考察和预测同行的战略,并据此决定自己要采取的策略。但是,在博弈论出现之前,很难用理论来阐述企业的这种行为模式。自从博弈论和经济学联系起来之后,企业就可以根据博弈论来分析竞争对手的策略,推测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从而制定出自己的价格战略。

如今,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普及,博弈论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博弈论之所以能够普及,是因为博弈论和经济学联系起来之后,人们在现实中验证了其正确性,并应用博弈论取得了许多成功。现在回想起来,如果当初博弈论没有和经济学联系起来的话,恐怕现在它依然是冷冰冰的理论。著名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曾经说过,人们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总会与社会的整体利益联系起来,这种不可思议的调和性,就像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背后操纵一样。我认为,博弈论就是对亚当·斯密的这个比喻进行了理论性的解说。

实际上,人类的行为不可能非常严密地按照理论进行。博弈论认为,人们采取行动的时候,只关心自身的利益,只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做出决策。但实际上,除了利益之外,人们还会受到可信度、形象等因素的巨大影响。比如,一家形象糟糕的企业,不管它的商品价格多么低廉,有的人也坚决不会购买。

近些年来,学者们开始研究“行为博弈论”。行为博弈论是在原有博弈论的基础之上,加入了人的动机、认知、推论等心理要素,目的是解释人们行为的原理。

序章总结

◎博弈论是推测竞争对手的行动,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对自己最为有利的行动策略。

◎博弈论不仅可以应用于企业制定销售策略等经济活动中,还可以广泛应用于政治、军事、环境保护等众多领域。如今,博弈论在解决各种棘手的问题上,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博弈论强调,不能只从自己的立场出发,还要学会换位思考,即站在对手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参加相亲大会的时候,千万不要对异性说同伴的坏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