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你内心的无能为力,来自对世界的恐惧 » 你内心的无能为力,来自对世界的恐惧全文在线阅读

《你内心的无能为力,来自对世界的恐惧》CHAPTER 5 共同提升:我们能做到最好

关灯直达底部
恐小猪皮杰缓缓地走到小熊维尼身边,对着它的耳畔轻声说:‘维尼?’
‘嗯,怎么了?’
‘没事。’皮杰握着维尼的手。
‘就是想看看你。’

——A.A.米尔恩《维尼小熊》

彼得无论是在孩童时期,青少年时期,哪怕现在已经是一位成年人,在日常生活中,他依旧焦虑不安,心绪不宁。现在的他刚30岁出头,因为过度使用处方药被送进了另外一家康复中心。如今他刚从康复中心出来就来找我寻求帮助。

其实他一点也不想使用这些药品,但是只要一停药他就会一直处于精神高度紧绷的状态,这让其陷入了无休无止的痛苦之中。他的内心一直渴望那种心如止水的精神状态,但是大脑却对药物产生了依赖。他那个时候开始服用无法致人上瘾的药物来缓解自己的焦虑情绪,同时也在接受认知行为治疗,但是他仍旧害怕待在家中,害怕去上班,害怕旧病复发。

现在,我们就要开始研究彼得的四个领域,因为在这四个领域的综合影响下,他才会处于当前的最佳状态,并且认识到他在任何时候都已经发挥出了当前的最大潜能。

我曾让彼得和其他的患者都做了这样一件事:请把你现在脑海中蹦出的第一段回忆告诉我。本能出现的记忆就是我们恐惧的根源。彼得脑海中最先出现的一段回忆是小时候一群孩子一见到他便会快速跑开。并且这群孩子看到彼得后,一定要等到彼得也发现了他们,才会匆忙逃走。这就是孩子大脑促使他们做出的行为,相较于大脑边缘系统,这些孩子大脑中的前额皮质还未发育成熟,所以这个时候他们更喜欢享乐、冒险、进行社交活动。

他们也十分冲动和情绪化,不能充分预估自己当前的行为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他们组成一个小团体,在排斥彼得的过程中找到了乐趣。其实他们并没有任何恶意。在他们眼里,他们只是在自娱自乐而已。彼得也有大脑边缘系统,也具备完善的自我认知领域和心智理论的能力。看到这群孩子的行为,他感觉到自己是不被这个社会所接纳,不存在任何价值。

事隔多年后,他在我的办公室讲述了这件事情。在回忆的同时,他体内的皮质醇和肾上腺素也开始升高。面对那群孩子的嘲弄,还有自己无法融入的那个群体,他认为这些事情的起因全都在于自己。

他提出想先结束这一阶段的治疗,回去休息。家给予我们舒适感和安全感,但是彼得做出这样的决定,说明他已经把家当成是一个躲避现实的场所,也认为自己现在没有能力处理自己的恐惧情绪。那么多年后,已成年的彼得坐在这个安全而又舒适的房间中,然而当年那些孩子的行径却依旧对彼得的自我认知领域产生着影响。他依旧觉得自己是那群孩子眼中的一个废物。

但是在我的安抚下,他还是留了下来,缓缓道出那段尘封的往事。

大概在彼得上七年级的时候,学校里有一个风云人物很同情彼得的遭遇,因此也很照顾他,总是护送他和其他孩子一起去森林。在那里,他们会肆意饮酒抽烟。彼得并不知道他的大脑已经为这一系列的变化做好了准备。他的新朋友再一次将他带到了那片小森林,这时一根大麻烟被递到了彼得的跟前,他象征性地吸了一口。第二次拿到大麻时,他狠狠地吸上了一口,瞬间烟雾充满了他的肺部,他开始剧烈地咳嗽起来。但是,这次他体会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快感。记忆中,这是他有史以来第一次体会到恐惧之外的感觉。

他的大脑很快就适应了这种快感。彼得开始靠不断吸食大麻来寻求内心的平静。但是每次都用大麻来缓解自己的焦虑情绪,只会让彼得更加坚定地相信自己根本就没有能力来应对恐惧情绪。所以每次只要彼得感到恐惧了,他的大脑就会对他说:“我知道你想干吗,走吧,去爽一把。”

这样,他就更难以克制自己,只能臣服于大麻的脚下。因此,当你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处理某件事情时,我们的心情只会越来越糟。彼得这样做只会不断地给大脑传递这样一个信息:我只有吸食大麻后才能控制自己的恐惧。

随后,他又给我讲述了另一个改变了他一生的故事。20年之后,也就是现在彼得正和一个女士谈恋爱,这位女士有一个十几岁大的儿子,而且她也有过度焦虑的症状。在与这位女士和她儿子相处的期间,彼得发现这个孩子已经有些依赖自己,这让他觉得自己拥有了存在的价值。而且从他女朋友温情的眼神中,他也可以感受到她想要传递的爱。

在一个寒冬,他们三个在沙滩漫步。就在前一天,一场暴风雪给新英格兰铺上了一层白色。他们三个就在这片白雪覆盖的沙滩上留下了自己的脚印。彼得和这个男孩准备继续往海滨走,而母亲则被远远地甩在了后面。尽管她的脸被北风吹得通红,但是看到男朋友和自己的儿子能够相处的如此融洽,她的内心极其喜悦。

彼得和那个男孩继续往前走着,感叹着潮水居然会退到这么远。他们走在越来越薄的雪面上,然后男孩转过身向大概100英尺开外的母亲挥了挥手。这时彼得似乎听见了冰层破裂的声音,一声接着一声。他体内的肾上腺素和皮质醇飙升,他已意识到自己和那个男孩的脚下并不是沙滩。因为气温过低,大海的边缘地带已经被冻结。当时他们正站在冰冻的大西洋海面,并且走了大概100英尺。

冰层破裂的声音再次引发了彼得的恐惧情绪,他仿佛又回到了那段被其他孩子嬉笑嘲弄的时光。他想要逃跑,远离这一切。那时,彼得意识到恐惧就是当前自己所表现出的最佳状态。但是他并不喜欢当前的这种状态,也不会纵容这种情绪对自己的掌控。他明白其当前的所处最佳状态只是人生中的一小段历程,直面这种状态并且理解、接纳、尊重它,他才能摆脱它,进入下一个阶段的最佳状态。

就在这一刻,彼得的最佳状态发生了转变,他对着离他几英尺远的孩子大喊道:“快往回跑。”就在男孩转身的那一刹那,冰层破裂,他当即就被海水吞没,彼得只能看到他奋力挥舞的双臂。

虽然自己脚下的冰层也在破裂,但是彼得还是奋不顾身地向那个孩子跑去,结果自己也掉入了海中。他好不容易爬出了水面,结果冰层再次断裂,那个孩子也在水中不断地挣扎。这时,彼得深吸了一口气,一个翻身爬上了冰层,平躺在上面,让自己身体的重量平均分布在脆弱的冰层上。

他把手伸向男孩,一把抓住他说:“快爬到我身上来。”惊慌失措的男孩在彼得的帮助下,爬到了他的背上。随后,彼得便背着这个男孩,有条不紊地向岸边爬去。

男孩的母亲,在岸边目睹了这一切却无能为力。看到两个自己心爱的人,同时陷入了危险之中,她仿佛跌入了万丈深渊,害怕这短短的100英尺将会成为他们之间永远无法逾越的距离。越来越多的陌生人也意识到了这里有人遇到了危险,聚集到了海岸边。

提到冰层破裂的时候,彼得的身体开始不由得颤抖。看得出来,他的内心十分恐慌,不过理智并未被恐惧浇灭。其实,大部分时候彼得所处的最佳状态都和其当时的心境有些许类似。他整日如履薄冰一般,焦虑恐慌。这些负面情绪一直在消耗着他的精力,就像海浪一般总会将其扑倒。

然而,真正的危险来临时,他却并没有屈服或者落荒而逃,反而挺身而出拯救了那个男孩。在听到冰层破碎,看到男孩被大海吞噬的那一刻,彼得的最佳状态便发生了改变。他克服了自己的恐惧,蜕变成了一名英雄。

讲述到故事的最后,彼得放松了下来。他睁大了眼睛,倒不是因为恐惧,而是这段经历对他的自我认知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让其认识到了自己的价值。

成功上岸后,女友和孩子紧紧拥抱住了他,周围的群众也为此欢呼雀跃。此时,一直在岸边等候的急救医护人员,为这两位幸存者披上了毯子。彼得当即就体会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安全感。这种感受并不是毯子给予的,而是源自于彼得的内心。

他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身体中蕴藏的能量,他能够克服自己内心的恐惧。同时,他也获得了别人的肯定。

彼得和女朋友还有她的儿子建立起亲密关系后,他们才会选择一起去海滩出游。经历了这一系列事件后,彼得的最佳状态最终得到了改变。由此,我们可以明白虽然我们无法控制其他人,但是我们能够运用自身的力量去影响别人。

现在,请再次把注意力放到生物领域、自我认知领域、家庭领域和社会领域,继续探索最佳状态疗法是如何以一种简单而又实际的方式减轻了我们的恐惧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