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终身成长:重新定义成功的思维模式 » 终身成长:重新定义成功的思维模式全文在线阅读

《终身成长:重新定义成功的思维模式》思维模式改变了失败的意义

关灯直达底部

马丁夫妇非常爱他们 3 岁的儿子罗伯特,经常吹嘘他有多非凡。从来没有哪个孩子能像他们的孩子一样聪明,一样富有创造性。后来,罗伯特做了一件不能被原谅的事——他没有考进纽约排名第一的幼儿园。在这之后,马丁夫妇就对他很冷淡。他们不再用以前的方式和他说话,也不像以前那么以他为豪,表达对他的爱。他不再是他们才华横溢的小罗伯特,而变成了一个让自己丢脸并让家人蒙羞的人。在如此稚嫩的年纪,他已经成了一个失败者。

就像《纽约时报》上的一篇文章指出的,失败从一种行为(我失败了)转变为一种身份(我是一个失败者),这对那些固定型思维模式者来说尤其如此。

当我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我也同样害怕罗伯特的这种命运降临到我头上。六年级的时候,我是学校里拼写最厉害的孩子,校长想让我去参加市级比赛,但是我拒绝了。九年级的时候,我的法语很好,我的老师想让我去参加一个市级比赛,我再一次拒绝了。为什么我要冒这个从成功到失败的风险?从一个胜利者变成一个失败者?

厄尼·埃尔斯(Ernie Els),著名的高尔夫运动员,也有着和我一样的顾虑。埃尔斯在五年的低潮后终于赢得了一项重要的锦标赛冠军,在那五年中,一个个比赛从他身边溜走。如果这次的锦标赛他也没有赢呢?“我可能就不是今天的我了。”他对我们说。他可能就会是一个失败者。

每年 4 月,当那些薄薄的信封——也就是拒绝信——从各个大学寄来的时候,数不清的失败者就这样产生了。成千上万才华横溢的学生成了“没有进入普林斯顿大学的女孩”或者“没有被斯坦福大学录取的男孩”。

关键时刻

即使对具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来说,失败也是一个痛苦的经历,但它并不能对你下定义。它只是一个你需要面对和解决并能从中学习的问题。

橄榄球运动员吉姆·马歇尔(Jim Marshall)是明尼苏达维京人队曾经的防守队员,他身上发生了一件很容易将他定义成失败者的事。

在一次对旧金山 49 人队的比赛中,马歇尔看到了地上的球,将球抱起并跑到底线持球触地得分,引得全场欢呼。但是他跑错了方向,在全国电视转播中,他为对手赢得了一分。

这是他人生中最糟糕的时刻。羞愧的感觉让他难以忍受。但在中场休息的时候,他想:“如果你犯了一个错误,就去把它改正过来。我意识到我可以做出选择。我可以坐在我的痛苦里,但也可以去做点什么。”在下半场比赛里,他振作起来,打出了可算是他最精彩的比赛,为自家球队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他并没有就此止步。他和很多团体谈话,回信给那些终于勇于承认自己失败经历的人,他在比赛中也更加专注。他没有让失败的经历去定义自己,而是获得了掌控权。他利用这个经历,使自己成了一名更好的球员,而且他相信,他成了更好的人。

然而,在固定型思维模式中,一个人被失败击垮可能会是永久性的、散不去的创伤。伯纳德·卢瓦索(Bernard Loiseau)是世界上最出色的厨师之一。在法国,只有少数几家餐厅被《米其林指南》(Guide Michelin)这部欧洲最受重视的餐厅指南评为最高级别三星,他的餐厅就是其中之一。在 2003 年《米其林指南》出版前,伯纳德·卢瓦索选择了自杀,因为他在另一部指南中失掉了两分,被《高勒米罗美食指南》(Gault Millau)从 19 分(总分 20 分)扣到 17 分。之后谣言大肆传播,说他会在新的《米其林指南》中被摘掉三星评级,虽然他的餐厅并没有被降级,但是这个失败的念头击垮了他。

卢瓦索是饮食界的开创者。他是“新式烹饪”的发明者之一,主张用食物本身清新的味道来代替法国菜肴中传统的黄油和奶油酱汁。他有着惊人的精力,同时也是一名企业家。除了他在勃艮第的三星米其林餐厅,他在巴黎还拥有三家餐厅,出版了很多烹饪书籍,还拥有一条冷冻食品生产线。“我就像圣罗兰一样,”他对人们说,“我既做高级定制,也做成衣。”

一个这么有天赋和创造力的人,原本可以轻而易举地拥有一个令人满意的未来,无论他有没有那两分或者那三颗星。事实上,《高勒米罗美食指南》的负责人表示,难以想象他们的评分会让他丢了性命。但是,在固定型思维模式中,这是可以想象的。他们降低评分的举动让他对自己有了一个新的定义:失败者,一个风光不再的人。

固定型思维模式对失败的定义确实让人感到震惊,所以,让我们谈点轻松的吧。

我的成功意味着你的失败

去年夏天,我和丈夫去了一个度假牧场,因为我们谁都没有接触过马,所以这次体验对我们来说非常新奇。一天,我们报名参加了一个飞绳钓鱼课程,教我们的老师是一个牛仔作风的 80 岁渔夫,他向我们展示了如何挥舞钓线,之后就让我们自己尝试。

我们很快就意识到,他没有教我们如何识别鱼是否上钩(它们不会用力拉线,你必须观察水面上是否有气泡),上钩后该怎么办(向上抬竿),另外如果奇迹发生,我们能走到这一步的话,该如何将鱼拉近(沿着水面将鱼拉过来,不要提到空中)。所以,时间一分一秒过去,蚊子不停地咬我们,但是依然没有鱼的影子。我们和其他几十人都没有一丁点儿进展。突然,我中了头彩。一条粗心的鱼使劲咬住了我的鱼饵,而那个渔夫正好在我们旁边,告诉了我接下来应该怎么做。就这样,我钓上一条虹鳟鱼。

反应一:我的丈夫戴维跑过来充满骄傲地说:“和你在一起真是令人兴奋!”

反应二:傍晚,我们去客厅吃饭的时候,两个男人朝我丈夫走过来,对他说:“戴维,你是怎么应付这一切的?”戴维一脸迷茫地看着他们,完全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他当然不知道,他是会因为我钓到鱼而激动的人。但我非常明白他们是什么意思:他们希望戴维感到自己被贬低了,他们也走过来表明了这正是我的成功带给他们的感觉。

偷懒、欺骗和责备无法带来成功

在固定型思维模式中,挫折会给人带来巨大的创伤,而这种思维模式是无法提供克服这种创伤的好方法的。如果失败意味着你缺乏个人技能或者潜力,意味着你是一个失败者,那你接下来该怎么办呢?

在一次研究中,七年级的学生们告诉我他们如何面对学术上的失败——在一门新课程中考了低分。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不出所料,说他们会为下一次考试更加努力地学习。但是那些固定型思维模式者说他们不会再付出同样多的努力了。既然你没有能力,为什么还要浪费时间?他们还说自己会认真考虑一下作弊的可能性!他们认为,如果没有能力考好,你就得另辟蹊径。

另外,固定型思维模式者不会从失败中学习并纠正自己的失败,相反,他们可能只是去尝试着修复自己的自尊。比如,他们会去找比自己还差的人。

一群大学生在一次糟糕的考试后,获得了一个去看其他人试卷的机会。成长型思维模式者选择去看那些考得比他们好很多的人的卷子。和往常一样,他们希望改正自己的不足。但是具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学生选择去看那些考得非常差的,这就是他们让自己感觉好起来的方法。

吉姆·柯林斯(Jim Collins)在《从优秀到卓越》(Good to Great)中讲述了美国企业界发生的一个相似的故事。当宝洁(Procter & Gamble)公司在造纸业突飞猛进的时候,当时美国造纸业的领头羊斯科特纸业公司(Scott Paper)放弃了竞争。他们没有选择调动自己的积极性并站起来抗争,只是说:“哦,好吧……至少在这个领域里,我们不是最差的。”

在经历失败后,固定型思维模式者尝试修复自尊的方法还有一个,就是去责备他人或者找借口。让我们回到约翰·麦肯罗的例子上来。

失败从来都不是他的错。有一次他输掉比赛是因为发烧了,一次是因为后背疼,一次是因为外界对他期望太高,另一次又是小报八卦害了他。一次他输给了一个朋友,是因为他的朋友恋爱了但他没有。一次是因为他比赛前吃了太多东西,一次是因为他太胖了,另一次又是因为他太瘦了。一次是因为太冷,一次又是因为太热。一次是因为他缺乏训练,一次又是因为训练过度。

他最痛苦的一次失败,是 1984 年的法网公开赛,至今他想起来都彻夜难眠。为什么他在 2 比 0 领先捷克选手伊万·伦德尔(Ivan Lendl)之后反而会输掉比赛?根据麦肯罗所说,这不是他的错。美国国家广播公司(NBC)的一名摄影师摘掉了他的耳机,所以场边一直有噪音传过来。

不是他的错。所以他没有去训练自己,提高自己的注意力和情绪管控能力。

著名的篮球教练约翰·伍登(John Wooden)曾经说过,在开始责怪他人以前,你并不算是个失败者。他的意思是,只要不否认错误,你仍然可以从你的错误中学习。

当世界上最大的能源公司安然(Enron)走向失败——被自大的企业文化拖垮,这又是谁的错呢?不是我的,安然公司 CEO 杰弗里·斯基林(Jeffrey Skilling)强调。是这个世界的错。这个世界欣赏不了安然公司想要做的事情。那司法部门关于大量企业诈骗的调查呢?是一场“政治迫害”。

杰克·韦尔奇,一名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 CEO,在对待通用电气的一次失败时则采取了完全不同的做法。1986 年,通用电气收购了华尔街的一家投资金融公司基德尔皮博迪公司(Kidder Peabody)。就在收购完成之后,该公司爆出了非法交易丑闻。几年后,不幸再次降临,公司的一名证券交易人约瑟夫·杰特(Joseph Jett)制造了涉案金额上亿美元的虚假交易,以此来提高他自己的收入。韦尔奇给通用电气的 14 名高级管理人员打电话,告诉他们这个坏消息,并亲自向他们道歉。“对于这场灾难,我非常自责。”韦尔奇说。

思维模式与抑郁症

也许那名法国厨师伯纳德·卢瓦索只是因为抑郁自杀的。你是不是这样想过?

作为一名心理学家和一名教育者,我对抑郁症非常感兴趣。抑郁症在校园里很普遍,尤其是在 2 月和 3 月的时候。冬天还没有结束,也看不到夏天的影子,工作堆积,个人感情也经常出状况。不过我早就清楚,不一样的学生处理抑郁的方法也截然不同。一些人选择对一切都放手不管;另一些人虽然感到郁闷,但是依然坚持。他们强迫自己走进教室,继续完成工作,并照顾好自己——所以当他们感觉好些的时候,他们的生活依然完好无损。

不久以前,我们决定研究一下思维模式是不是造成这种区别的一个因素。为了查明这一点,我们先是确定了学生们的思维模式,然后让他们在 2 月和 3 月连续写三个星期的网络“日记”。每天他们都要回答关于他们情绪的问题,还有他们参与了什么活动,以及他们是如何应对困难的。以下就是我们的发现。

首先,拥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学生抑郁的程度更高。我们的分析显示,这是因为他们会反复思考自己的问题和遭遇的挫折,认为挫败证明了他们无能、没有价值,基本上可以说他们是在用这种想法来折磨自己:“有句话不停在我脑海里盘旋:你是个笨蛋。”“这让我感觉自己不像个男子汉——这种想法挥之不去。”失败再次给他们贴上了标签,堵住了他们通往成功的路。

抑郁程度越深,他们就越破罐破摔,越不会去采取行动来解决他们的问题。比如,他们不再学习他们应该学的,不再准时交作业,也不再继续保持做家务的习惯。

尽管固定型思维模式者的抑郁程度看上去更严重,但是成长型思维模式者当中也有很多感到非常痛苦,这毕竟是抑郁症高发的季节。不过我们看到了一些很惊人的现象:成长型思维模式者抑郁程度越深,越会采取行动来对抗他们的问题,他们会更努力确保自己完成学校作业,更努力保持生活正常运转。他们感觉越糟,反而越会下定决心。

事实上,从他们这些反应中,很难看出他们到底有多抑郁。一个男孩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我当时是名一年级新生,并且第一次到离家这么远的地方。每个人都是陌生人,课程很难,随着时间慢慢推移,我感到生活越来越压抑。终于,我抑郁到了早上几乎起不来床的地步。但是每一天我都强迫自己起床,洗澡,刮胡子,去做我应该做的事。一天,我的情绪实在是降到了最低点,我决定寻求帮助。于是我去找我心理学课程的助教,询问她的意见。

“你去上课了吗?”她问我。

“去了。”我回答。

“你还继续阅读吗?”

“是的。”

“你的考试还顺利吗?”

“顺利。”

“嗯,”她告诉我,“那么你并没有抑郁。”

是的,这个年轻男孩感到非常抑郁,但是他用成长型思维模式者偏好的方法去应对——用决心去应对。

这难道不是性格决定的吗?难道不是因为一些人天生敏感,而另一些人不容易被外界影响吗?性格当然是其中一个因素,但是思维模式占有更重要的位置。我们告诉学生们成长型思维模式的特点后,完全改变了他们应对压抑情绪的方法。他们感受越糟,就会变得越有动力去克服他们面临的问题。

简单来说,人们一旦相信个人能力固定不变,便经常会处于危险当中,害怕失败会给自己打分。失败可以永久性地定义他们。也许他们很聪明很有天赋,但是这种思维模式似乎剥夺了他们应对问题的才能。

当人们相信自己的基本特质可以得到发展的时候,失败虽然很痛苦,但是不会给他们下定义,而且如果能力可以拓展,如果改变和成长还有可能,那么通往成功的道路依然有很多。

思维模式改变了努力的意义

我们小的时候都遇到过一个选择题,在有才能但心态浮躁的兔子和缓慢但稳健的乌龟之间做出选择。这个故事是想告诉我们缓慢和稳健最终赢得了比赛。但是,我们当中真有人希望自己是一只乌龟吗?

不,我们只希望当一只不那么傻的兔子。我们希望像风一样敏捷,但是要更有策略性——就是说,不要在终点之前打那么久的瞌睡。别忘了,为了赢得比赛,你最后总还是要露面的。

龟兔赛跑的故事本想强调努力可以有多重要的意义,却给了努力一个坏名声。它巩固了人们“只有缺乏天赋的人才需要努力”的观念,并让人们以为只有在非常罕见的情况下,当有天赋的人失误时,后进者才有机可乘。

在《勇敢的小火车头》(The Little Engine that Could)、《松懈的大象》(The Saggy Baggy Elephant)以及《破旧的拖船》(The Scruffy Tugboat)这些童话中,主人公都很可爱,他们经常会失败,但是当他们成功的时候,我们会为他们感到高兴。事实上,我还记得我是多么喜欢这些小动物(和机器),但绝不认为自己和他们一样。这些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你不幸成为弱小的动物——如果你缺乏天赋,你不一定会成为完全的失败者。你还可以埋头苦干,待人亲切,性情可爱,(如果你真的很努力并能忍受旁人的鄙视)甚至会取得成功。

谢谢,我还是选择天赋吧。

问题就是,这些故事让事情变成了非此即彼的选择:要么你有能力,要么你付出努力。认为只有无能者才需要努力的想法也是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一部分。固定型思维模式者告诉我们:“如果你需要为某事付出努力,那么你肯定不擅长做这件事。”他们补充说:“对真正的天才来说,任何事情都易如反掌。”

在伊利诺伊大学的时候,我是心理学系的一名年轻的副教授。有一天晚上,我路过心理学系大楼,发现有些教职工办公室的灯还亮着。我的一些同事工作到很晚。他们肯定没有我聪明,我当时是这么想的。

我从来没有想过,他们可能和我一样聪明,而且工作更加努力!对我来说,这是一个要么聪明要么努力的选择题,而我明显更加看重前者。

《纽约客》专栏作家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Malcolm Gladwell)说过,作为一个社会群体,相比通过后天努力达到的成就,我们更看重天生的、无须努力就能取得的成就。我们赋予英雄们非凡的能力,这些能力必然让他们变得伟大。就好像美籍日裔小提琴家美岛莉(Midori)天生就会拉小提琴,迈克尔·乔丹生来就会运球,毕加索一出生就会画画一样。这恰好就是固定型思维模式者的想法,而且非常普遍。

杜克大学的一项报告曾经警告说,在一些追求“不费吹灰之力达到完美”的大学本科女生中,焦虑和抑郁很普遍。这些女生认为他们应该展现出完美的容貌、完美的女性气质以及完美的学识,而这一切都无须努力(或者至少看上去没有经过努力)。

并不只有美国人鄙视努力。法国的一名企业家皮埃尔·谢瓦利埃(Pierre Chevalier)说:“法国不是一个崇尚努力的国家。毕竟,如果你通晓为人处事之道,做起事情便可以不费吹灰之力。”

然而,成长型思维模式者的想法则完全不同。对他们来说,即使天才也要通过努力才能达到成功。他们会说,有天赋有什么了不起的?他们欣赏天赋,但是他们更崇尚努力,无论你的能力有多强,努力才能激发你的能力,让你取得最终的成就。

《奔腾年代》

《奔腾年代》(Seabiscuit)的主角是一匹衰弱的马,一匹本该被安乐死的马。而事实上,这里讲述的是一个团队的故事——骑师,马的主人和驯马师——每个人都有着各自的不如意。但他们决心坚定,突破万难,将自己变成了人生赢家。当时的美国这个正在经历大萧条的国家将这匹马和骑手当作象征,预示着人们通过毅力和志气可以取得非凡成就。

同样令人感动的是该书作者劳拉·希伦布兰德(Laura Hillenbrand)的故事。她在大学期间患上了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经常无法正常工作。但是这个“马儿做到了”的真实故事吸引并启发了她,让她得以写出这部真诚、壮丽、关于意志取得胜利的故事。这本书既体现了这匹马的胜利,同样也证明了她自己的胜利。

从成长型思维模式的角度来看,这些故事展现了努力改造现状的力量——这种力量可以改变你的能力,改变你整个人。但是在固定型思维模式者眼里,这个故事讲述的不过是三个男人和一匹马的故事,他们都有缺陷,所以不得不付出加倍的努力。

加倍努力:高风险

在固定型思维模式者的眼中,努力是有缺陷和不足的人需要做的。当一个人已经知道自己有缺陷,那么努力不会给他带来什么损失;但如果完美无缺正是你的与众不同之处——如果你被外界认为是天才、人才或者具有某些才能,那么你会损失很多东西。努力会贬低你的价值。

小提琴家娜佳·萨莱诺-索南伯格(Nadja Salerno-Sonnenberg)在 10 岁时与费城管弦乐团合作,完成了她小提琴处女秀。到茱莉亚音乐学院(The Juilliard School)跟随著名的小提琴教育家多萝西·迪蕾(Dorothy DeLay)学习后,她才发现自己有一系列糟糕的习惯。她的指法和运弓非常糟糕,此外拿小提琴的姿势也不正确,但是她拒绝改变。几年过去,她看到其他学生迎头赶上甚至超越了她,在接近 20 岁的时候,她的自信心严重受挫。“我曾经那么成功,报纸将我称为‘神童’,但是现在我感觉自己像个失败者。”

这名神童害怕努力。“这所有的一切都应归结于我的恐惧。害怕努力后依然会失败……如果你去参加试演,但是并没有真正为之努力,没有真正好好准备,没有尽全力,那么你没有赢得这个机会,你至少有一个借口……没有什么比说出‘我付出了我的所有,但是依然不够优秀’这句话更难的事了。”

努力后还是失败的事实会让自己找不到借口,是固定型思维模式者们最大的恐惧,这种恐惧笼罩着萨莱诺-索南伯格,让她止步不前。她甚至一度不带小提琴去上课!

经过了很多年的忍耐和理解,后来有一天,迪蕾对她说:“听着,如果你下个星期再不带小提琴来上课,我就把你轰出我的教室。”萨莱诺-索南伯格以为她在开玩笑,但是迪蕾从沙发上站起来平静地对她说:“我没有开玩笑,如果你想浪费你的天赋,我不希望参与其中。这种状态应该到此为止了。”

为什么努力如此令人恐惧?

有两个原因。第一,在固定型思维模式中,了不起的天才不需要努力。对努力的需求会给你的能力笼上阴影。第二,就像萨莱诺-索南伯格说的,它让你再也无法去找借口。如果没有努力,你可以说“我本可以[此处随意填空]”,而一旦你努力过了,就不能再这么说了。有个人曾经对我说:“我本可以成为马友友(Yo-Yo Ma)。”如果她真的为之努力过了,她就不能再说这句话了。

萨莱诺-索南伯格很害怕失去迪蕾这个老师。她终于想通了,努力后的失败——一种诚实的失败——比她现在的行为方式要强得多,所以她开始与迪蕾一起为一场比赛训练。她第一次付出了她全部的努力,顺便说一下,她最后赢得了比赛。如今的她说:“我现在知道了一个事实:你必须为你最喜欢的事付出最大的努力。如果你热爱音乐,你一生势必要为此而奋斗。”

害怕努力的现象在婚恋关系当中也会存在,阿曼达,一个充满活力和吸引力的年轻女孩,就有过这样的感觉。

我有过很多糟糕的男朋友。很多。从靠不住的到不替人着想的。我最好的朋友卡拉总是对我说:“这一次能不能找一个好男孩?”她的意思就是“你值得拥有更好的”。

所以,卡拉将她公司里的一个男孩罗勃介绍给了我。他非常好,不只是在第一次约会时表现很好。我真的很喜欢这种感觉:“噢,我的天,一个真的能准时赴约的男孩!”后来事情变得认真起来,我就害怕了。我的意思是说,这个男孩真的很喜欢我,但是我无法控制自己不去想,如果他真的了解我了,他可能会失去兴趣。我是说,如果我真的真的努力了,然后失败了呢?我想我不能冒这个险。

努力不够:高风险

在成长型思维模式中,你非常想要某个东西而且有机会去得到它,但是什么都不去做的情况是很难想象的。如果真的发生了这样的事,“我原本可以”这个想法不会让成长型思维模式者感到安慰,反而会令他们心碎。

1930—1950 年间,可以说几乎没有哪位美国女性比克莱尔·布思·卢斯(Clare Boothe Luce)更成功。她是著名的作家和剧作家,两次当选国会议员,并曾担任美国驻意大利大使。“我不是特别理解‘成功’这个词的意思,”她曾经说,“我知道人们会用这个词来形容我,但是我不太理解。”她的公众生活和私人生活的不幸让她一直无法回到她最爱的事业——写作戏剧上去。她的作品,如《淑女争宠记》(The Women),曾获得巨大成功,但是作为政治人物,她不能再继续创作这类讽刺、性感的喜剧了。

对她来说,政治不能让她发挥她最看重的个人创造性,回顾过去的时候,她不能原谅自己没有继续追求戏剧梦想的选择。她说:“我经常会想,如果我会写自传,我的题目会叫作《一个失败者的自传》(The Autobiography of a Failure)。”

美国女子网球运动员比利·简·金(Billie Jean King)说,这都取决你想回顾些什么,或者你想说些什么。我同意她的观点。你可以回顾过去然后说“我原本可以”,将你那未使用过的天赋像奖杯一样抛光抛亮。你也可以回顾过去,然后说“我为我最重视的事情付出了所有努力”,想一想,你希望回顾些什么,你想说些什么。然后选择你的思维模式。

将知识转化为行动

当然,固定型思维模式者也在书里读到过这样的话:成功意味着做到最好的自己,而不是要强于他人;失败是一次机会,而不是死刑;努力是通往成功的关键。但是他们无法将这些话化为实际行动,因为他们的基本思维模式——认为个人能力不可改变的这种信念——给了他们完全不同的观点:成功仅仅意味着比其他人更有天赋,失败确实会对你做出评判,而努力是那些无法依靠天赋成功的人才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