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网友到我的博客里询问:“什么人容易得心梗啊?”“心梗能预防吗?”“年轻人也会有心脏病吗?”……看得出来,大家对心梗还不太了解。
那么,究竟哪些人更容易得心梗呢?如何预防心梗呢?
首先,抛开遗传因素,有熬夜、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最容易发生心梗。
新闻上也常常报道,一些外企员工、程序员由于工作压力大,连续熬夜引发猝死,这些所谓的“过劳死”,其中绝大部分就是由急性心梗引起的。
在亚太地区,造成心血管病的前三位危险因素分别是高血压、吸烟和高血糖。吃的食物能量过高、口味太咸、太油腻,对心脏都不好,因为这些食物会导致血脂浓度突然升高,造成血黏稠度增加,容易引起心梗。
医学研究发现,腹部肥胖的人血液中的一种“好胆固醇”水平较低,这会增加患心脏病的风险。朝鲜之前的领导人金日成和金正日父子都属于腹部肥胖的类型,虽然身边随时带着看护和医生,但最后他俩都是因为心梗去世的。
其次,从年龄上说,中老年人是急性心梗的高发人群。
随着年龄增长,人体的新陈代谢率会下降,血管的弹性、柔韧性下降,血液黏稠度增加,脂质代谢紊乱等,这些都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而前面已经说了,心梗就是冠心病的一种严重类型。所以,中老年人自然成了心梗的高发人群。如果中老年人再不注意自己的生活方式,那就更会给心梗以可乘之机了。
但如果我现在问大家:“30岁的人和60岁的人发生心梗,谁更危险?”很多人可能想也不想,会觉得肯定是60岁的老人啊。其实,更危险的恰恰是30岁的青壮年。为什么?
因为60岁发生心梗的人,可能他在30多岁就开始出现冠状动脉硬化了,已经建立起了相对完善的“侧支循环”。等他到了60岁,一旦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血液流不过去了,侧支循环就会开放,让血液经侧支循环通过,这样心肌坏死的范围相对小些。但要是30岁的人突然心梗,冠状动脉的侧支循环还没来得及建立,一旦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则更加凶险。
那么,什么叫侧支循环?我给大家举个例子。
人体内的血管就好比北京的交通,大动脉就是主干道,比如长安街、平安大道,而侧支循环就是一个个的小胡同。一旦长安街堵死了,聪明的司机会选择走小胡同,从旁路绕过去,也能到达目的地。我们的身体也有这种类似的神奇的自我调节机能,如果某个地方堵了,时间长了,便会自己慢慢建立起一些侧支循环来进行疏导。
这让我想起抢救一位猝死的19岁空军小战士的事。
一天早上7点多钟,在空军南苑机场,一个19岁的战士在洗衣服,突然觉得胸口不适,战友们连忙骑自行车把他送到机场医院。刚一进医院的门,他便一头跌倒在地,不省人事。当时大概是7点50分,因为正好赶上医生、护士们上班,大家立即把他抬到抢救室开始抢救。同时,机场医院的医生分别给空军总医院、附近的航天部所属的711医院、北京急救中心打了3个求援电话。
我们得知医院正在为患者进行心肺复苏,快速赶到了南苑机场医院。我们刚一下车,马上有一群军人围了上来,有人向我介绍说:“这是我们机场的政委。”政委对我说:“急救中心来人了,我就放心了。”我说:“您先别乐观,我还没见到患者呢。”
进了急诊室,里面有10多个医生、护士正在忙碌。患者没有了自主心跳和自主呼吸。711医院的麻醉师最先到达,已经给患者做了气管内插管,正在用呼吸气囊进行人工呼吸。另一位机场医院的医生正在做胸外心脏按压,静脉通道已经建立,心电监护也已连接上了。空军总医院急诊科的一位医生也先于我到场。
我迅速了解了用药情况。突然,我发觉心电示波好像出现了有节律的跳动,便马上告诉做胸外心脏按压的医生:“停,停,我看看。”果然,屏幕上显示了“室性心动过速”,这可是个好征象,但依然不能乐观,因为随时可能恶化为“室颤”,必须立即纠正为“窦性心律”。
空军总医院的医生马上说:“利多卡因。”我也几乎同时说:“同步电转复!”并双手分别拿起了除颤器上的2个电极板,我们急救中心的护士马上给除颤器充电,并把导电膏涂抹在2个电极板上,眨眼间已充好电,我把2个电极板放到患者胸上:“放电!”除颤器的屏幕上立即显示了“窦性心律”,在场的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此刻,利多卡因还没有注入到患者的静脉,患者随即出现了自主呼吸,血压120/80毫米汞柱,真高兴死了!
突然,患者全身抽搐(脑缺氧后导致的脑水肿造成的)。我连忙问:“给脱水药了吗?”有医生回答:“已经给过500毫升甘露醇了。”
我说:“安定抽20毫克,静脉注射。”
空军总医院的医生说:“10毫克!”于是,护士从静脉推了10毫克安定,患者仍然抽搐不止,又过了不到1分钟,抽搐停止了,可不到1分钟又开始持续抽搐。
我又说:“安定抽20毫克,静注。”空军总医院的医生还是不听我的,这样来回两三次,总量一共给了30毫克安定。患者仍然抽搐不止,过了不到1分钟抽搐停止,可不到1分钟又开始持续抽搐。
空军总医院的医生问我:“还有什么办法?”
我说:“你不听我的呀,我说抽20毫克,没让你一次全推完。也可能推1支就不抽搐了,也可能推1支多就不抽搐了。什么时候不抽搐了,什么时候就马上停止推药。这样可以一次性彻底控制抽搐,同时避免了反复用药发生的蓄积中毒。像你这样用药,药的总量不但没减少,比一次性20毫克还多,而且效果差。”他没再吭声儿。
后来,患者还在抽搐,空军总医院的医生又问我:“还有别的办法吗?”我说:“现在,患者的心跳、呼吸、血压、脉搏都正常,没有心律失常、心衰、休克等,可以去医院,边走边抢救。”后来,我们把患者抬上了空军总医院的车。
第二天下午,我抽空给南苑机场医院打了个电话,问了患者的情况,他们非常高兴地告诉我:“患者已经清醒了,没有留下什么后遗症。我们刚从医院回来,他已经能吃西瓜了。”
所以,在这里我要提醒年轻人一句,不要觉得心梗离自己很远,一点都不关心,身体不舒服了也不当回事儿。事实上,现在心梗的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化,它已经不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了。
既然心梗人人都可能发生,那么,预防就很重要,而预防心梗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就是运动。不过运动也有讲究,到底怎么运动最好呢?我给大家推荐一个口诀,叫“357”口诀。
“3”是指30分钟或3公里。就是说,每天用快走、慢跑等方式进行锻炼,持续30分钟,或者运动的距离达到3公里,既经济,效果又好。
“5”是指每周锻炼不少于5天。
“7”是指运动时的适宜心率为“170减去自己的年龄”。比如,我今年60岁,170-60=110,我运动的时候心率在每分钟110次左右,就是合适的。
对于健康的年轻人来说,各种有氧运动都是很好的选择,但对于中老年人来说,由于身体的原因,腿和膝盖不能承受太大的运动量,怎么办呢?可以选择散步或游泳,其中游泳是最好的锻炼方式之一。水有浮力,对关节和脊柱能起到放松的作用,尤其适合关节不好的中老年人。
还要强调一点,运动健身,贵在坚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没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