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死·朝圣:跨越八年寻找经幡的灵魂 » 生死·朝圣:跨越八年寻找经幡的灵魂全文在线阅读

《生死·朝圣:跨越八年寻找经幡的灵魂》信神和信神圣

关灯直达底部

8月18日一早,我们在旅店很小的餐厅吃早饭,餐厅只有4个老式的火车座。我们进去时,已有4位西方游客在吃早饭。我看到桌上中英对照的菜单上居然有咖啡、烤面包、黄油果酱和煎鸡蛋。这一份共17元人民币,只相当于在澳大利亚喝一杯咖啡的钱,在30年前的夏河是完全无法想象的。

八点多出了县城,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车程,再翻过一个海拔三千多米的山口,就到科才寺了。科才寺离县城约三十公里,是拉卜楞寺所辖的格鲁派寺院,据说建于1894年,是因为四世嘉木样应科才部落头人及部落长老的请求,选了寺址建起了经堂。我们停车休息,轻手轻脚地走进古寺,怕打破了寺庙的肃穆和宁静。在佛殿门口,一个小喇嘛念念有词,用心读经书,连头也不抬。不远处的廊檐下,有一位年长的喇嘛,紫檀色的脸膛、灰白的长须,身上披着灰白的老羊皮大衣,斜斜地靠在椅子上,静静地闭目养神,像一尊古老的佛像。

从经堂里走出来一群年轻的喇嘛,因为刚做完早课,他们纷纷披上藏红的袈裟,戴上黄色的鸡冠帽,嘴里都还在大声地念着经。人群走散,又走出一位中年喇嘛,向我招手示意,我跟随其后,原来他是要把我带到他住的地方。与大多数喇嘛的住房相似,这是一个不大的房间,一半是个藏式炕,炕桌上是厚厚的经书,另一半供着佛像唐卡等。中年喇嘛叫曲达尔,听起来应该是蒙古族人的名字,与他同住一室的是个十来岁的小和尚,是阿卡曲达尔的学生。小和尚满脸稚气,亲切地靠在师父身上,始终用天真的大眼睛好奇地盯着我。

曲达尔告诉我,廊檐下的老喇嘛是85岁的曲德加措,全寺最年长的阿卡。我在房里拍了些照片,阿卡曲达尔说可以带我去殿堂看看。我随他来到一个殿堂,他打开门上的铜锁,描金绘龙的殿门吱呀着被打开了。从明亮的广场跨进幽暗的佛堂,我一下子什么都看不清了,好一阵才看到殿内到处是精美的壁画唐卡和佛像,还有精致的大幅堆绣佛堂吊顶。在这样的气氛下观赏殿堂,让我觉得又回到了30年前第一次在拉卜楞寺的感觉。

阿卡曲达尔在自己房间的炕上读经

阿卡曲达尔和他的学生,看上去像父子一样

专心读经的小喇嘛

85岁的阿卡曲德加措

年轻喇嘛做完早课从经堂出来,纷纷披上藏红的袈裟,戴上黄色的鸡冠帽,嘴里仍念着经

精美的唐卡组成的殿顶

科才寺在1958年曾遭到毁坏,这些殿堂和壁画佛像都是近几年修复的。所幸的是,由塔道嘉措所赐的语化无量寿铜佛,以及多部用金汁书写的《甘珠尔》《庄眼睛》和《贤劫经》等文物,都被保存了下来。在这个有近两百年历史的古庙里走动,远离繁杂的身外之物,隔绝欲望的世俗社会,把躁动不安的心,带进宁静纯净的信仰世界里。在短短几十分钟里,我似乎看到了献身宗教的喇嘛们,从小到老日复一日的人生全过程。在这里,生命的目的,就是解脱欲望,得以成佛,普度众生。

精美的描金绘龙殿门

在《人的宗教》一书中,休斯顿·史密斯把人的一生或命运比喻成一幅巨大的彩色“生命挂毯”。我只记得大意是这样的,史密斯认为,人类无法看到“生命挂毯”的正面,面对的总是挂毯的背面,因此生命的外表,看起来就像是无数彩线和绳结组成的迷魂阵,人类对生命及其命运的认识错综复杂,混乱不堪。几千年来,人类最持久、最认真的企图,就是想从“生命挂毯”背面的迷魂阵,去猜测它正面的图案,找出生命整体的意义和对命运的把握。

我想到了两千年前,当雅典法庭判苏格拉底死刑时,他说的话:“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所以,人生价值在于人必须经常自我省察才行。由此,我又想到,在这个世界上,有的人信神,有的人不信神,因此从这方面来讲,我们常常把人区分成有神论者和无神论者、宗教信徒和世俗凡人。不过,这样的区分,我觉得并不是很关键、很重要,因为,一个人可以不信神,但应该相信神圣。相信神圣的人,就有所敬畏,在这样的人的心目中,总有一些东西是属于做人的根本,是底线,是亵渎不得、跨越不得的。这样的人,并不一定是害怕受到神灵和上天的惩罚,而是不肯丧失最基本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