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类的故事 » 人类的故事全文在线阅读

《人类的故事》第四十六章 势力均衡

关灯直达底部

另一方面,在法国,“君权神授”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大行其道,统治者的权欲在新发明的“权力均衡”的法则面前才有所收敛

为了和前一章有个对照,让我告诉你们当英国人民为自由而战的时候,欧洲大陆的法国都发生了些什么。自古以来,适当的人于适当的时间在适当的国家出现,就是我们常说的天时地利人和,这种天作之合是极其罕见的。可在法国,路易十四就是这一理想的化身。不过对欧洲其他国家的人民来说,没有他,大家的日子都会好过一点儿。

当时,法国是欧洲大陆人口最多、国力最强盛的国家。路易十四继位时,马萨林与黎塞留这两位伟大的红衣主教刚刚经过不懈努力,把古老的法兰西王国变成17世纪强有力的集权国家。路易十四本人也出类拔萃、能力超群。就拿20世纪的人们来说,不管我们是否承认,我们一直生活在太阳王时代辉煌记忆的包围之中。路易十四的宫廷所创造的完美礼仪和优雅谈吐,现在仍然是我们现代人社交生活的基础与标准。在国际和外交领域,法语依然作为外交和国际会议的官方语言沿用至今。

因为早在200多年前,法语的优美措辞和精巧表达就已达到了任何语言无法到达的高度。路易十四的剧院至今仍是我们学习戏剧艺术的典范,在它面前,我们只能自叹天赋鲁钝、才学有限。在太阳王统治时期,法兰西学院(由黎塞留首创)开始在国际学术界占据着无可取代的一席之地,其他国家则以效仿为荣。凡此种种,不胜枚举。就连我们现在的“菜单”一词用的还是法文,这并非偶然。高雅的法式烹调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高级表现形式之一,它最初的出现就为了满足这位伟大君主的享受。总而言之,路易十四开创了一个极其绚丽豪华、温文高雅的时代,这一时代至今仍能使我们获益良多。

很不幸的是,在这幅辉煌灿烂的画卷背后,还存在着令人沮丧的阴暗面。国际舞台上的辉煌光彩,往往意味着国内的悲惨与苦难。路易十四的法国也难逃例外。1643年,路易继承了他父亲的王位,直到1715年去世。法国政府在长达72年的时间里被他一个人独揽,几乎是整整两代人的时间。

我们必须充分理解“大权独揽”这个词的概念。在历史上,有许多国家建立过被我们称为“开明专制主义”的高效独裁制度,而路易十四就是这一特殊制度的开创者。他并不是那种仅仅扮演君主角色,而把国家事务当成儿戏的不负责任的国王。事实上,开明时代的君主们励精图治、工作勤奋,远远超过他们的任何臣民。他们日理万机,起早贪黑,在紧紧抓住允许他们随心所欲行使“神圣君权”的同时,也强烈感受到随之而来的“职责的神圣”。

当然,国王不可能事必躬亲。他必须组织一些能够帮助他管理国家事务的可靠的助手和顾问:比如一两个将军、三五个外交政策的专家、几个高智商的财政顾问与经济学家。不过这些高级顾问并没有自己的独立意志,只能向国王提出建议,而后按君主的意愿行事。对广大老百姓来说,他们的神圣国王本身就代表着整个国家与政府。祖国的荣耀也变成了一个王朝的荣耀,这一点与我们美国的理想是完全对立的。法国属于波旁王朝,由波旁王朝统治,为波旁王朝服务。

这种君主专制的不足之处是显而易见的。国王就是一切,“朕即国家”,其他人则什么也不是。那些在过去手握权柄的贵族逐渐退出了政治舞台,被迫放弃他们以前享有的那部分权力。如今,一个手上沾满墨水的皇室官僚,坐在远离巴黎政府大楼的绿意盎然的窗前,执行着100年前封建领主所做的工作。那些没有工作的封建领主则移居巴黎,在路易十四高雅宜人的宫廷自娱自乐。很快,他们的庄园经济就陷入了一种危险的境地,即众所周知的“缺席地主所有制”。在不到一代人的时间里,原来那个工作勤奋刻苦的封建主阶层成了凡尔赛宫里彬彬有礼却毫无用处的懒汉。

当《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订的时候,路易十四年仅10岁。这一条约宣告30年战争的终结,同时也意味着哈布斯堡王朝在欧洲大陆的统治地位的终结。一个像路易这样年轻有为的人当然会把握住这个机会,来使自己的王朝取代从前的哈布斯堡王朝,成为欧洲的新霸主。1660年,路易与西班牙国王的女儿玛丽亚·泰利莎结婚。不久,他那半疯癫的岳父,也是哈布斯堡王室西班牙分支的菲利普四世去世了,路易立即宣称西班牙属下的荷兰部分(今比利时)为他妻子嫁妆的一部分,并将其据为己有。这样的无理要求对欧洲和平无疑是灾难性的,并且威胁到新教国家的安全。在荷兰七省联盟的外交部长扬·德·维特的领导之下,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国际联盟——荷兰、英国和瑞典的三国同盟于1664年诞生了。不过,它并未维持太长的时间就解体了。路易十四用金钱和花言巧语收买了英国的查理国王及瑞典议院,让他们袖手旁观。被盟友们出卖的荷兰只得孤军奋战。1672年,法国军队大举入侵荷兰,长驱直入攻入荷兰腹地。于是,堤防再度开启,法兰西太阳王像以前的西班牙人一样,深陷在荷兰沼泽的淤泥中。1678年签订的《尼姆威根和约》,不但没能解决什么实际问题,反而点燃了另一场战争的导火线。

势力均衡

第二次侵略发生在1689~1697年间,最终以《里斯维克和约》宣告结束。同样也没有给予路易十四热切渴望的统治欧洲的地位。虽然路易的宿敌扬·德·维特不幸死于荷兰的暴民之手,但他的继任者威廉三世(在前一章你曾见过)继续挫败了路易十四成为欧洲霸主的一切努力。

1701年,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族的末代国王查理二世去世后,一场争夺西班牙王位的战争便爆发了。1713年战争结束,签订了《乌得勒支和约》,但是没有解决任何问题,但这场战争却使得路易的国库破产了。在陆战中,法军虽取得了胜利,却遭到了英国与荷兰的海上联军的猛烈反击,使法国最终赢得整场战争的美梦化为泡影。正是在这长期的较量中,诞生了一个新的国际政治的基本原则:从今往后,由一个国家来单独统治整个欧洲和整个世界,任何时候都是不可能的。

这就是所谓的“权力均衡”原则。它并不是一条成文法律,但在300年的时间里,人们像遵守自然法则一样去遵守它。提出这一观念的人士认为,处于民族发展阶段的欧洲,只有在整个大陆的各种矛盾与利益冲突处于绝对平衡的状态下,才能存续下去。绝不能允许任何国家或势力支配别人。在30年战争中,哈布斯堡王朝就成为了这一法则的牺牲品。不过,他们是无意识的牺牲者。那场战争的主要问题被宗教冲突的迷雾给掩盖了,我们不知道潜藏在冲突之下的真正含义,以至于人们并不能好好把握这场战争的实质。从那以后,我们开始意识到,在具有国际重要性的一切事务中,经济利益始终是问题的主要原因。我们开始发现一种新型的政治家正在成长,他们是些精明务实、手持计算尺和现金出纳机的政治家。扬·德·维特是这个新型政治派别的第一位成功的倡导者。威廉三世则是它第一个伟大的学生。路易十四尽管拥有无比的名誉和荣耀,却成为了第一个有意识的牺牲品。在他之后,重蹈覆辙的人几乎从未间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