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文化常识 » 中国文化常识全文在线阅读

《中国文化常识》山西的票号

关灯直达底部

票号又称“票庄”、“汇票庄”、“汇兑庄”。它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以经营汇兑业务为主的一种金融信用机构。票号是适应商品贸易的发展和货币流通的扩大的产物。明清时期,地区间的商业清算多依赖“镖局”运送现银,既存在不安全因素,也浪费资源。后发现利用在各地设立分支机构商号办理汇兑更加安全节省。所以在乾隆、嘉庆年间,山西商人利用自己商号及分支机构开展汇兑业务,率先由兼营转为专营。最早的一家票号是1821年创立的山西平遥“日升昌”,其后,平遥、祁县、太谷三县商人继起,形成“祁太平”三帮。这时,出现山西人独占一大新兴行业的局面,通称“山西票号”。其主营业务就是埠际贸易的汇兑。后又办理政府和官吏的公款汇兑和存、放款业务。经营范围遍及全国,远则达东南亚和欧洲,有“汇通天下”一说。在山西的票号最发达时,一度曾有“子弟俊秀者,多入商贸一途”之说,令乾隆皇帝也甚感惊诧。

山西票号的资本最初由商业资本转化,合资或独资。在此之后,也有官僚或买办商人入股。

山西票号与清政府关系密切。尤其在19世纪50年代后,山西票号代清政府汇解军饷等款项、办理洋务资金往来、管理对外贸易的内汇,一度成为封建经济的重要金融支柱。鸦片战争后,外国银行建立,各省自设官银钱号、自办银行,使票号丧失公款业务。辛亥革命后,清王朝崩溃,票号存款被提,放款一时不能收回,周转困难,从此一蹶不振,终归没落。

(单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