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文化常识 » 中国文化常识全文在线阅读

《中国文化常识》闻名世界的唐三彩

关灯直达底部

唐三彩是唐代在汉代绿、褐釉陶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彩陶工艺品。主要由黄、绿、白三色釉彩涂胎,也有二彩、四彩的,但总称唐三彩。

唐三彩是中国古代制陶技术发展的高峰,当时就闻名于中外。它汲取了中国国画、雕塑等工艺美术的特点,采用堆贴、刻画等形式的装饰图案,线条粗犷有力。它主要是陶坯上涂上的彩釉,在烘制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自然垂流、相互渗化,色彩自然协调,花纹流畅,是一种具有中国独特风格的传统工艺品。

唐三彩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首先要将开采来的矿土经过挑选、舂捣、淘洗、沉淀、晾干后,用模具做成胎入窑烧制。唐三彩的烧制采用的是二次烧成法。从原料上来看,它的胎体是用白色的黏土制成,在窑内经过1000-1100℃的素烧,将焙烧过的素胎经过冷却,再施以配制好的各种釉料入窑釉烧,其烧成温度为850-950℃。在釉色上,利用各种氧化金属为呈色剂,经煅烧后呈现出各种色彩。釉烧出来以后,有的人物需要再开脸,所谓的“开脸”就是人物的头部仿古产品是不上釉的,它要经过画眉、点唇、画头发。经过这样一个过程,这一件唐三彩的产品才算是完成了。

唐三彩的造型丰富多彩,一般可以分为动物、生活用具和人物三大类,而其中尤以动物居多。常见的出土唐三彩产品有三彩马、骆驼、仕女、龙头杯、乐伎俑、枕头等。

唐三彩的特点有二。首先是造型。唐三彩的造型与一般工艺品的造型不同,一般比较肥硕,如所出土的唐三彩马的臀部都比较肥,颈部比较宽,以静为主,但是静中带动。其次是釉色。作为一件器物上同时使用红、绿、白三种釉色,这在唐代本来就是首创,但是匠人们又巧妙地运用施釉的方法,将红、绿、白三色交错、间错使用,然后经过高温烧制以后,釉色又浇融流溜形成独特的流窜工艺,出窑以后,三彩就变成了很多的色彩,它有原色、有复色、有兼色,人们能够看到的就是斑驳淋漓的多种彩色。

现今所见的出土唐三彩,大量都出于盛唐时期,其烧制数量之多,质量之精,代表了唐三彩烧制的最高水平。但从晚唐开始,唐三彩的制作逐渐走向衰落。如今,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唐三彩的工艺被重新发掘出来了。

(蔡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