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文化常识 » 中国文化常识全文在线阅读

《中国文化常识》工笔画

关灯直达底部

工笔画是与“写意画”相对的概念,是中国画的表现手法之一,注重形似,画法工整严谨,用笔细腻准确,被广泛运用于中国的人物画、花鸟画、山水画中。

工笔画最重要的特点就是“真”,是作者对客观对象细致的观察和入微的描绘。它所描绘的对象以逼真的形象,以细腻的描写手法取胜。荆浩曾提出:“似者得其形,真者气质俱盛。”“形”在工笔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形似”并不意味着单纯地进行模仿,而是根据客观事物提炼出典型的、不违背客观事实的艺术形象。在把握准物象形体轮廓的基础上,线条要求工整、流畅,能将物象的形态与富有表现力的线条较好地结合起来。工笔画也重视通过形体中的细节抓住物象的本质特征,写出物象的“神”,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以达到“以形写神”的艺术效果。

工笔画不同于写意画,它必须要先画稿本,经过反复修改之后再定稿,然后覆上经过矾水加工的熟宣纸或者熟绢,并用流畅的墨线勾勒出底稿所画物象的轮廓线,先完成白描稿(白描是中国画中只勾勒物象的线条,单纯用线条来表现事物而不着色的画法),之后先用淡墨或者薄色晕染出物象的阴阳面,再上一层底色。待底色完全晾干,就可以开始正式上色了。上好色之后,还要用墨或色按照原来的轮廓线将物象再勾勒一遍,使线和色能够完全融为一体。工笔画除了勾线之外的每一步骤都要经过三晕九染,所谓“三晕九染”就是指在着色的过程中,无论是上底色,还是正式染色,在每着一笔墨或者色之后,都要用蘸有清水的毛笔晕染一次,而且要反复进行,以冲开墨或色的痕迹。工笔画因设色有浓淡、厚薄、重轻的分别,所以可以分为工笔重彩和工笔淡彩。它所描绘出的物象造型准确、逼真,线条流畅、工整,着色均匀,色彩明亮、典雅。

工笔画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早在战国时期,帛画中就可以寻找到工笔的痕迹。唐代绘画技巧的日趋成熟使得工笔画在唐代逐渐盛行起来,当然初唐时期绢帛料的改善对工笔画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米芾在《画史》中记载道:“古画至唐初皆生绢,至吴生、周、韩斡,后来皆以热汤半熟,入粉捶如银板,故作人物,精彩入笔。”到了宋代,由于宋徽宗对艺术的重视和对工笔画的提倡,成立了画院,形成了“院体派”的画法,所以工笔画在宋代也很繁荣,并步入了它的成熟时期。元代之后,随着文人画的兴起,工笔画开始走向衰落。

直到20世纪,工笔画又开始复苏,并于20世纪80年代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在材料、色彩的运用,题材,描绘手法等方面都有所扩展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体现了中国古典艺术的恒久魅力和新时期中国画艺术的繁荣昌盛。

(孙爱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