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明成祖朱棣 » 明成祖朱棣全文在线阅读

《明成祖朱棣》明成祖举国捕捉尼姑之谜 为何用和尚追杀尼姑?

关灯直达底部

朱棣为什么要捉拿天下尼姑?尼姑,本是出家修行的佛门女教徒,讲究的是六根清净,四大皆空,与红尘姻缘了断,更与朝廷素无瓜葛。但明朝永乐年间的尼姑却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侵扰和追杀,沦入了十八层地狱。而此时的和尚却成为了朝廷的座上客,朝廷不仅对他们宠信有加,而且还封官许愿,让他们成为追杀尼姑的鹰犬。

永乐十八年,即公元1420年,明成祖朱棣突然下令,将全国所有的尼姑以及女道士,一律捉拿送到京师进行勘问,以验明她们真实身份。这场史无前例的追杀天下尼姑案,不仅打破了千年来与世无争的佛门清静,而且也给社会带来了很不安定的因素。而主要追杀尼姑的主要人马恰恰是与尼姑同为佛门的和尚。那么,朱棣为什么要捉拿天下尼姑?又为什么命令和尚追杀同门女性?这其中究竟有什么鲜为人知的秘密呢?这还要从朱棣建立大明王朝的秘密部队“东厂”特务组织说起。

明朝的东厂是在锦衣卫之后,于永乐十八年,即公元1420年建立起来的又一个直属于朝廷的特务组织。东厂的全名叫做东缉事厂,由朱棣亲信太监出任首领,心腹和尚担任顾问。东厂和锦衣卫一样,是世界历史上最早设立的国家特务情报机关,其分支机构远达朝鲜半岛。而东厂权力在锦衣卫之上,只对皇帝负责,不经司法机关批准,可随意监督缉拿朝中大臣和黎民百姓,从而开明朝太监干预朝政的先河。

震惊中外的“靖难之役”之后,朱棣从侄子建文帝朱允炆手中夺取了大明王朝的政权,成为了明朝的第三个皇帝,是为明成祖,改元永乐,因此朱棣史称永乐皇帝。一方面,建文帝魂归何处的流言不时出现;另一方面,朝廷中的很多大臣对永乐政权并不十分支持,而朱棣对朝廷大臣也多不信任。同时,他觉得原来由其父明太祖朱元璋设在宫外的锦衣卫使用起来并不是很方便,于是,就决定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直接掌控的新的特务机构。

朱棣由北京起兵南下“靖难之役”的过程中,许多太监与和尚曾出过大力,如三宝太监郑和与学贯佛道的和尚道衍。所以在朱棣的心目中,还是觉得太监与和尚比较可靠,而且他们身处皇宫,联系起来也比较方便。于是朱棣一反其父朱元璋关于太监不得干预朝政的禁令,重用太监。于是,东厂这个身兼情报、监察、警察于一身的特务机构横空出世,成为朱棣镇压政治上的反对力量和加强中央集权的御林军。那么,学贯佛道德的和尚道衍又是何方神圣?为什么一个和尚能成为永乐皇帝的心腹亲信呢?

道衍,真名叫姚广孝,十四岁时出家为僧,取法名道衍。他先学习天台宗,后研习密宗瑜珈三密。二十岁受具足戒后,又慕禅宗。元朝末年,天下大乱,道衍到杭州参访径山智及禅师。智及为当时著名禅师,一见道衍,就十分赏识他的才华和佛学见地,便把法衣、拂子授予他,希望他将来能成为佛教弘法的继承人。三年后,道衍离开径山,住持临安普庆寺。接着,迁居杭州天龙寺和嘉庆留光寺。一次,偶然巧遇道士席应真,得传道教阴阳术数之学。

和尚出身的朱元璋,打下天下,建立明朝政权,下令选拔高僧入京,道衍被推选入京考试,但他硬是不愿做官,朱元璋只好赐他僧服,准他回山。道衍离开南京,北上参学,游到河洛,在嵩山遇到当时的知名相士袁珙。

这袁珙见他身为佛门弟子,却隐含杀气,便笑着告诉他:“你真是个奇怪的和尚,三角眼,吊睛眉,形如病虎,有嗜杀之相,更有辅国之才,望君珍重。”道衍很赞赏对自己的评价,于是,二人结为知己。

明洪武十三年,即公元1380年,马皇后去世,朱元璋下诏令选高僧侍奉诸王,为马皇后诵经祈福。道衍受召入宫,与当时还是燕王的朱棣会晤之后,彼此大有相见恨晚之感。朱棣在得到其父朱元璋同意后,让道衍前往北京任庆寿寺的住持。道衍来到北京,经常出入燕王府,参与发动政变夺取皇位机密谋划,成为朱棣身边的高级谋士和重要智囊。

有一个故事很能说明道衍与朱棣的关系。一年冬天,朱棣在燕王府设宴款待道衍,酒酣耳热之际,两人玩起了对对联的游戏。朱棣先出上联:“天寒地冻,水无一点不成冰”;道衍应声对出下联:“国乱民愁,王不出头谁作主”。表面上都是文字游戏,其实是暗含杀机。上联明明是在谈天气,下联却在谈政治,“王不出头谁作主”,公然鼓动朱棣谋权夺位。道衍还对朱棣说,由我辅佐你,帮你戴上“白帽子”。朱棣当然明白,“王”上面加“白”,不就是“皇”吗?果然,在道衍的鼓动下和谋划下,朱棣起兵发动了史称“靖难之役”的军事政变。

朱棣发动“靖难之役”之后,道衍留守北京,辅佐朱棣世子率万人击溃朝廷数十万人的北伐之师。此后,他依然不断地参与机密谋划,终使朱棣夺得皇帝大位。朱棣能够夺取明朝政权,道衍的作用不可低估。据《明史·姚广孝传》一书中说:朱棣转战山东、河北,在军中三年,战守机宜完全取决于道衍,道衍从未亲临战阵,但是朱棣起兵夺取天下,道衍出力最多,论功以为第一。因此朱棣登基后,道衍被初授官僧录司左善世,再被授为太子少师。朱棣还让其顾问东厂事务,因此,有不少道衍身边的和尚成为了东厂的高级特务。

而就在朱棣夺取明朝天下的十八年后,即公元1420年,山东一带遭到了严重的灾荒。官府不但不救济,反而加重税赋,百姓们怒气冲天,恨声不绝。这年二月,一位名叫唐赛儿的山东滨州女子举起了“白莲教”的义旗,组织农民数千人,发动了滨州起义。他们先占领卸石棚寨为根据地,后转战山东其它州县,多次打败明朝官军,并曾攻克青州、诸城、莒县、即墨等州县。义军所到之处,斩杀官吏,开仓放粮,赈济百姓,声势震动山东全省。

唐赛儿,生于明建文元年,即公元1399年,父母愿其胜男,取名“赛儿”。十八岁那年,唐赛儿便和农夫林三结了婚。由于家境贫寒,偏巧又碰上连年大旱,收成不好。农民为了生存聚众向明朝官府讨要粮食。谁知道官府一得知消息,便立刻派兵前来抓人,唐赛儿的丈夫林三与其他许多村民被抓走后全都被活活打死了。唐赛儿悲痛欲绝,发誓为丈夫报仇。于是,她加入“白莲教”,后自称“佛母”,在朱棣“迁都北京”的前夕,发动了一场震惊天下的滨州起义。

朱棣闻讯后“甚为震惊”,立即派来重兵镇压。因为寡不敌众,腹背受敌,起义军只坚持了三个月就失败了。但唐赛儿却想出一个“鱼归大海” 之计,化整为零,混在百姓之中,使官兵无法辨认出他们,然后再设法汇聚。官军在找不着义军的情况下,便禀报朱棣说唐赛儿失踪了。据《明史纪事本末》记载:朱棣因“唐赛儿久不获,虑削发为尼或处混女道士中,遂命法司,凡北京、山东境内尼及道站,逮之京诘之”。

原来,朱棣怀疑唐赛儿削发为尼,就下令将北京、山东的尼姑、女道士全部逮捕,押送朝廷审讯。同年七月二日又命段明为山东左参政,继续率领兵马追捕唐赛儿。段明为了完成这一任务,不仅把山东、北京的尼姑全部捉拿,逐一审问,甚至还捉拿了除这两地之外的上万出家妇女,仍无所获。关于此事,《明史》也有简单记载:“永乐十八年二月,山东蒲台唐赛儿反,唐赛儿不获,溟逮天下出嫁尼姑万人”。

随后,一无所获的朱棣将追捕的范围扩大到了全国各地,并派出了东厂的特务和尚四处追捕唐赛儿。然而,东厂特务和尚追捕几年后仍然没有结果。其实,在追捕唐赛儿的问题上,因为不得民心,即使想出通过捕捉天下尼姑这样的极其荒唐的办法,最终也无济于事,得到的结果是“赛儿卒不获,不知所终”。一直到朱棣病逝北京,这位永乐皇帝一心想捉拿到唐赛儿的愿望也没能实现。

唐赛儿在民间如鱼得水,早已不知去向,但白莲教的活动并没停止,直到后来的清朝还在活动。唐赛儿究竟是战死疆场还是削发为尼,或为人民群众所保护,她的下落,至今也没有定论。但是,朱棣多次调兵遣将和指派东厂特务追捕一个被疑为削发为尼的女子,也成就了唐赛儿一段巾帼英雄的历史传奇。

金庸武侠人物十大尼姑排行榜:

排名第1——仪琳:痴恋最圣洁最可怜又最感人

倪匡先生道:“要找一个比仪琳更可爱的女子,恐怕绝不容易,她天真无邪,心地纯洁,毫不懂得掩饰……”此话信然。

你看仪琳她清秀绝俗,一身宽大的缁衣更衬出其身段的婀娜多姿,不作态处,却又有万种风韵不可言说。她肌肤如雪,白得像是透明一般,她的心地也是透明的,绝无尘埃。

从其冰雪之姿来说,仪琳有些像小龙女,但仪琳比小龙女的好处,在于小龙女自称禁欲的主观意识太强,而仪琳还纯粹是小女儿,一派天真烂漫,全不见半点假处。

仪琳讲述前委,其人其言,诚恳动人,全无心机,连上不得堂的“疯话”,也照单全收,原声录放,可爱至极,好笑至极。

仪琳以为令狐冲已死,抱着他的身体,恍恍惚惚乱走,心中却平静安定,只盼一辈子这样走下去。大悲之时,心中一片虚空,反而平静,此等体验,金大侠如何写得出来?他有过多少世事的洞明,人情的练达?

仪琳的好处在天性纯良,愈是无心机,愈是单纯,愈是老实入套,就愈显出其可爱,愈显出其神韵。

当她伤心于令狐冲之死时,意乱神迷,心痛入骨髓,她真的愿意以自己所有的一切:生命、贞洁、柔情全部献祭出来以换回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令狐冲,但当她真的看到令狐冲活转了过来时,虽欢喜无限,却又有些傻眼,她真的迈得出那一步吗?

仪琳为令狐冲取西瓜及以下一段,最显其本色性情。

仪琳一片纯真,心中善恶分明,恶即是恶,善即是善,这是她看待世界的方法论,但现在为了令狐冲,她开始学习,开始改变,开始有一点明白原来善与恶之间,其实并非那样泾渭分明,为了令狐大哥,她可以犯戒为令狐冲去取西瓜,可以陪令狐冲说笑,可以给令狐冲讲百喻经的故事,但她还是难以挣破道德良心上太严太紧不近人情的束缚,她只不过找到了良心上的借口,“便为他堕入地狱,永受轮回之苦,却又如何?”

仪琳的道德和宗教精神太强烈了,这是她命运的悲剧所在。

不戒和尚,一心要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令狐冲,更是异想天开。

不过,其对女儿挚爱关怀之情,却大为令人感动。

“我这个姑娘如嫁不成令狐冲,早晚便死,定然活不长”!

不戒大师知女莫若父,竟为之落泪。

好可怜的仪琳,令狐冲日后何以为报?读者不能不为古人担忧。

仪琳的痴恋最圣洁,最可怜又最感人。

她本是心中尘埃不染的世外仙女,她的悲剧又在于其冷的外表下有着最热情的心;她对令狐冲的感情,是循序渐进、合情合理地发生的。由敬佩到感激,到心生怜惜,到抑止不住的爱,这虽违背了她所受到的宗教教育的规则,但她不是有意这样要出格,所以她一方面真诚地发展着对令狐冲的痴爱,一方面又真诚地自责“菩萨 是要责怪的”,她是此书中第一的真人。

听仪琳在背地里轻声叫道:“令狐大哥,令狐大哥。”读之真回肠荡气,心意难平。

此中的深情,如此惊心动魄,刻骨铭心。爱情成了仪琳心中的另一种可以得到寄托的宗教。

苦海无边,仪琳默默地念着“南无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她的爱情实已与宗教合一,上升到宗教情感的高度。她相信,观世音菩萨会谅解她的,菩萨会帮助她解决一切难题。

容貌:★ ★ ★ ★ ★

武功:★ ★ ★

智商:★ ★ ★ ★

情商:★ ★

攻击力:★ ★ ★

排名第2——九难:心是热血和最多情

《碧血剑》中九难以阿九的形象出场之时,让人眼前一亮。十五六岁的阿九容色清丽,气度高雅,如明珠美玉一般。

袁承志对阿九是什么样的观感,没有正面写出,但温青青在阿九面前忽然自惭形秽,而且“忍不住向袁承志斜瞥一眼”,写得意味深长,含蓄至极。

阿九是金枝玉叶的大明公主,袁承志没有想到,他更没有想到阿九对他也是一见倾心,刻骨铭心地爱慕和思念着他。袁承志想不到的事情还很多,他甚至想不到,阿九其实在他心中,有着同样挥之不去的影子。他内心真正所爱的人,其实不是温青青,而是阿九。这最内在的念头,袁承志拼命在回避,只不过先有了一个温青青。

袁承志夜探禁宫,误闯公主寝殿,于是既知道了阿九的真实身份,又得悉了阿九的少女情怀,继而为躲避太监曹化淳的追踪,与阿九同床共被而卧,阿九如痴如迷,袁承志同样也心神荡漾,把持不定。

在人生事业上袁承志没有主见,在爱情上他同样是胆怯和懦弱,和阿九的这一段对戏中,袁承志的表现其实很令人失望。他处处以理自持,处处暗暗自警。对温青青爱情上的承诺,使他不敢越雷池一步。袁承志算得上是志诚君子,一诺千金,答应了就要承担,即使以一生的幸福作为代价也在所不惜。

袁承志不去考虑内心真实的感情,不去回答他是不是真正爱慕和迷恋阿九这个关键问题,他只是想:“青弟对你如此情意,怎可别有邪念?”

爱情怎么可能这样简单,一个女人对他好,他就必须毫无条件地去回应她和爱上她吗?

阿九悲剧的归宿,也让人扼腕叹息,城破之日,崇祯皇帝挥剑要杀阿九,斩断了阿九的一条手臂,最后阿九遁入空门,削发为尼,由何铁手护送她上华山来。看她全身裹在一袭白狐裘之中,虽然仍是眉目如画,清丽绝伦,气度高贵雍容,但容色憔悴,让人看着不忍。

阿九最后神色黯然的对温青青说:“青姊姊,你不再恨我了吧?”在这场爱情的角逐之中,温青青终于成了最后的胜利者,她笑到最后,笑得最好,对阿九的诘问,无言以对。温青青对阿九的愧意,轻飘飘的没有分量,我们看不到她的真诚。

袁承志也无言以对,他只是心神大乱,内心承受痛苦的煎熬。阿九妹子已经变成了出家人九难,一切已不能改变,一切都已成定局,现在他后悔也来不及了。

在《鹿鼎记》中,阿九已经变成了出家人九难。

九难行刺康熙不成,却将小宝抓走。小宝继续处处讨好。康熙、陈近南、洪安通,现在又是九难,诸路高人,尽入小宝局中。

九难本是明末亡国之君崇祯的女儿长平公主,在《碧血剑》中已露过面。此书中的九难,虽仍有故国之思,但已略为淡化,九难已是不近尘俗的世外高人,一身白衣,飘飘出尘,冷峻而严厉。不过,九难遇上小宝,就没有了办法,小宝花样百出,讨好奉承,侍候周到,甜言蜜语,九难也要为之心喜,露出微笑。

小宝先要向九难交待的是,他为何要舍命保护康熙?这个问题,颇是难答。小宝倒是学会了抬大道理,大夸康熙永不加赋,爱护百姓,让九难发愣,作不得声。现在的九难,已经成熟复杂得多,已经想通了大明江山的丢失,不能全怪他人,要怪先要怪自己“施政不善,苛待百姓”。

对九难,小宝依然是真真假假,讲了小桂子的事,隐瞒了韦香主的事,又讲了宝衣护身的事,隐瞒了顺治出家的事,偏偏却哄得九难赞他:“你这孩子,说话倒也老实。”说小宝老实,这倒是头一回,九难自己才是真正老实,让人看得好笑。

九难和陶红英相会一段,这才略见九难的真性情。看她平日高贵气象,镇定从容,但在皇宫中听到要和陶红英相见,就急不可待了,关切之意溢于言表。及至两人相见,陶红英心情激荡,语不成声,而九难也泪水涔涔,想到天翻地覆的变化,两人都是感慨万千。

冷峻的九难,只是外表,她的心其实是多情的。太多的磨难艰辛,将她的心已经伤害得千疮百孔,所以她才戴上面具来保护自己,但在皇宫中,睹物思人,内心最深处的敏感神经被挑动,她不能不泣不成声。

杀龟大会上,众人热血澎湃要反清复明,最是名正言顺、休戚相关的前明公主九难,却在一边冷眼旁观,此是鲜明有趣的对照。在《碧血剑》中经过洗礼的长平公主,现在的九难,故国之思虽有,但已淡化,因为她已隐约认识到,天下不是一人之天下,而是百姓之天下,“若要复国,不知又将杀伤多少人命”。九难已经在矛盾,在经受良知的秘密拷问。

九难最后心中也有所悔悟,她那样对阿珂,确是过分和不公的。时间是泯灭恩仇和治疗心灵创伤的最高明的魔术师,时过境迁,九难连李自成也放过,没下杀手,实已心灰意懒,万念俱灰了。

十大尼姑上榜人物中,九难排名第二。

容貌:★ ★ ★ ★ ★

武功:★ ★ ★ ★

智商:★ ★ ★ ★

情商:★ ★

攻击力:★ ★ ★ ★

排名第3——袁紫衣:藏头露尾没有责任

袁紫衣这个人物,金大侠写得虽不能说不卖力,但不甚讨好,形象、性格、来龙去脉都不太清楚,如水中望月,镜中看花。袁紫衣来历不明,但很漂亮,一出场,胡斐就有些把持不住了。

袁紫衣虽是个尼姑,但她的行事举止怎么也不像个出家人,倒像个爱耍小性子的千金小姐。怎样才算像个出家人呢?比如《笑傲江湖》中的仪琳,就是榜样,天真纯净,就是心中爱上令狐冲也不要紧,重要的是她时刻有一种出家人最可贵的自我批判的道德精神。

袁紫衣一出场风头倒是十足,先是连败韦陀门三弟子,继而打败其师叔,抢得韦陀门掌门人之位;随后又打败广西梧州八仙剑掌门人之位。其中各种打斗,均是有惊无险,让众人大跌眼镜,诧异莫名,想不通这美女小小年纪如何能有如此本事。

袁紫衣对胡斐还没有见面就不服气,见了面更是斗嘴不已,想来理由只有一个,就是袁紫衣太高傲,而赵半山又老在背后夸胡斐。一上来胡斐有心相让,袁紫衣却差点打掉胡斐满嘴牙齿,这姑娘手太狠,实在不讨人喜欢。

当袁紫衣不小心着了别人的道,胡斐好心来帮她,她不仅不领情,又趁胡斐不注意时把胡斐推进臭泥塘里,弄得胡斐哭笑不得。

少男少女,如此这么一遭遇,自然而然会有些好戏。胡斐毕竟好男不与女斗,虽然有些吃亏,但见到袁紫衣笑颜如花,心中有了甜蜜之意可作补赏。袁紫衣这边呢?自己折腾一阵,反而自己又放不下了:“芳心可可,竟是尽记着这个浑身臭泥的小泥鳅胡斐。”

所不同的是,袁紫衣是出家人,当她有异样的感觉时,她心中就这么坦然吗?仪琳就不同了,仪琳心中爱慕令狐冲,她会接受道德良心的批判,她会牺牲和自制。

袁紫衣不辞而别,留下的包裹中不仅有她已代胡斐洗得干干净净的衣裤鞋袜,还多出了一样东西,一只三寸来长的碧玉凤凰。袁紫衣送胡斐玉凤凰是何意?不仅胡斐此时困惑,我也困惑,袁紫衣日后怎么对此事作交待?

袁紫衣后来行事更是莫名其妙,全不照顾自己是出家人的身份,她早就偷偷跟着胡斐、程灵素二人,而且还密切关注二人动向,偷听二人谈话,显然袁紫衣是有些吃醋了。但她又不爽快明言,只是声东击西,骚扰一下就遁去。“挑灯夜谈,美得紧哪!”这不像出家人的本分语言,袁紫衣没有担当,要爱就爱,要恨就恨,要思凡就思凡,要吃醋就吃醋,如此神秘兮兮,藏头露尾,真是少见。幸好有程灵素知趣识趣,不以为意,早已拿定主意,不作勉强之事,否则胡斐就更头大了。

袁紫衣数次阻拦胡斐要杀凤天南,原来她就是凤天南的亲生女儿,她的母亲银姑是被凤天南玷污了才有了她的出生。虽然她与凤天南有此父女关系,其实她也是要找凤天南报仇,只不过遵其师父吩咐,先要救凤天南三次性命,以此了结父女之情,此后彼此再不相干。

袁紫衣不成熟的地方再次明白表现,前后的行为又开始矛盾,她做的决定也太快了,仍然不用多思考,牙齿一咬就有了主意。她没有考虑过,以前她的种种举止,打情骂俏,争风吃醋,为的是哪般?她也没有考虑过,胡斐心中到底有什么感觉?胡斐真爱的到底是谁?就算她退出,胡斐和程灵素之间又会有结果吗?

袁紫衣最后道:“终不能两只凤凰都给了他?”这话又是有些莫明其妙,她真是该想的没想,不该想的事却想得太多。她一会儿又粗糙,一会儿又精细,一会儿柔情款款,细诉衷肠,一会儿招呼也不打,蓦地纤手一扬,扇灭烛火,穿窗而出,越房而去,真是处处透出古怪,透着矛盾。胡斐遇人不淑,没有郭靖、杨过、令狐冲的那种运气,所幸在后来的《雪山飞狐》中,胡斐又有了一个苗若兰,总算让他真正尝到好女人的滋味,程灵素虽也是好女人,但她太软弱,太退让,太不进取了,她自己不去勇敢争取,也怪不得他人。

袁紫衣最后终于把本来面目显露了给我们看。只见她缁衣芒鞋,手执扫帚,头上已无一根青丝,脑门处还有戒印。她是出家人!是小尼姑圆性!

袁紫衣的行事确是有些随心所欲,缺乏逻辑。以前,她动了凡心,有些胡闹,此时终于想通了,觉悟了,慧剑斩断尘缘和情思,归了自己的本分。

胡斐要袁紫衣一同去找逃走的汤沛报仇,袁紫衣心中想:“我是出家人,现下身份已显,岂能再长时跟你在一起。”此话又不合逻辑,难道她是出家人只要身份未显就可以跟胡斐在一起吗?当胡斐见袁紫衣哭成泪人儿,劝她报仇后不用再作尼姑,袁紫衣此时却说“千万别说这样亵渎我佛的话”,真不知她从前种种行事说话是怎么考虑的。袁紫衣走了,而且始终没有转头回顾,只苦了胡斐,永远也忘不了这一段不堪回首的初恋。

十大尼姑上榜人物中,袁紫衣排名第三。

容貌:★ ★ ★ ★ ★

武功:★ ★ ★

智商:★ ★ ★

情商:★ ★

攻击力:★ ★ ★

排名第4——灭绝师太:无情的由来暧昧难明

灭绝师太的名头就怕人,长得也古怪。她其实并不太老,才四十四五岁的年纪,而且容颜还算得上美,只是两条眉毛斜斜下垂而破相,与她的名字一样诡异甚至有些吊死鬼的味道,这样的人物,相信没人会有好感。

美和灭绝相对照,其不协调处是强烈的,又是暧昧和有深意的。灭绝师太武功极高,举止森然而阴冷,确有一派宗师的高格之处,但她给人最深的印象是铁石心肠,毫不动情。纪晓芙本是她的爱徒,但她竟可以痛下杀手,一掌击碎纪晓芙的顶门,这不是常人可以做到的事。

灭绝师太无情的由来是暧昧难明和可疑的。也许她有着深重的精神情结,潜意识中有不可告人的隐秘,她的禁欲,她的无情,更可能是欲和情的另一种游戏。读她对纪晓芙下杀手一段,我总要想到,她“容貌算得上甚美”。纪晓芙失身于杨逍,回护彭和尚,得罪丁敏君,瞒骗师父私养孩子这一切,灭绝师太本可以全不计较,只要她再去用色相骗杨逍,再伺机杀掉杨逍。

灭绝师太心高气傲,以魔教人物为不共戴天之敌,出场还是那么冷峻肃厉,她确有领袖人物一派宗师风度,决不讳言自己动手时不如青翼蝠王。“胜负之数,天下共知”,她胸襟不小,此处不能不让人佩服。败是一回事,不屈服又是一回事,灭绝师太的意志却坚强如钢,虽处弱势却毫不畏惧,简直便是铁人一般的复仇机器。她要求派中弟子各人须先存决死之心,置生死于度外。灭绝二字,她确可当得。灭绝师太在冷嘲热讽之下,英勇赴死。危难之际,她以自己的镇定稳住人心,坦然交待后事,计议门户传人。

小东邪郭襄开创峨嵋派,境界的通达是极高的。不料又是一代不如一代,到了灭绝师太这里,境界已大为下降,对人生社会的认识,已走向偏颇的极端。

灭绝师太自诩为正义的化身,但正如倪匡先生指出,灭绝师太所理解的正义太狭隘了。观念的界定愈是清楚,概念的内涵愈是明确,便愈容易僵化和缺乏弹性,愈容易背离真理。无论灭绝师太是如何的大义凛然,她总是一个不健康的人物。她以自己和门人的生命作赌注与魔教战斗,不管这场战斗的正义与否,她首先对生命就太缺乏理解和敬意。灭绝师太其实是个偏执狂。

灭绝师太要周芷若以美色诱惑张无忌然后伺机杀害他,这又和当初她要纪晓芙对付杨逍一样。灭绝师太自己无情,却懂得可以用“情”来杀人。灭绝师太信奉正义原则,但命弟子可以用极卑鄙的手段来对付敌人,她真的是让人难以理解,有太多的自相矛盾。

灭绝师太的死也是惨烈无比。对毁灭的热望和渴求,使她毫不犹豫地挺身赴难,她追求毁灭,她终于得到了。

十大尼姑上榜人物中,灭绝师太排名第四。

容貌:★ ★ ★ ★

武功:★ ★ ★ ★

智商:★ ★ ★ ★

情商:★ ★

攻击力:★ ★ ★ ★

排名第5——定闲师太:大慈大悲的真性情

恒山“三定”最后出场的是恒山派掌门定闲师太,从定静对师妹由衷的推崇和敬佩,就看出此尼必有过人之处。

一出场,身当大难,定闲师太却仪态沉静,面目慈祥,神定气闲,一代佛学宗师的境界,竟把少林方丈也比了下去。

令狐冲解定闲、定逸师太之危,看定闲师太强敌忽去,心中一宽之后,竟热泪滚滚,直摔下去,写出了其大慈大悲的真性情。

强敌虎视之时,定闲身为掌门,努力打起精神,是为了带给众人以信心和希望;强敌忽去之后,悲手足折断之情,再也忍不住酸楚,心理的转换写得是如此的准确。

定闲师太毕竟不是神,而是人,而且是女人,真实得最为可爱。

十大尼姑上榜人物中,定闲师太排名第五。

容貌:★ ★ ★

武功:★ ★ ★ ★

智商:★ ★ ★ ★

情商:★ ★ ★

攻击力:★ ★ ★ ★

排名第6——定静师太:老成稳重护犊情深

恒山“三定”,老二定静,在《笑傲江湖》中出场一回,着墨不多,但其老成稳重,护犊情深,舍命回护众弟子之勇者形象,已呼之欲出。

《笑傲江湖》书中写众尼,亦是寥寥数笔,已栩然如画。

秦娟聪明伶俐,郑萼能说会道,仪和性急,仪清机智,各色人等,绝不混淆。

定静是有道之大觉悟者,有胆识,有担当。对死亡之威胁,全然不放在心上,惟一放心不下的,是众弟子的安危;看她默祷于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要以“一人身当此灾,诸般杀业报应,只由弟子一人承当”,真有佛家“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之大无畏精神。

嵩山派乘人之危,要挟定静答应五派合一,并极尽挑拨离间之能事,此处点过五派合一之事,与后文一场大戏遥相呼应。

定静终于力战不敌,伤重而亡,临死前她将众弟子托付给令狐冲,此处再见其智慧、策略和眼光。

十大尼姑上榜人物中,定静师太排名第六。

容貌:★ ★ ★

武功:★ ★

智商:★ ★ ★ ★ ★

情商:★ ★ ★

攻击力:★ ★ ★ ★

排名第7——定逸师太:横蛮倒亦可爱

定逸老尼在茶馆前一站,高呼令狐冲出来,情节一转,出一奇峰,不觉让读者精神一振,急急要看下去。

侠义道中出类拔萃的少年英雄令狐冲,忽然蒙上掳走恒山派小尼姑,和采花大盗田伯光同饮花酒的罪名,的确令人吃了一惊。

定逸师太亦是妙人,明明不满仪琳“令狐大哥”的称谓,却反赌气呛住青城观主余沧海,其一片护短之心,显出其鲁莽中天性纯良的善意。

定逸师太对余沧海道:“恒山定逸横蛮了几十年啦,你今才知?”此般横蛮,倒亦可爱。

后来仪琳倒是明白了几分,说话有了分寸,“令狐大哥是好人,就是……就是说话太过粗俗无礼”,不敢多说,反是定逸情急,要刨根问底,不准仪琳有所忌讳,定逸老尼确是有趣。

恒山“三定”,在本书中出场不多,但性格形象却有上佳表现。

本书中最早出场的是定逸师太,她是仪琳的师父,身形高大,性情刚烈,脾气一点不好,行事风格也很霸道,但她内心的仁慈和温情,却最能动人。

仪琳在刘正风家中大厅讲叙令狐冲相救一段故事,最能表现定逸师太的风格:对敌人像秋风扫落叶般无情,对弟子却像春天的阳光般温暖。

十大尼姑上榜人物中,定逸师太排名第七。

容貌:★ ★ ★

武功:★ ★ ★ ★

智商:★ ★ ★ ★

情商:★ ★

攻击力:★ ★ ★ ★

排名第8——哑婆婆:最喜嫉妒的醋坛子

不戒大师和哑婆婆之间老调重弹,看不戒大师与田伯光被哑婆婆暗中做手脚,并贴上“天下第一负心薄幸、好色无厌之徒”与“天下第一胆大妄为、为事不力之人”的标签,调侃至极。

哑婆婆有此妙论,确与不戒为一绝配。

哑婆婆丑陋至极,想来应该是易容术的效果。她年轻时一定是风华绝代的美人,否则不戒大师又如何会如此一生痴情。

或者说情人眼里出西施,非关相貌问题。但看不戒和她生的女儿仪琳的美貌,年轻时哑婆婆的绝色应是毫无疑问的了。

哑婆婆是至情至性之人。

看不戒大师能感动她,她必是懂感情温柔贴慰之人;看她为不戒大师多看了别的女人几眼就愤而离家出走,一去不归十几年,她必是用情极专又最为敏感之人;看她为了女儿的心事行事不择手段,她又必是极仁慈之人。

不戒是此书中最怕老婆的男人,哑婆婆是此书中最喜嫉妒的醋坛子,读之可发一笑。

哑婆婆制住令狐冲给令狐冲剃了头,要令狐冲做和尚,好娶仪琳,亏她能想出这种馊主意,好笑至极。

此处可看出,哑婆婆其实是十分放不下不戒大师的。

和尚娶尼姑,本是不戒大师的荒唐发明,哑婆婆已经全盘接受了,而且乐此不疲了。

哑婆婆没能解决女儿仪琳的难题,却找到了自己和不戒大师一段奇特爱情的谜底和答案,也算是一件幸事。

令狐冲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也将哑婆婆吊了起来,而且贴上“天下第一醋坛子”的标签,实是相宜。

哑婆婆这种人,必须让其受挫折,吃点苦头,才会回头是岸。

不戒和尚为了向令狐冲要治服老婆的秘诀,心急火烧,抓耳挠腮,不惜要叫令狐冲祖宗、师父,可发一笑。

令狐冲猜想不戒大师夫妻重逢会说些什么话,我也想知道。

十大尼姑上榜人物中,哑婆婆排名第八。

容貌:★ ★ ★

武功:★ ★ ★ ★

智商:★ ★ ★

情商:★ ★

攻击力:★ ★ ★ ★

排名第9——仪和:真见识与分寸

仪和初次出现时,性情粗暴,一点也不见温和。等到令狐冲救了她们,小尼秦娟说令狐冲是误打正着救了她们,仪和就很清楚地知道,令狐冲的武功是非常的高,只是假装使得乱七八糟,将本身的武功掩饰了起来。

仪和在恒山派中虽然只不过是一个小角色,但她怒斥岳不群为见死不救的“伪君子”,却显出了她的真见识。

仪和见华山派众人对令狐冲无礼,对恒山派又袖手旁观,因此见到岳灵珊时便让岳灵珊吃了些苦头。可是知道令狐冲对岳灵珊有情,只是轻轻划伤了岳灵珊的手臂,可见仪和的分寸。

十大尼姑上榜人物中,仪和排名第九。

容貌:★ ★ ★

武功:★ ★

智商:★ ★ ★ ★

情商:★ ★

攻击力:★ ★

排名第10——郑萼:能说会道讨人喜欢

郑萼虽然是恒山派门下,却是恒山派的俗家弟子,只能算半个尼姑。

令狐冲带着众尼姑去龙泉铸剑谷,路上银两不够,又是郑萼这样一个娇滴滴的小姑娘在市上卖马。果然聪明伶俐,能说会道,果然不负重望,不久便卖了马,拿了钱来付账。等到卖马的钱又要用完之时,郑萼到底是小孩子心性,居然兴高采烈起来,想到街上再去卖马。

郑萼一张圆圆的脸蛋常常带着笑容,能说会道,很讨人喜欢。一路上凡有与人打交道的事,总是由她出马,免得旁人一见尼姑便拒绝。

十大尼姑上榜人物中,郑萼排名第十。

郑萼

容貌:★ ★ ★ ★

武功:★ ★

智商:★ ★ ★

情商:★ ★ ★ ★

攻击力:★ ★